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教授)

时间:2024-05-21 23:43:06编辑:小简

胡泳(教授)的个人简介

湖南嘉禾人。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二十一世纪》(香港)、《传播研究与实践》(台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匿名评审专家。《网络传播》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传播、文化与政治》(台湾)编辑顾问。清华大学《全球传媒学刊》编委会委员。

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委员。俄罗斯新经济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顾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能堡传播学院与新美国基金会“全球数字权利评估”项目顾问。英国牛津大学“全球媒介政策”暑期班讲师。美国亚洲协会“中参馆”网站(ChinaFile)研究员。德国之声Bobs新媒体大赛中文评委。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南都讲座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座教授。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中心智库专家。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中国新闻业评议会特约观察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信息传播策划专家。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CCOPSA,简称中国云联盟)常务理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华闻传媒云平台创研导师团”导师。中信书院特聘导师。CTR媒体融合研究院顾问。

个人简历

湖南嘉禾人。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二十一世纪》(香港)、《传播研究与实践》(台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匿名评审专家。《网络传播》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传播、文化与政治》(台湾)编辑顾问。清华大学《全球传媒学刊》编委会委员。

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委员。俄罗斯新经济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顾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能堡传播学院与新美国基金会“全球数字权利评估”项目顾问。英国牛津大学“全球媒介政策”暑期班讲师。美国亚洲协会“中参馆”网站(ChinaFile)研究员。德国之声Bobs新媒体大赛中文评委。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南都讲座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座教授。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中心智库专家。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中国新闻业评议会特约观察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信息传播策划专家。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CCOPSA,简称中国云联盟)常务理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华闻传媒云平台创研导师团”导师。中信书院特聘导师。CTR媒体融合研究院顾问。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5),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访问学者(2007),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09),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Arthur Ross客座研究员(2011),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观念与社会中心客座研究员(2012),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访问学者(2013)。

成就及影响

在进入北京大学之前,胡泳拥有11年的平面媒体经验和6年的电视媒体经验,历任《中国日报》记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环球管理》总编、《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赢在中国》总编辑、《我们》总策划。

其中,《经济信息联播》荣获《新周刊》“2002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财经节目,《对话》荣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十佳电视栏目奖,《赢在中国》荣获《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创富节目。

2002-2003年,任中央电视台《2002?世界经济年度报告》总策划、总撰稿,《2003?世界经济年度报告》总导演、总撰稿,“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总策划。《2002?世界经济年度报告》获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经济节目奖特别类二等奖;《2003?世界经济年度报告》及“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分获中央电视台2003年度专题服务类优秀节目一等奖和二等奖。《世界经济年度报告》创立了中央电视台第一个世界经济报道的大型节目品牌。

胡泳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发表论文多篇,有多种著作及译作。自1997年至 2008年,参与策划和主编了“网络文化丛书”、“数字论坛丛书”和“思想@网络.中国”丛书,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互联网知识,推动互联网应用。1998年参与发起民间网络思想库“数字论坛”,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对社会发挥全面影响,加快中国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进程。2004年创办价值中国网,是中国领先的财经类网络媒体,以专业博客的方式运营。2011年参与发起“信息社会50人论坛”,是一个由信息社会各学术领域的研究者组成的独立学术群体,宗旨是共同研讨中国信息社会的多种课题,为中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2012年创办信息社会研究所并任学术委员会主席,该研究所是由中国信息产业界和学术界相关人士发起的民间非营利研究性组织,致力于研究网民的信息权利。

胡泳先后被《互联网周刊》评为“中国网络风云人物”之一,被《光明日报》等11家媒体评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人物”之一,在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批准并指导的“中国杰出网络人物”评选中获提名奖,被《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评为 “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之一,被搜狐评为“10年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之一,被《互联网周刊》评为“中国互联网商业精神名人榜TOP100”之一,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10年阅读影响力人物”之一,被南都报系?奥一网评为“致敬中国互联网20年20人”之一。

译作《数字化生存》(1996)是中国迈入网络时代之际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先后在席殊好书俱乐部主办、京沪两地学界名流担任评委的u201897十大好书评选中,当选为“1997年非文学类十大好书”之一(1997年);被《新周刊》和《书城》评为“改革开放20年来最有影响的20本书之一”(1998年);在由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科普书籍推介活动中,被评为“中国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之一(1999年);被《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评为“引进版10年文化十种书”之一(2002年);被《互联网周刊》评为影响中国人的“IT经典图书”十种书之一(2004年);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之一(2008年)。

著作《网络为王》(1997)是国内首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的专著,胡泳因此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1997年十大新锐作者”之一。

著作《海尔中国造》(2001)是最早的中国企业研究著作之一,获《经济观察报》评选的“2002年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之一。著作《张瑞敏如是说》(2003)获第13届浙江树人出版奖。

著作《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译作《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09)获央视读书栏目《子午书简》与《中国图书商报》共同举办的“2009年度30本最值得一读的好书”之一以及由蓝狮子读书会、新浪财经、第一财经联合评选的“2009年度十大商业图书”之一。

译作《认知盈余》(2011)获“2011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及《商学院》杂志“经理人阅读趣味年报”2013最受关注书单大奖。

论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获得全国新闻传播学2012年度优秀论文。

作为“全球数字权利评估”项目成员,2014年6月获Knight News Challenge 奖。

胡泳是多个媒体的专栏作家,包括《三联生活周刊》《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羊城晚报》《经济观察报》《时代周报》《新周刊》《周末画报》《凤凰周刊》《南都周刊》《财富》中文版、《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中国企业家》《中欧商业评论》《21世纪商业评论》《IT经理世界》、《商务周刊》《成功营销》《罗博报告》《英才》《炎黄地理》、台湾《新新闻周刊》、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中国外经贸》)、PROJECT SYNDICATE、ChinaFile以及纽约时报中文网、金融时报中文网、腾讯大家、百度百家、网易科技、新浪科技、eNet等。

胡泳也是国内外最为知名的中国网络观察家之一,对他的采访广泛出现在国内的报刊和电视上,亦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报》、《洛杉矶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金融时报》、《卫报》、《经济学家》、《南华早报》、BBC、NPR、PBS等。

胡泳是活跃的博客/微博客作者,其博客的访问量超过600万,其微博总计拥有60万关注者。

研究领域

中国当代纪录片的传播与影响力;

世界电视现状及对中国的影响;

新媒体业务与经营;

媒体的商业运营;

新媒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网络政治学。

学术论文

胡泳.当今的责任:濒危未来的伦理学[J].新闻战线,2019(23):70-72.

胡泳.科技可否和怎样向善[J].新闻战线,2019(21):90-92.

胡泳,任玲.新媒体平台环境下财经内容生产的方式与特征[J].中国编辑,2019(09):66-72.

专著

《网络为王》,1997年海南出版社,台湾捷幼出版社。

《时代英雄》,1997年三联书店。

《黑客:电脑时代的牛仔》,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收入“网络文化丛书”。

《另类空间》,1999年海洋出版社,收入“数字论坛丛书”。

《我们是丑人和Luser》,1999年海洋出版社,收入“数字论坛丛书”。

《海尔中国造》(与颜建军合著),2001年海南出版社,2002年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2004年韩国SUHIJE出版社。

“海尔MBA教程丛书”(《企业文化与素质管理》、《竞争战略与核心能力》、《跨国攻略与领导之道》),2002年海南出版社。

《张瑞敏如是说:中国第一CEO的智慧》,200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台湾帝国文化出版社。

《我们都是喝西北风的》,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收入“数字文化与经济管理丛书”。

《太阳照不到的角落》,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收入“数字文化与经济管理丛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领袖》,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像贝克汉姆一样营销》,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电信赢家:一个前沿市场的战略标本》,200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街头的生存智慧》,2006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张瑞敏谈管理》,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海尔的高度》,200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张瑞敏管理日志》,2008年中信出版社。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年/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入“思想@网络.中国”丛书。

《没有两片云是一样的》,2011年商务印书馆。

《张瑞敏思考实录》(与郝亚洲合编),201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信息渴望自由》,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2014年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与师曾志合著),201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海尔创新史话》(与郝亚洲合著),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知识论导言》(与郝亚洲合著),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著

《数字化生存》,1996年海南出版社。

《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1998年海南出版社。

《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1999年三联书店。

《领导者性格:从文学故事中透视管理》,2007年商务印书馆。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维基经济学》,201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知识的边界》,201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2015年重庆出版社。

《另一个地球:互联网+社会》,2015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郝春莉

下一篇:侯世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