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明(艺术)的个人简介
江苏扬州人 1963年生 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现为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主任助理 副教授; 2002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2002年3月随江苏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新加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南京书画院、南京博物院、特聘书法家。
书画家黄正明乙酉金秋,学江先生托友人送来一册装帧精美的《黄学江书咏滁州诗文选》,信手翻览,由生感悟。
是册《书咏》为学江兄近年来书法的一个汇集,也是其对家乡来安的深深眷恋。愚曾有幸两次赴学江故里来安,那里民风淳朴,翰墨飘香,历来人文荟萃,群贤雅集。在那片土地上,宋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清吴敬梓作《儒林外史》,皆名扬天下。而今,学江以其饱蘸对家乡故里的浓情厚谊,挥运起如椽之笔,将先贤的美文佳句化作翰墨篇章,用情用心,传情达意地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佳作,为家乡人民送上一份诚挚的礼物。
“何必桃源是故乡”。家乡虽不富裕,但故乡如母亲,她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心里。
学江发自内心地对故乡有着无尽地眷恋,以书法为载体,用不同风格,不同的书体以及不同的形式书写着对故乡的深情,传达着一个书法家对故乡的关爱,对故乡的热恋。
客居金陵的学江是安静的,不事张扬的,在六朝古都的南京城里,他澄心静气,不断地吸吮着:跑书店、访名师、观展览、勤书翰,不多时日却收获颇丰。他天天日课,每日临池,不断积累,不断充实,至今保持着他那质朴与本真的状态,乡音未改而书艺大进。
学江有着扎实的美术基础与中文学养,长期从事书法教学,为了热爱的艺术,后随南京艺术学院黄敦教授学习书法,名师点拔,学江书艺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江是一位勤奋且颇具影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十余次入选全国书展并多次获奖,《书法报》、《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相续介绍其书法成就;并出版有《黄学江书法集》,《黄学江书咏滁州诗文选》等。
刘熙载《书概》中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者。学江正是理性情者,从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和投入来看,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一定会不断向高处攀登,取得更好的成绩!
黄正明(南京大学教授)
烈士黄正明烈士,1932年参加革命,团员,任县苏文书,1933年在港口被害,时年24岁。
西藏黄正明黄正明 (1918-1957年),藏名晋美慈成丹贝尼玛,系夏河拉bo楞寺院第四世阿莽仓活佛,出生在西康理塘营官坝彩玛村。
幼时经第九世班禅·图旦却吉尼玛卜算,认定为第三世阿莽仓转世,曾与其兄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同时留学西藏,刻苦钻研,故佛学造诣很深。
返回拉bo楞寺后,协助嘉木样活佛管理政教事务,尤其继任大襄佐一职后,尽职尽力,建树颇多,参与调解丁玛曲各部与四川阿坝的对峙等。
1943年奉嘉木样之命,前往重庆捐献拉bo楞寺院所属各部为抗战捐献的30架飞机巨款,以实际行动支援了抗日战争。
1945年秋,任国民党夏河县临时参议会首届参议长。
1946年夏,任国民党甘肃省参议员,在开会期间,对边疆建设和改革提出多条建议。
同年秋任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夏河分团干事长。
1948年,国民党甘肃省选举事务所宣布,继圆寂后的第五世嘉木样为夏河地区国民党国大代表。
同年,拉卜楞地区憎俗拥戴其继任大襄佐并代摄政嘉木样佛职位,为拉bo楞寺及属区的安定做出了贡献。
1949年1月5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赐阿莽仓活佛为“辅教宏觉禅师”封号。
甘南解放后,他积极投身于革命和建设事业。1953年9月,任甘南藏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委员。
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任第一、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5年6月16日玛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后被选为县长,并在担任此职务期间,多次带领工作组,访问团深入基层,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1957年8月调离玛曲,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