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集伟

时间:2024-05-18 11:42:46编辑:小简

黄集伟的个人简介

黄集伟,男,1958年3月出生,籍贯陕西,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栏作家、出版人、书评家、作家、语词收藏人。1995-1999年任《中国图书商报》编辑、编辑部主任。而后任博库网内容总编一年半。现任接力出版社第二出版中心副总监。黄集伟是个耳朵很馋且嘴巴很贫的人,使得他的每本语词都不仅与时俱进、活色生香,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而且都多少有那么点“意思”,让我们读来饶有兴致乃至忍俊不住。

个人作品

《审美社会学》

《孤岛访谈录》

《晚安,纸家具》

《请读我唇》

《媚俗通行证》

《非常猎艳》

《冒犯之美》

《纸上的后花园》等。

出版作品

《你走神儿不如我走神儿》

目录:

阿尔贝·杜鲁瓦《皮伪者的狂欢节》

阿坚《向音乐掷去》《肥心瘦骨》

埃迪特·施爱伯·威克《彩色的乌鸦》

艾德蒙·怀特《普鲁斯特》

艾克沙维·李比雄《远近丛书》

爱德华·傅克斯《欧洲风化史》

爱德蒙德·莫里斯《里根传》

安妮宝贝《二三事》

奥普拉·温弗瑞《奥普拉·温弗瑞如是说》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

半夏《西皮二黄》《虫儿们》

保罗·巴里《克里·帕克传/一个媒体帝国的建立》

保罗·布兰德《疼痛-无人想要的礼物》

鲍威尔《我的美国之路》

本杰明·富兰克林《穷理查德历书》

比得·梅尔《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比尔·埃文《山境之旅》

彼埃蕾特·弗勒蒂奥《要短句,亲爱的》

勃朗宁《勃朗宁诗选》

博·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蔡志忠中国古典系列

查尔斯·汉迪《饥饿的灵魂》

查尔斯·麦格拉斯《20世纪的书》

车前子《偏看见》

陈刚《三只耳朵听音乐》

陈丹青《多余的素材》

陈彤《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

池莉《有了快感你就喊》

崔永元《不过如此》

村上春树《村上春树RECIPE》

戴维·洛奇《小世界》

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

丁天《像一场爱情》

董桥《语文小品录》

杜若《天舞-失落帝都的记忆》

《冒犯之美》

目录:

龅牙,而且从来不刷牙

别给我造成chance,我会靠爱情起家

不当托儿是可耻的

不动心,你就对不起上帝

不够天才不够坏

不说话就需要精神分析

不听话,有梦想

吃了“Pruzac”,再吃“Viagra”

出厕所也要付钱

从此以后,所有的紫色都将属于你

从饭局上来,到饭局上去

大哥大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吵

歹徒下手可延迟十分钟

但是,我也是个天才

当状态变成姿态

冬天是大家的冬天

对,是卸妆也是补妆

二十岁前您穿过鼻环吗

二十万,宛如天堂

腹泻指数、甲亢指数、肾衰指数

搞的人多了,也便有了笑

给这位客人来一只优秀的前蹄……润着

活到老,睡到老

教你鬼混小贴士

姐姐,要“大腕”吗

舅爷爷不是舅舅的舅舅

看得到摸不到心如刀绞

看过我身体的人请阅读我的心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论学粗论政粗诗不成家

括弧:可带“重要他人”

拉登不在服务区

辣椒啊,全TM辣嘴

难得头大一回,无妨幼稚一下

霓虹灯下的宝贝儿

作品漫谈

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钱德勒作品《漫长的告别》专家漫谈会在京召开。导演张一白、牟森,书评人黄集伟(blog)、止庵(blog)等人出席会议并发表意见。漫谈会上,黄集伟说,《漫长的告别》再现了活色生香的城市生活,把中国读者带进了真正的城市生活中,相比之下,中国“70后”以前的作家几乎都是农村作家。

该书讲述了马洛侦探如何完成对朋友的承诺的故事,编入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丛书推出。黄集伟说,看完《漫长的告别》后的第一感觉是,钱德勒的作品是属于城市的。“此前,我认为像我这样的读者属于农村读者,我们对城市生活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认为,我们可以一棍子打死u201870后u2019以前的作家,他们都是农村作家,他们对城市和我一样是完全陌生的、有距离的。”黄集伟举例说,一个情景喜剧剧本中有个情节,大少爷爱上了一个女生,两人独处的晚上,大少爷为了表示对爱情的严肃态度,卷起铺盖去客厅睡觉。“卷起铺盖到客厅睡觉已经露出了农民的马脚,大少爷家里怎么可能只有一个铺盖卷?作者的视角依然是农民式的。”

黄集伟认为,《高窗》《漫长的告别》等钱德勒的作品把中国读者带进了真正的城市生活中。“对于中国读者来说,u2018午夜文丛u2019作品是真正领略城市生活的最好读本。”此外,黄集伟指出了该书的两个瑕疵,一是印刷字体太小,阅读费力;二是纸张过脆。

访谈实录

著名出版策划人、书评家、语词收藏人黄集伟先生接受了人民网文化频道的访谈,黄集伟说,《麦兜麦唛》系列书的主旨是“平民百姓生活的哲学”,这非常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因而它才能持续畅销。畅销书不光是要宣传炒作,更要依靠有趣而又有内涵的内容,“质胜于文”,才能真正为读者接受。

就“80年代后”作家的话题,黄集伟总的评价是要宽容。他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者,评论家或者读者常常是分离的,评论家说好的东西,可能读者是不看的,读者喜欢读的东西评论家也不看好,我觉得就各行其是吧。他还形象地比喻:“文学评论家们给韩寒、郭敬明、春树们张贴定义标签时的动作像极了动物园里的那些游客:他们手里举着些自带的面包干或馊馒头,对被铁笼、石墙或玻璃帷幕囚禁其中、正处于青春期的狗熊、狮子或老虎吆三喝四:或威逼利诱,或循循善诱。但无论如何,他们展示出的是一副u2018优越者u2019姿态……不过,假使狮虎山的保育员们事先给天性依然凶猛犹存的诸多后生喂足肉、蛋、奶,u2018面包干u2019或u2018馊馒头u2019等所蕴涵的u2018资源优势u2019之类也便荡然无存”……

针对王蒙呼吁全球华人展开一场汉语保卫战,黄集伟表示严重同意。他还提到:“不仅汉语需要保护,我认为方言更需要保护,我们总说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但当所有的方言都被统一成“赵忠祥”,所有的情景喜剧都成了“我爱我家”的京腔,那将是我们原本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的一场灾难。”(文松辉)

以下是访谈的全部内容,整理后以飨读者:

黄集伟访谈:我们平庸,我们快乐

嘉宾:黄集伟,接力出版社副总监,出版策划人,书评家,语词收藏人。

主题:“从畅销书《麦兜麦唛系列》谈起”。

主持人:文松辉

参与者:人民网网友

黄老师,欢迎光临人民网。我先代表读者,感谢你向大家推荐《麦兜麦唛系列》这么有趣的好书。现在请你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自我吹嘘”一下,好么?

黄集伟:各位网友好,我是黄集伟。很高兴今天来读书论坛跟大家闲聊。《麦兜麦唛》系列是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一个系列绘本读物,它绘画部分得的作者是香港画家麦家碧,它的文字作者是谢立文……刚才,我看见有网友使劲说这本书好,作为出版者,我想应该感到非常荣幸。《麦兜麦唛系列》已经出了两个系列,一共8本,发行量已接近40万册,深受青年读者的喜欢。作为一个出版人来说,这非常愉快。

一、《麦兜麦唛》系列:平民百姓的生活哲学

2003年接力社从香港引进“麦兜麦唛”系列版权,听说,一年这套书就销出近28万册?我想问一下麦兜系列是一套什么样的书呢?适合哪些人的阅读?它的品位如何?

黄集伟:我觉得《麦兜麦唛系列》目前出版的8种,读者面很宽――简单说,它适合所有热爱生活的人……当然,主要是年轻人。这套书,正如刚才这位网友所说,一年销量大这么大,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可能有的网友对于《麦兜麦唛系列》比较熟悉,可能有的不是很熟悉,我想简单的再介绍一下。《麦兜麦唛系列》作者和绘画者前面已经说过了,它在香港应该说是一个品牌畅销书,算起来,在香港,它的畅销历史已经有十多年了。整个《麦兜麦唛系列》也已经超过了几十个品种,周边产品的数量更大。《麦兜麦唛系列》后来为更多的读者所知道是因为有一部香港制造的卡通片,叫《麦兜的故事》,所以知道的人就更多了。接力出版社出版的《麦兜麦唛系列》的前四种应该说是整个几十种麦兜麦唛系列读物中的精选本,所以2003年出版以后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欢。去年,由谢立文、麦家碧创作的香港动画片《麦兜故事》在著名的法国安锡(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中参展,并一举获得电影节中的最高荣誉“最佳电影奖”。这是中国动画片首次获得该项国际大奖殊荣,也是继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平成狸合战》和韩国的《我的漂亮女友玛丽》之后,第三次摘得该奖项的亚洲动画作品……动漫节闭幕那天,大会特意安排《麦兜的故事》露天放映,三万多名观众在安锡湖畔观赏《麦兜的故事》……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画面是很朴素,但是也是很浪漫啊。

《麦兜麦唛系列》己发行40万册而深受青年读者喜欢,您认为它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集伟:它的魅力主要表示在它平民化以及不同寻常的想象力。麦兜是一个特别平庸的小猪,但是它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这跟我们每个老百姓的内心体验非常贴近。

小猪麦兜的生活近乎告诉大家要接受“我平庸”并在此基础上想法“快乐生活”,你如何看?

黄集伟:“我平庸”以及“快乐生活”应该是《麦兜麦唛系列》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我想《麦兜麦唛系列》在我们大陆出版以后,受到读者的喜欢,可能与这两个关键词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我总是想,就算是再伟大的人也会有他平庸的一面,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就算自己是平庸的,也应该记住一条,普通人也有快乐的权利和愿望,所以我觉得正是在这一点上,麦兜和麦唛代表了更多读者的现实境况。麦兜麦唛这套书的畅销产生了很多麦迷,也有很多关于麦兜、麦唛的格言,比如我记得有一举,出自麦兜、麦唛的格言,“我要一个橙,你却给了我一个果园”。这句话实际上是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哲学,生活中总是感觉不快乐的人,你会得“我要一个果园,你却给了我一个橙”。所以我觉得,麦兜、麦唛哲学的核心,是一方面承认我们终究是平庸的;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尽管如此,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您不怕平庸吗?如果人都追求平庸,那么世界真的“平庸”起来,没有了精彩,还会有什么意思呢?

黄集伟:不是我追求平庸,而是我确实平庸。就像一个人无法选择出生地和家庭一样,有的时候平庸也是一种宿命。所以既已如此,那索性靠梦活着,或者靠段子活着。所有的生命状态其实都是相比较而言,其实没有绝对的平庸,也没有绝对的辉煌,有太阳,就有影子,有星星,就有黑夜。

有个问题,很多很不平庸的人,包括您,都在说平庸是种无奈,让人以为平庸是好。这不是对读者一种误导吗?

集伟:这里的平庸是说宏观上看,具体说每一个人都会有成绩的,但是从宏观上看人生,终究还是平庸。所以我觉得我其实不是故意要得便宜卖乖,而是说从终极的意义上说,个人是非常渺小的。当然,你说的那种情况也存在,那我们就给他起一个名字,叫“平庸秀”吧。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黄老师,《快乐的猪》里面有个“士多啤梨老婆”的故事,这个故事,你怎么看?

黄集伟:俗话说,现实越黑暗,天堂越灿烂。我觉得梦想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偿。上帝从来都是公平的。

在麦兜们那么多故事当中,您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故事是什么?你从中领悟到什么?

黄集伟:我从中领悟到最重要一点,说出来,是大白话,尽管生活是不圆满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热爱生活……我这话说得太难听了。用麦兜书里的话,是这么说: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

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

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读物解析

黄集伟,书评人,现任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

这九本非虚构认真仔细的个人读后感

有可能挑剔出一组非虚构读物的真切路径:清高,尊重,真切的理性与真实的情感。

说实话,浮面地看,2005年非虚构出版物与往年比,并无异象。这年代,一本书被翻阅,已属万幸。更多书的命运不过是在出版社仓储库房与书店销售区短暂陈列间往复而已。

当然,稍加留意这一年的非虚构出版物的内在品质也可发现,它在情感与理智两个向度上确有变化――具体说,它在情感更丰润斑斓的同时,其理性的态度也更尖锐,更具现实感。

再者,用九本书回顾2005年全年的非虚构类读物,冒险之外,也终于混沌。如此个人视角唯一可能有益无害处或许仅仅在于,这九本非虚构认真仔细的个人读后感有可能挑剔出一组非虚构读物的真切路径:清高,尊重,真切的理性与真实的情感。

《音乐事情》是由大块文化编辑、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出版物中的一种。与很多成功人士在情妇、二奶及原配间的尴尬相似,本书试图阐释音乐的企图,也是尴尬。有关于此,我赞成崔健的话:“音乐不是解释用的,音乐只是感受用的,如果硬要解释,就别扭了。”

不过,本书在挑战这种不可能上,又的确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在我们耳朵的盲听区域做足文章。没人统计过到底音乐多,还是关于音乐的书多。但可以肯定,关于音乐的书,确有可能因音乐本身而派生出另一种动听。唱歌的方式如今已方便到在一台小小的IBM前即可自封麦霸,而这一切都被我解释为人与生俱来的寂寞。香港作家Jovem说:“KTV是避免周末安静得只听到蚊子飞过的好地方。”而也正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只耳朵,有了完全不同的音乐,完全不同的关于音乐的阐释 不用音符,用文字。

《里面的故事》的作者是朱正琳,本书由三联书店出版。本书是作者4年多牢狱生活的回忆。全书一点不声嘶力竭,一点不震撼人心,更没有话剧腔式的愤怒乃至骂骂咧咧。相反,将近三十年后的那一组组回味像一个医生给自己的旧伤开诊,其独白与自嘲的部分尤其感染人心。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太平洋的故事》一篇。为了保外就医,作者决定砸断自己的腿。担心一次不行,作者用滚子砸腿一砸就是两次。第一次砸他大喊“苍天有眼”,第二次他喊的,已是“我日你烂妈”之类的粗话。我相信伴随那一组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记忆,那两声吼叫在作者心里已被重复过千百次。它当然不是“一株是枣树另外一株也是枣树”之类的修辞,而是一种此生不灭的隐痛。

《混搭中产家》 一书作者殷智贤,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从书名的设计上,即可看出作者小心谨慎。她不说“中产阶级”,舍“阶级”,而留“中产”;她不说“建造”、“购买”、“设计”或“搭建”,而是自造“混搭”一词。如此小心翼翼本身是态度,也是判断。它与褒贬无关,而不过试图尽可能真切地传达“中产”概念(Middle-class)在中国语境中日渐频繁的鸡兔同笼混杂微妙的现实――而凡此种种,尽被作者概括为文化混血、目标混杂、趣味混乱和风格混搭。这16个字也就是本书主旨所在。它让我想起“侉炖”一词。不同的是,那锅混血、混杂、混乱、混搭出来的“中产汤”味道丰润而且怪异,硬要形容,它应该介乎于“芥末红薯”与“川味沙拉”之间。有点怪。

《花间一壶酒》一书的作者为李零,本书在2005年属于少见的带有学养藏锋的随笔,同心出版社出版。如果需要用一个词汇形容学者李零的文字,那就是:痛快。不过,痛快之余,本书文字中的李零其实更多寂寞。这并非猜测,而是从作者对诸多亚文化浓厚兴趣中读出的弦外之音。李零是大学教授,但他却公然宣称现在的大学很多太像那种“不要口感只要效率的养鸡场”;他的头衔是学者,可他却比钟情于堂而皇之的核心期刊更钟情于研究厕所或卫生纸,醉心于研究房中术与妇产科,并大胆将有关养猫、养狗之类的宠物学问归结为“畜生人类学”。如此这般,如果将李教授的心灵躁动转化为一个极具镜头感的画面,那么我们看到的是“落荒而逃”途中的那个李零:“从专业叙述的腹地逃向边缘,从边缘逃向外面的世界”,并“怀着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敬意。”那个仓惶无助的姿势其实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姿势,不同处只在于李零的出口优雅于我们,笔锋刚健于我们,目光深远于我们。

《你是我惟一的宝贝》的作者是加藤浩美,一个患儿的家长,日本人,本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当自己的新生宝宝小秋身患重病后,加藤浩美马上做出一个决定:辞职。这一辞就是六年,直到秋雪不治身亡。本书即记述那担惊受怕、痛不欲生、快乐幸福的六年。值得称道的是,以“病人家属”和“作者”双重身份完成的本书,既不幽怨,也不做作地煽情。全书文字朴素真切,与常态的生命过程极度吻合。我想,大概也只有在不间断的长期陪伴中共同走过来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简单真切的话。假使生命真有所谓意义,那意义也只会在路上的无数瞬间里绽放,而不会在一本或厚或薄的书里冠冕堂皇。它就像既是彩排也是直播的电视节目,而绝非那个事先、事后大牌编剧或菜鸟撰稿舞文弄墨写成的脚本或台词。生命与意义裹挟、融会在一起,一次性,在路上若隐若现。

《两地书――寄往天国之门》的作者是著名画家赵晓沫,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拿起就放不下。那么小开本,那么厚,那么多图片,那么小的字号,却像合谋,以一种全面的、立体的方式讲述一个情真意切的爱情故事:未遂的,精神的,不能忘记或抹煞的。吕敬人的设计。看过无数他的设计,似乎唯有这一次那么细致周到,那么一气呵成。读完部分故事知道了:作者是他北大荒插队时的战友。有时,尤其是青春时代的共同经历身份比后来更复杂的纠葛更容易决定一切。图文书现在都臭街了,可很难想像本书去掉那些素描、速写或照片。幸亏上个世纪的北大荒没有数码照相机。如果那时的知青各个都是今天的“暴拍族”,青春的脸上也许不再有那样的淳朴。淳朴早已是稀有表情。我在很多场合说过,抒情在今天是最危险的事情。可本书是个例外。

《退步集》一书的作者是陈丹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与陈以前所有的著述一样,再次呈现着作者难得的清高――他的终于难于改变、也不想改变的清高。尤其是在今天,面对商业专制、时尚暴力种种,那清高可贵而外,更是难得。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屠刀,而是商业鲜花和广告的微笑。“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在今天,海子用诗句描画的这个梦境也已升级到一个更高难度:从明天起,做一个清高的人?或者,尽管难于企及,可它至少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方向?而对我而言,我更愿把它看成是陈丹青经由密密麻麻无数文字馈赠给我们的一个礼物:它告诉我们,作为一种精神品质,我们不能没有清高,因为人要像一个人、大学要像一个大学、厨师要像一个厨师或工匠要像一个工匠,专业而外,他首先应该是一个清高的人。《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的作者是雷蒙·威廉斯,三联书店出版。本书志在从语源学的角度梳理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各类关键词,耐心、细心之至,其博学尤为令人瞠目。学者南方朔曾写过一篇名为《抬杠――毫无建设的口水浪费》的文章,该文关键词:“抬杠”。据作者介绍,此则学术妙文即深受本书启发。“抬杠”一词起源于北方习俗“抬杠会”,而其词义转变过程以及与不同文化中相近说法的对照趣味颇多。中国章回小说中主帅厮杀前的预演程序为“叫阵”,而在《圣经》中,大卫王与巨人戈里亚的“隔阵对骂”、美国黑人社会的“仪式性对骂”,无不与所谓“抬杠文化”貌合神离神合貌离。而本书的理性态度则表现在它对于诸多文化母题不厌其烦的辩证与挑剔。而对于每个语词的使用者而言,其实不过仅止跋涉在语词万千义项的某个支脉中,而且还常常像小红帽那样越走越黑越走越远,忘记回家的路。

《时间的玫瑰》一书的作者为北岛,本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阅读本书,很像是在某个阶梯教室听北岛讲课 一堂由诗人讲解诗人的课。而对于我这样的读者而言,尽管课程总计不过9位诗人,可那一首首朦胧摇曳的诗句依旧无法抵达确切的意义之岸。这当然不是北岛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北岛的课悠长缓慢,体贴到家。而最终,这堂课――这本被网友称之为“诗歌传记”的东西被我读成了北岛本人的诗歌游记。它有声有色,波澜不惊。而本书真正嘉宾既非那9位诗人,亦非北岛,而是时间。相信伴随那十数年风雨行止,理性到家的时间发现,当它面对一位诗人玻璃纸般慢慢开放的内心时,一样无能为力。他的心像“云影在那里,一动不动。不,在飞。”

黄集伟一周语文

黄集伟,专栏作家,有《审美社会学》《孤岛访谈录》和语词笔记系列、阅读笔记系列等闲书行世。其词语笔记乃收集当下流行词汇、语句而成,如此日积月累,既可见世相百态,又可察世风变迁,实为一部社会史。

本报特约黄集伟开设专栏以示本周流行语词,增见闻、广学识,间或会心一笑。

地铁推手

东京地铁运营中的一种新行当,其主要作为是助力乘客进入车厢。据悉,“当地铁里的人超过容载量的200%的时候,地铁的门就会关不上,但是地铁推手会不停地推人进入车厢……地铁u2018推手u2019已成为东京地铁的固定工种。”

色他奶奶的明明就是肉啊

语出作家沈宏非专栏新文,原文题为“命犯酱汁肉”。沈老师在专栏文章里妙说苏州佳肴“酱汁肉”烹饪沿革,活色生香,叙议恣肆:“每一盘酱汁肉当前,都伴有激烈的灵与肉的交战、色与空的缠斗。”“待得第一箸酱汁肉入口之后,乖乖!什么正命桃花、烂桃花,什么内桃花、外桃花,什么桃花劫、桃花煞,那叫一个同时盛开,一发怒放。色怎么会是空?又怎么能是空呢?色他奶奶的明明就是肉啊!”

副处级祖坟

来自本周媒体报道。最近,“河南政协常委赵克罗发微博批评南阳市整治墓葬的行动,称当地只铲平民祖坟,u2018副处级祖坟u2019可不动。”随后,这则消息被广泛转载。“5月6日,赵克罗删除了相关微博,称自己原发微博部分失真。当地乡干部就此事称,u2018副处级祖坟u2019无明文规定,u2018要是领导打招呼就往知名人士祖坟上靠u2019”。

这孩子脚上又生冻疮了

来自译言网周二推荐,语出日本演员高仓健,原文标题是“母亲的心”。回忆母亲,“至今仍留在我耳朵深处的一句话是u2018要忍u2019。这是母亲常常叨叨的一句话。”

“这一句话支撑着我穿越南极,北极,灼热的沙漠以及酷寒的山间。杂乱的娱乐圈里我从未走过歪门邪道,也是因为不想让母亲伤心。”

“母亲对于我而言是规范,也是法律。”

“妈妈一部不落地看了我所有的电影,却从未赞不绝口。”

“她看到我手拿大刀背上刺青的武侠片海报时说,u2018这孩子,脚上又生冻疮了。u2019世界上只有母亲一个人注意到了我脚后跟上贴的那块小小的肉色创可贴。”

他总是有些东西打中我

来自作家阿乙周三博文,原文标题是“配图”:“五一回老家结婚。看到父亲。墙上贴了我侄子的奖状,也贴了他左手练习的书法。2009年他中风,右手至今瘫痪。后来我在抽屉里翻出他写的诗,其中有一句:我若四肢都似昨,趁机就雾访高天。我一直觉得他写的诗不好,但是他总是有些东西打中我”……

上一篇:龚莉莉(工花旦)

下一篇:郭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