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照龙的个人简介
官照龙,1925年出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邻居们的说法,官照龙老爷子才是真正的“赶上的一代”――经历民国的痛苦岁月;经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他都身处其中,并受到影响。按照官照龙儿子的说法,老爷子除了“互联网时代”他是看别人赶上以外,其它的社会大事件,他都赶上了。基本内容
民国苦命娃
自主参军
“那个时候,可真是苦啊!什么吃的都没有!”尽管已经快90岁了,但是官照龙老人的思维还是很活跃――谈起小时候,老人依然能清晰的说出当时的情况。官照龙说自己是湖北荆门人,父亲走得早,留下孤儿寡母实在无法过日子,母亲就又找了一位老实安分的人,让他改姓做上门丈夫。
“生父走得早,倒是母亲后来找的那位养父对我很好,”官照龙老人说:“但是,那个时候,全国人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那个时候,就是有两怕,一是怕饿;二是怕冷――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到我15岁的时候,我看家里情况实在不是很好,就和养父商量参军。养父和母亲商量之后,同意了我的想法。我就被送到了部队里。”
懵懂小战士
险丧命
15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一个冲动、莽撞的时期。而对于一个在战场上的战士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
官照龙老人说自己1941年参军,当时在51师15旅45团当战士,部队的总司令是李先念。当时,因为年纪太小,部队首长就没有批准他直接上战场,而是让他给一位老战地医生背急救箱。
“本来,我们作为非战斗部队,危险一般不会很大”,官照龙说:“我们就在一所老破旧的大仓库里照顾几个伤病员。但是不知怎么的,突然有一股小部队,把我们给包围了”。当时,医护组的余世龙首长不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还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他把大家召集起来,准备突围。
“余世龙首长让我们躲藏在坚硬的掩体后面,我当时就拿着他的急救药箱在他旁边。”官照龙说他当时刚好在一个窗户旁边,在首长的斜后侧――蹲了很长时间。突然,他看见窗户外面有一把机关枪,他心里一动,一个猛起身,准备翻窗出去捡。可不知怎么回事,他刚一伸出腿准备翻,后面就有一只有力的大手,生生将他拽了回来,并将他压在了地上。还没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机枪就扫射在窗沿上,激起了一层尘土。
“要是没有首长的一拉,我全身就被打成窟窿了”,官照龙老人笑着说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接近死亡。后来,这股敌军被兄弟部队赶来消灭了。余世龙首长为了“保护革命的种子,以利于以后的革命”,将官照龙调到后方进行学习。
学习完成后,官照龙充实到地方上的汉孝陂县大队,担任一名真正的卫生员。1944年他再次被编入正规部队,在独立45团4连和8连担任药剂师、仓库保管员,一直到1954年退伍。
忠诚老党员
一心为党
1946年,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官照龙作为部队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照顾自己的伤残战友,救死扶伤。因为他的工作努力,对战友悉心照顾,这一年他通过了组织的审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54年,官照龙退伍回到地方,在黄石市医药公司担任业务员。1958年,干部下放,他被下放到花湖农场当社员。搞劳动、种甘蔗、挑大粪……官照龙一样不落。然而,当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时候,官照龙也受到了影响。
“那个时候,造反派整天抓着我,要我学习,要我揭发别人。但是,我就是没松口,什么都没说,”官照龙说。后来,造反派认为官照龙是个“硬茬”,不好处理。就又让他当起了仓库保管员。官照龙的儿子告诉我们:其实,当时是他父亲再次通过了组织的考验,被安排去保护当时咱们地方上的领导首长。
2011年,建党90周年。官照龙来到自己所属的天桥社区,交了自己最特殊的一笔党费1971元钱――1代表一心一意;9代表建党90周年;71代表党的生日。天桥社区的佟淑娟书记告诉记者,在她的任职期间,官照龙老爷子就已经上缴了5000多元的特殊党费。
过平淡生活
依然不忘党员身份
1955年,回到地方后,官照龙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年纪18岁的邱玉红。没有宴席、没有喜糖,甚至连婚房也是借住别人的……官照龙和邱玉红便结婚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上窑的和平街过着平淡的生活。1956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女儿,1959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1963年他们又有了一个女儿。1975年,他从市医药公司分配到中药材公司做保管,一直到1985年退休。
退休后,官照龙依然没有闲着。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官照龙都严格认真恪守着“为人民”的承诺,时刻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社区楼道不干净、街道上有树叶杂物,他都主动义务帮助清理。
不仅如此,这么多年,官照龙依然坚持在党组织下发的学习材料上做笔记,写思想回报,并积极按时主动参加社区党支部的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