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棠的个人简介
郭晓棠原名郭全和,1910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县求学
郭晓棠原名郭全和,1910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 沁阳县。1924年考入河南省中州大学附属中学,1927年考入河南中山大学,成为学生会骨干,1931年9月担任 河南大学师生代表组成的反日救国委员会主席。
工作
1932年4月,郭晓棠由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杨斯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7月郭晓棠任中共河南省临时工委委员。10月任中共豫西工委书记。
1937年担任中共豫西特别区委组织部部长,次年任特委宣传部部长。
1938年12月任中共豫西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年底,豫西党的工作转入巩固组织的新阶段,根据 刘少奇的指示,郭晓棠被任命为省委党训班主持人,除直接负责省委训练班外,还负责巡视和指导各地委和县委举办的党训班。郭特请少奇同志给省委党训班作了两个报告:《中共党史报告》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郭亲自记录、整理,并在党刊《前锋报》上首次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讲话。
1939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并重建中共河南省委,郭晓棠任省委常委兼省委宣传部长。次年4月代理省委书记,9月后仍任省委宣传部长并兼省委统战部长。他在主持河南省委工作期间,先后根据中央领导 朱德、 彭德怀的指示,在贯彻白区工作方针、培训游击干部、做好统战工作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使河南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国民党两次反共高潮中,经受住了考验,基本上保存了下来,并向华北、鄂中等敌后及延安输送了一批党员干部。
1941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河南省委及部分区级以上干部撤退至 延安。郭晓棠向中央汇报了河南党的工作情况。他向中央呈交了他代表省委撰写的《河南工作报告》、《河南巩固党工作的经验总结》和他的自传体材料:《自述(我是怎样走到革命道路上来的和我对革命有些什麽贡献)》等文件。党中央根据陈云的建议,在中央政治局下设“白区与统战工作小组委员会”,郭晓棠是三名委员之一。他遵照中央的指示,对我党在白区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撰写成《关于大后方反顽固派斗争的经验》的文件呈送党中央。
1943年7月在整风审干运动中,康生、彭真等硬把河南党诬陷为“红旗党”,大搞逼供信,对郭晓棠等河南党的主要负责人关押审讯,停止组织生活,使他们蒙受不白之冤。郭晓棠亲自撰写了《上毛主席书》,为河南党申辩,为保护河南广大党员干部免受无妄之灾作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由中央组织部审查,中共中央批准,恢复了郭晓棠的党籍。帅孟奇同他谈话时,表扬了他在停止组织生活期间仍积极为党为革命事业勤奋工作的高度觉悟。
1949年10月郭晓棠从 中国人民大学调回河南,先后任河南大学文教学院副院长兼政治系主任,河南大学教务长,开封师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等职。1956年1月郭晓棠出席了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作了发言。 同年7月被选为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后任省委列席常委兼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1957年4、5月郭主持省委高干理论自修班,负责培训地委书记以上的干部。
1958年秋,又奉命主持省委机关刊物《 中州评论》和省委高干培训班。
1961年4月在极左路线排斥下,被调到 郑州大学任常务副校长。1964年春郭晓棠当选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后专心做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
1966年文革浩劫一开始,郭晓棠再次遭到卑鄙的诬陷和迫害,成为全省第一个在《 河南日报》、河南电台上被公开点名批斗的人。这一事件震动全省,影响全国。
1969年在法西斯暴行的残酷迫害下,3月11日郭晓棠含冤去世,终年59岁。
1978年12月21日在党中央和邓小平、陈云同志的亲自关怀下,新的河南省委做出了为郭晓棠平反昭雪的决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陈云、粟裕和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省政协送了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