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生

时间:2024-05-24 22:05:11编辑:小简

黄春生的个人简介

概述  黄春生(1811―1861),余姚郑巷黄李鲍村(今属低塘镇)人。性喜习武,损左目,豪爽重义,人称“小闯王”。爱好  清咸丰六年(1856),余姚发生蝗灾,八年又遭水灾歉收,农民要求减租。当地屈、董、叶姓地主不准,以告官惩治相威吓...

历史人物

概述  黄春生(1811―1861),余姚郑巷黄李鲍村(今属低塘镇)人。性喜习武,损左目,豪爽重义,人称“小闯王”。爱好  清咸丰六年(1856),余姚发生蝗灾,八年又遭水灾歉收,农民要求减租。当地屈、董、叶姓地主不准,以告官惩治相威吓。黄春生系村上小地主,同情佃农,租谷减半,并散谷赈灾。黄李鲍村农民联合梁弄等处佃农,在他支持下进县城请愿,要求官府循黄春生“自甘减租”例,谕令减租一半。知县崔家荫慑于压力,当堂盖印谕以七折半解租,转背即支持泗门谢敬等组织地主武装“黄头勇”,照旧收租。事迹  黄春生带领黄李鲍村佃农设抗租局,梁弄、慈溪龙山、十九都和上虞等地抗租局继起,共18处,通称余姚十八局,推他为总局头,史称十八局起义。因遭镇压,十八局以梁弄为据点,由聚众抗租转为起义暴动。九年一月二十六日(2月28日)因新任知县贾树勋毁弃前任减租诺言,他乃率众攻进县城。贾入县衙荷花池佯死,被拖出后允诺减租,继开狱释囚,焚毁3所反对减租的地主住宅后退出。贾树勋要胜山邵元煦所组织的地主武装“红头勇”千名,助守县城。同年二月十四日(3月28日),他再率十八局农民万余人,分东、西两路进攻县城,“红头勇”溃,“黄头勇”赶至,遂撤离。浙江巡抚派候补道胡元博率兵镇压,宁绍台道麟趾协同查办,又有“黄头勇”、“红头勇”夹击。十八局农民平日分散各村,遭到袭击,损失颇大。4月,总局所在地梁弄也失,迁至大岚。十一年2月1日,率部攻入县城,“黄头勇”乘机偷袭大岚。同年5月,太平军入浙,6月与嵊县虎啸党起义武装联合,攻占梁弄。7月约诸暨莲蓬党首领何文庆合攻上虞县城,事泄,余姚、上虞知县率清兵并纠合“黄头勇”围击,黄春生在突围中负伤被执,次月遭杀害。妻芦七姑与黄来昌率余部参加太平军坚持斗争,后芦氏被俘不屈,死于狱中。  [1]

山东瑞鑫集团总经理

黄春生,男,46岁,中共党员,山东阳信县商店镇小司村党支部书记、瑞鑫集团总经理。近年来,他带领小司村和瑞鑫集团艰苦创业,探索出一条“以农为本,工业兴村”的发展之路,实现了村富企强、和谐发展,小司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致富先进村、滨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黄春生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青年企业家。  黄春生兼任商店镇小司村党支部书记、还是县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奉献社会。 他在个人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造福一方,回报社会的信念。他常讲:"没有党的好政策,政府的支持和大家的帮助,就不可能有瑞鑫的繁荣和我的今天。"为帮助下岗职工,他先后与县家具厂、棉纺厂和沾化油棉厂等企业联营,组建了瑞鑫公司的分厂,一举吸纳下岗职工近2000人,每人月工资达到800--1000元。这既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也为繁荣经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开创了社会、公司、个人三方共赢的大好局面。  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黄春生先后建立了26个分厂,50多个加工点,分布在阳信县9个乡镇及周边县区,最远的设立在商河、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7000多人,平均月薪70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1300多元。作为小司村党支部书记,他投资80万元在该村建立分厂一处,使该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到厂上班。随着收入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小司村改变了以前的面貌,出现了存款多、土房少,闲人少,光棍少的新气象。面对新生活,村民们感慨地说:"俺有今天的好日子,全托春生的福。"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当地多数青壮年到厂里工作,但不少老年仍在家闲着没事干。为解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问题,又投资建起了缠线车间,吸纳老职工1800余人,每人月收入200--400元。

上一篇:矶崎泉

下一篇:呼延廷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