郭静云

时间:2024-05-29 07:13:44编辑:小简

郭静云的个人简介

学位:史学博士专长:中国上古及先秦文化研究(考古、艺术、文献、古文字互补考证)经验:二十余年的研究、教学、田野考古与博物馆工作经验现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 广州中山大学珠江学者讲座教授

三元观是跨越哲学学派之整体文化核心概念

郭静云认为,《老子》等先秦文献表达了“三生万物”的概念,这种三元观为万事万物造化之规律,是先秦自然哲学的核心观念。战国末期以后的文献中的造化三元观均将阴阳二极与其二者之间的和气视为宇宙造化之端。然而,从出土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更早的不同于这种“阴、阳、和”的三元观,如在《恒先》中即为“恒先、或、气”。  她又指出,虽然《太一生水》和《恒先》的三元观没有用阴阳概念,但其思想基础却并没有不同,同样是表达了二元与其之间的相和过程。而且,无论哪种三元观,第三元都有相同的涵义,既表达相辅混合过程,亦涉及“气”概念,可见三元观之重点在于“两极和气”。  郭静云还认为,三元观是跨越哲学学派之整体文化核心概念,并非滥觞于战国的自然哲学思想中,而是继承自上古的自然崇拜。

秦帝国肖像艺术的形成

秦始皇帝的陶俑,继承了墓俑传统,但同时用墓俑的“旧瓶”装肖像的“新酒”成为统一天下的英雄“功臣肖像”。在郦山附近所陪葬的秦始皇的武官、文官陶俑,各有个体的面貌。此一造形具体人物的目的有二:让此一帮助始皇统一天下的可靠禁军继续保护他的永生;使参与统一天下而保卫统一者的英雄永垂不朽,以纪念统一天下之大事。不过此种“纪念”并不是给民众看的“纪念馆”,而是用以祭告秦国先王神人。这两种目的,同样兼含丧葬信仰以及历史思想两种需求。由此中国文明便产生了肖像艺术。

上一篇:霍东龄

下一篇:霍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