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耿光的个人简介
龚耿光,福建闽侯人,清朝道光初年监生,曾入国子监学习,后经推荐增补为通判,即管理粮运和农田水利的州府副长官职位。他曾在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任同知、澄迈县知县,道光十七年(1837年)3月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任佛冈厅...基本内容
龚耿光,福建闽侯人,清朝道光初年监生,曾入国子监学习,后经推荐增补为通判,即管理粮运和农田水利的州府副长官职位。他曾在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任同知、澄迈县知县,道光十七年(1837年)3月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任佛冈厅同知,是佛冈建厅以来的第17任同知。
龚耿光初到佛冈任职,对佛冈民俗淳朴,读书人勤奋有才华十分欣赏,但对佛冈自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厅以来,对其历史、民俗民风、官吏的政绩无志书记载,深感遗憾。佛冈原属英德、清远两县地,两县志书对佛冈的情况又疏于记载,而龚氏初任佛冈同知,缺乏文献资料了解佛冈,对其施政十分不便,他对佛冈厅没有志书记事,深感不安和惭愧。于是他到任伊始,决意修纂厅志,表示不惜心力,务求早日完成。 佛冈好,好佛冈
龚耿光在政务繁忙之中,抽空深入了解民风、民情,同时,组织编写班子,搜集资料着手编纂厅志。他还多次告示各乡绅士、文人,进行广泛采访,多方搜集资料,将所见所闻,整理成材料,及时上报。同时,还通报批评了行动迟缓、进展缓慢的北部各乡,责成各乡正副乡长要负起责任,排除万难做好厅志资料搜集、整理、上送,还表示本厅府将不遗余力地把《佛冈厅志》修好的决心,以此策励大家全力以赴做好厅志修纂工作。
《佛冈厅志》以龚耿光为主编,黄澄溪(优生,本县人)、宋章锡(监生,本县人)为副主编,有二十多人从事采访、资料搜集整理的写作班子,还有各乡乡绅、文人配合,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完成了《佛冈厅志》的初稿,内容包括疆界、建置、物产、官职、军事、学校、礼仪、风俗、人物、文艺作品等方面,大约十余万字。初稿形成后,适逢龚耿光奉调云南另任,黄澄溪、宋章锡等人催促将厅志付印,龚耿光认为厅志初稿还比较粗糙,需要修改、补充和订正,没有同意立即付梓,他把初稿及有关资料带往云南任上,抽空继续批阅、琢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龚耿光从云南调往高州任通判,黄、宋两人又写信催促将厅志付印,龚耿光不便再推延,于是他对初稿再次作了文字润色,誊抄清楚后将初稿寄回。到夏承煜任佛冈厅同知时,发现此稿很有参考价值,遂与原编辑人员商量,筹措资金将《佛冈厅志》付印,成书四卷。此时已是咸丰元年(1851年),离初稿完成又过去了13年。
龚耿光在佛冈任同知虽然只有1年零4个月,作为佛冈的父母官是短暂的,厅志里没有记述他的政绩,但他却在短短的任期内,主持修纂了佛冈建厅以来第一部志书,时间跨度达25年,内容涉及十个方面,洋洋十万余言,这不能不算是一大建树、一大政绩,使后人得以了解清代佛冈的历史,也为后人留下资政、存史、教化的宝贵材料。倘若没有龚氏主持修纂的《佛冈厅志》,后人对佛冈历史的认识将是迷惘的。
龚耿光在《佛冈厅志》里还留下了许多诗文和访问记,对我们研究和了解龚耿光在佛冈时的为官为人,也是很有价值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