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那律的个人简介
谷那律(?-约650年),唐魏州昌乐县(今濮阳南乐县)人。
基本内容
【谷那律(?-约650年)】
谷那律(?-约650年),唐魏州昌乐县(今濮阳南乐县)人,在 李世民的诸多文臣武将中,并不是很出名的,因此,他的传记非常简略。《旧唐书》94字,《新唐书》更少,84字。他只所以被记入了新、旧《唐书》,恐怕也属侥幸,下面就要谈到这个问题。
谷那律被写入新、旧唐书的《儒学传》,可见他是以儒学见长的,《新唐书》说他“淹识群书”,在知识上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后来 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吸收他为诸多高手之一。贞观中累迁国子博士,后来又被升迁为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发生在他身上的两件事使他被记入史册,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一件是他有一个绰号,是当时的名臣 褚遂良给他起的,叫做“九经库”。唐时九经是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易》、《书》、《诗》,是当时天下学子科举的必读书。他被称为“九经库”,那是很有两把刷子的,对九经的熟悉远非常人可比,没有超常的记忆力,是很难把这些艰深的典籍牢记于脑的。
另一件事是发生在他与贞观天子李世民身上的,通过这被记入他传记的唯一一件事,可以看到他耿直而又不乏幽默的个性。一次,他跟随 李世民外出打猎,在途中突然遇到大雨,李世民身上的油衣(雨衣)也开始被渗透。这时候, 李世民回过头去问他:“油衣要怎样做才能不漏?”谷那律很快就回答到:“要是用瓦片来做,那一定就不会漏了!”李世民当时一愣,那一瞬间大脑短路了;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谷那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劝阻他不要过多的游猎呀。回过味儿来的 李世民对谷那律很是赞赏,不但表扬了他,而且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赐给他五十段帛,另外又加赏一条黄金为饰的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