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鲁华的个人简介
韩鲁华,男,1955年9月出生于山东鄄城,1958年落户至陕西大荔。
人物介绍
198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位。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文艺学、美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学阅评专家组成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陕西省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现代文学常务理事,陕西省第八、九、十、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初评评委、陕西大学语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联重大项目评审专家、省柳青文学奖评审专家等。
代表著作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文艺美学、建筑文化、地域生态文化与文学、文学理论等研究。主要代表作包括专著《精神的影像――贾平凹文学创作论》,参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主撰《中国当代文学主题发展史》卷)、《中国当代文学》等专著、教材4部,参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中下) 》(主要负责小说编选)《中国古代环境文化概论》、《绿色建筑的人文理念》,主编《秦腔大评》《高兴大评》;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项目1项等。在《人文杂志》、《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有1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作家研究文集等全文转载收录。
主要论文
1987年《厚土:透视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视觉》,《小说评论》198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87年第12期全文收入。
1989年《艺术创造上的超越》,《小说评论》1989年第1期
《不惑之年的困惑与追求》,《小说评论》1989年第3期
1990年《审美方式:观照、表现与叙述》,《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5期全文收入。
《中国当代小说史研究的新拓展》,《小说评论》1990年第3期
1991年《继承与开拓》,《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5期
《生命本体意义的审美建构》,《小说评论》1991年第6期
《在历史与文化交叉地带煎熬》,《唐都学刊》1991年第3期
1992年《英雄主义的颂歌》,《陕西电大学刊》1992年第6期
《关于小说创作答问》(与贾平凹合作),《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993年《世纪末情结与东方艺术精神》, 《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6期,《废都大评》香港天地出版社,1998版
1994年《历史把握与审美建构》,《小说评论》1994年第2期
《历史与人生的感悟》,《新潮时报》1994年10月上旬版。
1995年《浑然一体写春秋》,《陕西电大学刊》1995年第1期
《贾平凹、路遥创作文化心态比较》。《唐都学刊》1995年第2期
《平平常常生活事,自自然然叙述心》,《小说评论》1995年第6期
1996年《视角、场面、人物》,《锦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997年《反思与批判―文学创作的一种深度模式》,《重庆电大学报》1997年第2期
《当代文坛,在失去轰动效应之后》,《长城》1997年第2期
《上帝还会发笑吗?――对陕西90年代小说创作的一点思考》,《小说评论》199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1998年01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收入
1998年《文化中的生命意义》,《新大陆》1998年第2期
《宗教与文学同筑精神之塔》,《南都学坛》1998年第2期
《喧哗与沉积―关于中国文学现状的思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999年《面对生存的困境―关于中国文学现状的思考(之三上)》,《人文杂志》1999年增刊
《面对超越的困境―关于中国文学现状的思考(之三下)》,《人文杂志》1999年增刊
《探索精神家园的心路-----邢小利散文创作谈》,《当代文坛》1999年第2期
2000年《精神的映象》,该文为《2000年文库―当代中国文库精读》中《贾平凹》卷的序言,香港时报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曾发表于《小说评论》
《理论建构:文学批评的基石――陕西当代文学批评扫描》,《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收入《突发的思想交锋》,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怀念狼〉释义》,《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期
2002年《以实写虚,体无思有》,《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
《钱钟书与鲁迅能够比肩吗?》,《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003年《生存的忧患----贾平凹精神人格论》,《唐都学刊》2003年第2期。
《贾平凹文学意象结构形态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贾平凹文学意象内涵结构论》,《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贾平凹文学意象创造目的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
《心物交融 象生于意――贾平凹文学意象生成论》,《小说评论》2004年第2期
2004年《执著的追求:对于人的求证及其叙述――冯积岐论》,《唐都学刊》2004年第2期
《从文本到图本:影视改编叙事转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生命崇拜与心灵净化――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性意识分析》,《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
2005年《对现实整体、浑沌、苍茫的呈现》,《 南方都市报》 2005年6月13日
《前现代与现代 》,《小说评论》2005年第5期
《生活叙事与现实还原》,《当代作家评论》 2005年第5期
《超越感性 回归理性》,《西北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2006年《我的看法》,《 美文》(上半月)2006年11月
《乡土叙事中的呈现与还原――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访谈》,贾平凹、韩鲁华,载《秦腔大评》,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008年《于性灵抒写中滋养着本真童心秀美》,《美文》(上半月)2008年3月
《城市化语境下的后乡土叙事》, 《小说评论》2008年第2期
《写出底层生存状态下人的本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009年《 真的探寻――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一》,《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个性及风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010年《情感归宿与文化认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回归自然与物我同境》,《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鼓努为力与借鉴杂糅――论方方水在时间之下》,《小说评论》2010年第3期
2011年《一种历史生命记忆的日常生活还原叙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善之追求――贾平凹、路遥、陈忠实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一个村庄与一个孩子――贾平凹古炉叙事论》,《小说评论》2011年第7期
《中国当代近三十年文学创作的乡土叙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 年第3期
《启示与思考――由陕西三位作家创作所引发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天地苍茫一片心,重炼浑朴古炉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艺术》,《商洛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地域文化与作家人生建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创作人生地域文化解读》,《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2012年《三种视域下延安时期马健翎新秦腔的现代文学史意义》,《当代戏剧》2012年第4期
《向善、求真――当代文学接受审美观念论之一》,《中国当代文学与陕西文学创作中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 9月
《由现象所引发的思考――从接受角度看中外四部小说中的性爱问题》,《”中国当代文学与陕西文学创作”中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9
《地域文化与乡土叙事对象选择――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例》(第一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2 年第4期
《带“灯”前行――贾平凹新作带灯访谈》, 贾平凹、韩鲁华,《西安建大报》2012年12月31日
2013年《论贾平凹对城市文化的文学阐释》,储兆文、韩鲁华,《小说评论》2013年第3期
《论带灯及贾平凹中国式文学叙事》,《小说评论》2013年第4期
《中国现实生活经验故事的叙写―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五人谈》,《延河》2013年3月
2014年《 中国乡土及乡土经验的文学叙事――以贾平凹、莫言为例》,秦艳萍、韩鲁华,《西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015年《老生叙事艺术三题》,《小说评论》2015年第2期
获奖情况
参著《中国当代文学主题发展史》,获陕西教委1996年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等奖
参著《中国当代文学》,获中央电大优秀教材二等奖。
专著《精神的映像――贾平凹文学创作研究》,2007年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
《贾平凹文学创作研究》,获2005年 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2等奖。
《生活叙事与现实还原――关于贾平凹秦腔的几点思考》,2007年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2等奖。
《真的探寻―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一》,获2011年获陕西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比较研究》,2012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一个村庄与一个孩子――贾平凹古炉叙事论》,2013年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2013年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论带灯及贾平凹中国式文学叙事》,2015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等奖
科研项目
主持《地域生态文化理论视野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比较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007Z)200610-200912
主持《中国当代文学接受史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4K036)2004年
参与《绿色建筑基本人文理念研究》,项目号;2009-R5-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软科学研究项目。
主持学校《中国当代文学传播与接受史论》项目,2005年。
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地域生态文化视域下的当代陕西文学创作》,立项号:10K123。立项日期:2010年8月17日。规定完成日期:2012年2月30日。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专项《当代文学的新乡土叙事比较研究》立项完成时间:2011.7―2013.12,立项号:11XZW019.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与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立项时间:2011年6月,立项号:11BZW022.排名:段建军、韩鲁华李国平 李雨佳 苏喜庆 张璐,完成时间:2011.7-2013.12
主持陕西省社科界2012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地域文化与陕西作家文学观念研究,立项号:2012C053
六十岁自话
嫁给你
――为六十而作
草麓堂主人
当我决定嫁给你时
你是如此的贫穷――
竟然找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
作为结婚的礼服
我只好用自己的双手
一针一线
缝制了一件百鸟衣
披在了你的身上
我却
始终袒露着胸膛
生活是如此的平淡
三百六十五天里
从这个房子到那个房子
一样的粉笔,一样的黑板
还有,一样的男孩和女孩
只是,稍微的不同的话语
融合在相同的范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