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涵

时间:2024-05-24 10:24:57编辑:小简

何镜涵的个人简介

何镜涵(1923~2008),满族书香世家,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何老的艺术人生有着及其重要影响。何老自幼天资聪慧,受其父熏陶,琴棋书画均有涉及,尤喜爱中国画和阅读大量古典书籍,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人物生平

何镜涵(1923~2008),号君望,别名少民,满族,北京人。1923年7月生于满族书香

世家,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何老的艺术人生有着及其重要影响。何老自幼天资聪慧,受其父熏陶,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尤喜爱中国画并阅读大量古典书籍,积累了深厚的学养。他与徐燕荪、王雪涛、溥雪斋、吴光宇、吴镜仃、蒋兆和等著名画家友谊甚厚,非师即友。何先生与王雪涛先生合作出版连环画《炮大哥》,也与吴光宇、吴镜仃等先生合作绘制《首都之春》大幅山水,并给古典文学故事画了大量插图。1957年,年仅36岁的何镜涵被原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聘为终生画师。从此他在中国画创新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担任职务

曾任职于建筑出版社美术编辑的何镜涵先生,跟古建筑打了多年的交道,有着深厚的古建筑功底,他对古建筑进行过解剖式研究,因此勾画它的一梁一柱,一檐一脊,都可以信手拈来,造型、透视、比例、明暗无一不准。从60年代中期开始,何先生100多次走出家门,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画了无以数计的速写,仅在颐和园画松树就画了7年。何先生认为:中国的楼阁亭榭是一种典型的东方艺术形式。

它的造型,它的比例、它的韵味,它的曲线美,都是独具匠心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凭着一个艺术家的胆略和气魄,一种全新的楼阁写意法终于崛起,给传统山水画注入了新的生命。

人物作品

他先后完成了《楼阁参差倚夕阳》《琼华览胜》《暖阁微语作钟声》等一批惊世之作 。那琼楼隐现,飞阁流丹,静影沉壁, 云雾缭绕,,清幽寂静,空灵神巧的画境,使人悠然神往,尤其在那斗拱飞檐,九曲回廊中融入的西画明暗透视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效果,更受到美术界的高度赞誉。

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王明明先生说道:“他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样式,填补了古人没有用写意的方法去表现亭台楼阁这么一个空白,也丰富我们近现代画家表现中国特有的园林山水的一个空白。”

著名楼阁山水画家,北京画院何镜涵先生于2008年12月9日13点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

画集出版

由北京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王明明先生作序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何镜涵》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何镜涵先生以极大的魄力与勇气开创了自己的艺术样式――以水墨写意的方式来表现古人利用界尺才能完成的亭台楼阁,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为中国当代山水画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此次出版的“画集”以何先生的艺术人生为脉络,汇集了上世纪50年代至晚年不同时期的创作精品,收集大师作品百余幅,有许多是鲜为人知的。其中古装人物作品,严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自然抒发古装人物的风采神韵。是当代古装传统人物绘画中的经典作品。

何镜涵画展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院、北京画院与首都博物馆携手推出的“何镜涵画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画展分为“人物绘画”、“情趣小品”和“楼阁山水”等三部分,广大观众有幸目睹了何镜涵先生百幅享誉海外的绘画精品。

1923年出生于北京的何镜涵先生,幼承家学,35岁时被中国画院、北京画院聘为终身画师。其绘制的多幅巨幅作品被我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重要场馆收藏。

何镜涵先生笔下的人物画,不仅注重传统线条的运用,更融合了西方的技法,特别是在表现现代人物方面,鲜明的时代构图,细腻的色彩对比都体现了作者深入生活的经历。在他的画中,延续千年的工笔画式的楼阁山水,被赋予了写意的意味,浓墨重彩的抽象意境更装点了国画的鲜活。何镜涵先生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流于匠气、画面呆板的风格和技法,使中国画坛出现了一种新风尚,其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楼阁山水画的先河。

上一篇:胡爽庵

下一篇:红潮(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