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信

时间:2024-05-09 11:36:52编辑:小简

何文信的个人简介

何文信,浙江上虞人,明初官员。太祖洪武(1371年)三年,明代首次开科取士,何文信考中举人,次年又联捷辛亥科三甲进士。曾任四川汉州知州,颇有政声。官至福建参政,分守漳州。

参考文献

《汉州志·卷二十·职官中》页十三:(知州 即刺史·明)何文信,上虞人。才堪莅任,卓有能声。卒于1941年。

知识延伸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 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辛亥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吴伯宗 - 郭  - 吴公达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17名

杨自立 - 赵友能 - 仇 敬 - 丁 辅 - 吴 镛 - 黄 载 - 王敬中 - 陈信之 - 刘 寅 - 杜 F

王 谏 - 熊 谊 - 卢 贶 - 周子谅 - 毛 煜 - 王 谊 - 赵 旅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100名

姚宗敬 - 王玄范 - 叶孝友 - 尹宗伊 - 金 涛 - 岑 鹏 - 李 升 - 贾 敏 - 梁 临 - 聂 铉

屠养浩 - 郑廷实 - 赵 铸 - 张正一 - 洪 烨 - 包 莘 - 危孝先 - 冯 麒 - 刘光先 - 郭 邻

魏 云 - 魏 益 - 张寿龄 - 林器之 - 赵实中 - 俞友仁 - 王 诚 - 康 缙 - 闻伯异 - 童 尹

林信孚 - 陈执中 - 林文寿 - 王 夏 - 黄 绶 - 齐季舒 - 刘 杰 - 陈 玄 - 郑 潜 - 陈章应

彭 泰 - 严 植 - 李 素 - 李 初 - 陈 彝 - 胡汝雨 - 管 贞 - 吴 权 - 张 鹤 - 刘伯钦

叶 砥 - 林 嘉 - 刘 铸 - 陈 拱 - 何文信 - 傅  - 韩守正 - 何德举 - 王 砥 - 冯 本

林德亨 - 林大同 - 尔朱钦 - 伍 洪 - 邓原忠 - 蔡士实 - 叶德潜 - 王 锡 - 梁 安 - 杨 文

王 中 - 胡 澄 - 时执亮 - 柳汝舟 - 张 堂 - 胡 黻 - 孙 卓 - 智 审 - 喻文龙 - 黄德润

丁时敏 - 董时亮 - 陈 韶 - 胡宗禧 - 余 集 - 刘 中 - 周 潼 - 薛大P - 钟 霆 - 刘长辅

郑贞仲 - 黄 钺 - 何子海 - 袁 泰 - 张必泰 - 秦 亨 - 晋 罡 - 郑 钧 - 赵斗南 - 赵 松

本人经历

一.14-15岁,在贵溪和上清区参加过土改学习班,单枪剿匪,土改,以及间接的抗美援朝活动。并单独成功勇救了8个老红军。

二·在祖国最需要我时参加过抗美援朝后备军-军干校,(时年15岁)。军干校校歌:年青的心在跳跃,满腔的热血在燃烧,听祖国在向我们招换,我们应响应它的号召,让我们走,走在最前头,让我们走走向军干校。。。。

三.16岁因故改参加为革命工作的全公费学校学习。时年20岁毕业,有党统一分配进了某院电气化工作。工作后,第一年是全院唯一的甲等先进,在全院大会唯一首先作经验介绍。

第二年大胆改变前苏联对归美山的竖井设计,无论技术上,政治上都有其历史意义,几乎不花一分钱就使提升机自动有了正确的方向。提高了更加自动的程度,在当时属全国第一。

1963年前每年工作几乎都有先进,但工资却是增加给别人的。

四.文化大革命前在凡口铅锌矿工作时,除能完成本职工作外,因知事关重大,我能以高技术·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创造性并充分发挥设备潜能,冒死坚持了约12个小时,知道度过这场重大矿难(除我外共剩3人)三人相互鼓励,相互分工,我的责任最大,一切听从我指挥。

五.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乱哄哄,睡也不想做臭老九,只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者我,才敢于乐于去从事高新技术的长期研究,并有成果为证。

六.厦门国际信息大厦的电气修改设计,看来是当时厦门三十余设计研究所不愿意或不能完成的。唯有我“快刀斩乱麻”,不到7天就全盘领含水导及空调专业制定了大方案。至今我还认为那是唯一正确的设计方案,我应获86号国务令中的一项一等奖,但却被贪污腐败分子可得。

七.广西大厂,贵州汞矿,湖南某磷矿等等不计其数工程中出了各种各样的很多问题,本院无人理睬,唯我主动,挑大梁去解决当时复杂技术和复杂人事问题,并全部完满解决。

八.有个无能缺德的技术领导||,命我完成一项技术设计。方案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唯心的明知是错误却依然听从他错误的方案完成的设计。但老天有眼,帮了我,大多数群众要我用自己的方案重做。问题是得罪了那领导是要吃亏的但我不怕。

九.你们知道吗?在长月400米的砂基上也能建尾矿坝,旁边还要考虑百年一遇的每秒1000立方米的山洪的直接冲击。为使设计多快好省,我做得很好,不仅考虑到了十年后此坝有必要通汽车,还做到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使尾矿水自流,所以氰化物污水全部有效回收并利用,所花经费仅相当于11台轻型推土机的价。从这个角度讲它是“天下第一坝”应得全国科学奖。

你们知道吗?为了这项设计我主动放弃了我已经获得的铜矿副总指挥的官职,放弃了比较富裕的生活环境,为他人作嫁衣是我的乐趣。

不少政工领导可能半懂不懂,但诸多相关技术干部却装聋作哑,还想尽办法多加无理指责,我觉得他们很可耻,应自我反省。

十.我是半被迫半主动提前五年退休的,因为我知道退休后我能更好的发挥我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能发挥我的高超技术为人民服务。在退休后,我不仅可以做到关心及厦门分院的工作,还加以解决其中的困难。我自己第一年便荣获了外单位所发国务院86年令中的一项一等奖。

十一。大概统计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从工地技术人员,从小学生到长沙三四十所大学生的各个专业包过一些老师,我直接给他们面授了所需的科技和爱国热情的人数少说也有上万人次,得到的反馈无一负面说词(见我的博文之《我的课堂》系列)。

十二.我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做好人好事的故事,我想说但是暂时恕难一一评说。所有故事对国家时二五规划绝对有正面效果。

十三.我认为个人英雄主义不是一件坏事,但我从中知道和反省自己时却没有个人主义,并把听从党的话表现到实际行动中去,这是我追求的目的,同时也是我最大的乐趣。尽管生活在一线我是最艰苦者之一,但我的个性顽强,我认为只有善于斗争才能得到和谐。

十四.总之,为国家做大事,官可以不做,钱可以不要。某矿重金强迫我做不利国家之事就相当于要我进棺材!

上一篇:何涉

下一篇:郭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