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度的个人简介
郭度,字让贤,湖南湘潭人。早年曾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授业于谭延凯门下。
基本内容
人物经历
他来敦化任教后,还曾请当时在广州的谭氏寄来亲笔书写的楷字帖供学生临摹。1915―1916年间,他在北京追随同乡杨度从事筹安会复辟帝制活动。失败后,为了躲避通缉,他逃到吉林,在其妹丈杨律师帮助下,曾在省立一中任英语教员,1927年结识了张成之,郭在事业上所经受的坎坷,要比张成之经历得多,他的满腔报国热忱,只能在天真的学生向上心理中得到共鸣和渲泄。郭度到敦化时,虽已中年,却象孩子梦游于天方夜谭的新奇世界似的,到处感到新鲜和有趣。他徒步爬上险峻的老爷岭山路,赤脚走过数不清的“塔头甸子”,从不叫一声苦,他还常常向学生们讲述旅途所见所闻。他的教书热情是很感人的。从到敖东中学之日起,直到两年后积劳成疾而死为止,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几十名学生身上了。他教语文、史地等科(以语文为主)。教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功,每周一次的作文批改,他总是一丝不苟,逐句的推敲。郭度对优等生不优待,对劣等生也不歧视。有一次,他给学生的作文题目是《星期日记事》,结果,一个平日作文很好的学生,写得冗长、繁琐,郭度只给20分,并当众批评了他。而另一个平日作文不佳的学生,这次的作文却写得简洁明了,郭度给了100分,为了纠正学生普遍的写错别字的现象,郭度给学生们订了一个公约:凡是写一个错字,罚款5文(约合5分),写一个别字,罚款10文(约合1角)。罚款用来给学生订报纸,供学生们阅览。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错别字基本上消除了。
对学生书法基本功的训练,都是在课外时间辅导。在第一学年练习毛笔字时,郭度一个一个地把手教握笔的姿势和运笔方法。他根据每个学生字体的个性特点,有所选择地介绍古代书法名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字贴让大家临摹外,又介绍湖南近代书法家钱南园和广东政府名人谭延凯的手迹,让学生们用双钩法描下保存。当时,很多学生的书法高于一般中学和大学生的水平。学校规定除星期日外,每天晚饭后上两小时自习课,不准缺席。
郭度经常利用这两小时时间给学生们讲授课外读物,象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他利用这些小说穿插其它大量读物,随时随地讲一段,把很多学生不感兴趣的又难以理解的文言文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们,其中有《阅微草堂笔记》、《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东莱博议》、《饮冰室文集》、《呻吟语》、《聊斋志异》等。在他热情的谆谆教诲下,有几个学生竟在三年内攻下了文言文这道难关。他们不但能阅读上列各种书籍,而且能写出通顺的文章,为他们以后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度不仅教学有方,而且对学生作业及其它方面也严格要求。正因为如此,遭到了少数劣等学生和家长的非难,他们恨他又怕他,巴不得一下子把他轰出校门。以李凤阁为首的几个20岁左右的学生经过秘密策划,在一次讲课时突然发难。李凤阁首先提出问题,说郭度讲错了,让他再重讲一遍,接着又有二、三个学生站起来支持李凤阁的无理要求。起初,郭先生还未意识到这是一些学生有意整他,还以为李凤阁用心听课了。其实,郭度根本没有讲错,纯属学生刁难。后来,当郭度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时,非常气愤,极度伤心,因而病倒在家,最后竟提出辞职。这时,校长张成之正在外地,他回校后听说了此事,就召集全班的学生列队到郭度家门口接他回校,郭度见校长和大多数学生如此尊重和信任他,也就欣然同意,并在学生队列前讲了十分感人的话。
郭度回校后更加辛勤工作,由于过度劳累,终于患了不治之症。郭先生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许多学生对他敬而远之。在他病重期间,学生们很少去看望,但他在病榻上还喃喃地叼念着一些学生的名字。1929年夏季,当郭度病危的消息传到学校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跑到郭先生家里,一个个泣不成声。郭师母抱着郭先生的头,用她嘴嚼的人参喂他,但已经无济于事了,任何仙丹妙药都无法挽回郭先生的生命了。郭度终于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事业。他为教育后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后人树立了师严道尊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