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丽龙

时间:2024-05-26 04:42:58编辑:小简

和丽龙的个人简介

和丽龙,男,纳西族,效力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不满22岁的年轻攻击手,成为第一位入选93年龄段国奥队的纳西族球员。

早年经历

纳西族,系羌人后裔,如今主要聚居于云南省 古城区、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在 丽江, 纳西族自古热衷 足球运动。男女老少皆爱 足球,众人皆知。如今,一位从丽江玉龙县城 奉科乡走出的少年,成为了这座古镇的足球代表。

和丽龙,不满22岁的年轻攻击手,成为第一位入选93年龄段国奥队的 纳西族球员。从 茶马古道到春城 昆明,再到繁华 帝都,和丽龙走过的路甚是艰辛。而对于入选 国奥,他坦言责任更重。“要为后辈的 纳西族足球者们树立信心。只要努力,且怀有恒心,相信同样可以踢好足球。”那片在沙地奔跑的足球梦,和丽龙正在努力追逐,正在努力实现圆梦。

丽江以北、 迪庆藏族自治州以南,历来被视作茶马古道的重镇。那里自然资源丰富,全年无霜。雪山脚下,金沙江穿镇而过。乡镇名曰奉科,是距离玉龙县城最远的一个乡。 纳西族球员和丽龙便出生于此地,现在,他已成为新科U22中国男足(即 中国国奥队)的国脚。

雪山脚下的足球少年

奉科地势偏远,被看作是全 丽江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但和丽龙的家境还不错,算是衣食无忧的状态。聆听 金沙江畔的流水声,他的童年生活很单纯:所能接触的外部世界,无非大山大河,还有头上那片蔚蓝的天空。

和丽龙的父亲和永善很有运动天赋,1.84米的个头,酷爱 篮球和爬山。特别是篮球水平,算是乡里的佼佼者。现在,和丽龙能有1.88米的身高,某种程度继承了老和的运动基因。后来,老和在一次篮球比赛中受了伤,差点没有治好。到了今天,每逢刮风下雨,膝盖还会有些疼痛。“即使如此,老爸偶尔还是到公园爬山。”在和永善的身上,纳西族能歌善舞的好动性格体现得很突出。

如果没有机会搬到丽江城里, 足球或许很难成为和丽龙的“玩伴”。9岁那年,和丽龙通过 世界杯迷上 罗纳尔多。很快,主打前锋的他便成为丽江白龙潭小学的明星。从校队踢到市里的少年队,和丽龙越来越喜欢这项运动。“当时,真是打心眼里喜欢足球,一有时间就去踢。连爸妈都会说,我是那种抱着足球睡的孩子。”和丽龙回忆道。

离开家乡奉科,和丽龙在 丽江真正地踏上了足球之路,过程却充满艰辛。雪山脚下,学校操场的沙土地,那是 和丽龙最初的足球场。“条件挺简陋。那阵子练习传接、停球,已经习惯沙土地的跑道。”草皮?那是和丽龙儿时想都不敢想的条件,但快乐从未消减。和丽龙说,他很欣慰 丽江的足球之乡名片。就算条件再难,也会有着大批同龄人愿意一起踢球。即使衣服沾满尘土,即使足球十分破旧,即使在沙地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而这些,都源自丽江 纳西族自古对足球的热爱。

上世纪70年代,在云南省队一线队,会有近10名球员属于丽江 纳西族。丽江城里,很多老百姓边踢球边用成绩记着工。至于城市以下的县城和乡镇,有些公务员考取了国家一级裁判资格,村长、村支书们都会按时组织足球比赛。那个年代,恰好也是和永善的成长期。“也许是这些原因吧,爸妈很支持我踢足球,我对此很感激。”和丽龙说。小学3-6年级,那是和丽龙最纯真的足球记忆,每天就是争取进球、赢球。“希望杯、萌芽杯,校队一年的正式比赛有十几场,还不算班级的球赛。我们在市里连续4年都是冠军,后来也有机会进入丽江少年队。”

父亲两句话改变一生

有过到省里比赛的经历,和丽龙的眼界开阔许多,可供展示的平台更高了。眼看到了小升初的节骨眼,一位云南省队的教练突然找到和永善,希望将小和调到省队。彼时,在学校内有点名气的和丽龙并不知情。按照计划,老和一家还是为孩子交好了初中学费。毕竟,面对“走上职业路”的重大抉择,老和决定“稳”字当头。

到了赴初中报到的前一晚,老和找到小和,全盘托出了省队调人的事情。时至今日,和丽龙依然清晰记得当晚的对话。“老爸问得很简单。就是两点:第一、愿不愿意去;第二、能不能吃苦。”和丽龙的回答很干脆,毅然选择到省队踢球,第二天便订好前往昆明的机票。后来,因为忙于赶往昆明,和家都顾不上讨回已缴的学费。春去秋来,和丽龙的生活趋于体校化,“半天上课,半天练习。周末和寒暑假,基本就是外出比赛。”

回首那段往事,和丽龙感慨良多。看起来,几句话像是轻描淡写,实际蕴含了做出重大抉择后的责任。“我从小就会为自己设定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足球场上)走得更高、更远。”和丽龙回忆道,“至于成败与否,也有可能不成功。但只要努力,我就不会后悔!”在和家人看来,有了坚定的方向,外加坚持的韧劲,踢好足球可以成为现实。

至于老和,对儿子足球事业的关心似乎更甚。进入省队后,即使享受包吃包住的条件,和永善依然会为儿子寄去一些生活费。“挺感谢家里人几年的支持。条件衣食无忧,算是很大的帮助。”此后几年,和丽龙的足球生活相对平稳。到了15岁,老和又一次成为儿子足球道路抉择的“见证人”。那是2008年,看到 国安俱乐部93-94年龄段组队的公告,和丽龙决定北上试一试。从丽江到北京,接近3000公里的远途,父子并肩同行,其中的辛苦五味杂陈。和丽龙说,努力换来了期望中的回报。通过试训,他被国安梯队选中,人生由此迎来第二次转折。

“其实,我爸这个人呐,不善表达,但打心眼里为我高兴。每逢回家,都会感到他为我的那一点骄傲。”和丽龙说。老和相信儿子还年轻,未来还有空间。于是,每逢遇到朋友,也会提及儿子学球的故事。和丽龙坦言,“这会激励我更要努力,表现更好。要让他更开心、更骄傲。”

勤奋!为纳西族争光

从茶马古道到繁华帝都,和丽龙坦言,来到北京,自己最初有着强烈的不适应感。与昆明不同的是,国安梯队常年在香河基地封训,如果赶不上放假,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训练场、食堂、宿舍,无限循环。刚开始挺新鲜的,后来就是枯燥,然后就是习惯。加上我有些内向,适应期还是有一段。”和丽龙说。

对于纳西族的和丽龙来说,北方气候也是一个难题。过去,无论在丽江或昆明,面对的都是四季如春。和丽龙说,“到了北京,温差确实太大。热的时候很热,冷的时候贼冷。6年下来,即使在今年冬天,因为刚从丽江回来,也会感觉很冷。”因此,来到国安梯队的前几年,和丽龙一方面要为球技打下基础;也需要尽可能适应北京的气候、饮食。到了2012年,和丽龙终于迎来第一个职业足球的舞台:代表北京青年队征战中乙。同时,他也领到第一份职业比赛的工资,“虽然工资不多,确实非常开心。我心里也清楚,这是迈出的第一步。虽然步伐很小,接下来的路难说好坏,但至少有了第一步,这很关键,也很欣慰。”

去年,在结束 全运会征程后,和丽龙曾被斯塔诺调至国安一队,和丽龙说,“当时的自己也会紧张,但更侧重学习经验。”于是,小和也有了同 卡努特一起训练的机会。“卡努特值得敬佩,技术功底令人享受,踢得很清楚、很合理,算是我接触到的最优秀球员。”后来,和丽龙还跟随国安一队赴迪拜冬训,这些都令他受益匪浅。

从小到大,和丽龙一直司职前锋。现在,身高1.88米的他,算是同年龄段的前锋佼佼者。面对 中超外援“霸占”锋线的现象,小和有着清醒的认识。譬如说 格隆、 乌塔卡,在 迪拜冬训期间,和丽龙亲身体验到他们的“职业性”,“比如格隆,他的小技术很灵活。更可贵的是,他很卖力、认真,这些都值得学习。”虽然偶尔也会客串其他位置,和丽龙更倾向站桩式中锋的角色,“以前的我,踢球有些个人化,现在很注重团队,跑动范围非常大。”和丽龙说,他很欣赏 曼朱基奇、 伊布的踢球风格。努力效仿之外,平时的自己,也会在训练、比赛后总结“射门瞬间的选择”,“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得好。但出现机会时,怎么去选择,怎么做得更好?除去实施的那一下,也需要总结和反思。”

本来,2014赛季或成为和丽龙大展拳脚的机会。因为年初的受伤,直到 世界杯前的最后一轮预备队联赛(国安对阵 恒大),和丽龙才披挂复出,并斩获进球。对于工体,和丽龙的内心充满渴望,他视那里为一种荣誉,“能够在工体出场,赢得北京球迷的欢呼,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和丽龙说,自己最大的优势便是勤奋,“可能我没有别人的天赋,但能够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就会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

至于入选 国奥,和丽龙表现得很惊讶,他直言,自己的责任更重了,“虽然纳西族球员数量很多,真正踢出来的凤毛麟角。既然自己是纳西族,从小城市走到现在,的确非常幸运。我需要更加努力,让后辈的纳西族踢球人、丽江人充满信心,相信我们可以踢出来,相信我们的足球梦不会被局限在那片沙地的操场上!”

上一篇:郭虹俊

下一篇:何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