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宝玉的个人简介
哈宝玉,男,回族,生于1967年,甘肃张家川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兰州经学院、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并获阿拉伯语言文学学士、宗教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马通先生、周燮藩先生、吴云贵先生和刘迎胜先生等。
人物介绍
主持国家社会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经堂教育及其思想研究)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伊斯兰教苏菲派与中国门宦的比较研究)1项、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苏菲主义的中国化研究)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宗教关系与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构建研究)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项目1项、陕西师范大学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
现主要从事民族学民族教育、回族历史与文化、伊斯兰教、当代宗教问题、中阿关系史、中东问题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宗教学概论》、《中国伊斯兰教史》、《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哲学》和《回族历史与文化》等课程。长期从事回族伊斯兰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年主要关注民族教育与民族问题、伊斯兰经堂教育等课题的研究。
2011年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3年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西安市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现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回族学会理事、甘肃省阿拉伯语翻译协会理事。
人物生平
1967年生,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
1989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1992年――1996年留学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大学。
2001年获西北民族大学哲学(宗教学)硕士学位。
2002年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宗教学)博士学位。
出版著作
1、《伊斯兰教法:经典传统与现代诠释》(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2、《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合著),何光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合著),喇敏智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
4、《伊斯兰教法教法简明教程》(合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1月。
主要成就
1、历史上麦加“克尔白”和u2018禁寺u2019的建筑,《甘肃民族研究》1997年第3期。
2、伊玛目艾布?哈尼法生平,《甘肃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3、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1999年第4期。
4、《古兰经》立法的基本思想,《中国穆斯林》2000年第3期。
5、伊斯兰教穆尔太齐赖派思想简论,《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6、早期清真寺与伊斯兰建筑艺术,《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第75―82页。
7、明清时期回族哈乃斐教法的本土化,《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
8、艾布?哈尼法与伊斯兰教法学理论,《中国穆斯林》2002年第4期。
9、探思想渊源 补学术空白――读《伊斯兰思想史纲》,《回族研究》2003年第3期。
10、我国的“圣训”研究,《中国穆斯林》2003年第3期。
11、蒙元时期的穆斯林与伊斯兰教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宗教》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106-111页)
12、言史议变 关注现实――读《当代伊斯兰教法》,《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4期。
13、近两年来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简述,《世界宗教文化》2004年第4期,第12―14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宗教》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106-108页)。
14、我国伊斯兰教基础学科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甘肃民族研究论丛》(第二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15、二十多年来伊斯兰教研究述论,《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第72―76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宗教》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95―99页)
16、伊斯兰人权思想刍议,《西亚非洲》2006年第5期,第48―52页。
17、回族伦理道德要旨及其当代意义,《西北二民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8、中国伊斯兰教法的学术研究及其特点,《回族研究》2007年第4期(曹中建主编:《中国宗教研究年鉴》全文转载,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19、唐、宋时期东南沿海穆斯林礼法制度之初步探讨,《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20、伊斯兰“卧格夫”制度及其当代演变,《西亚非洲》2008年第4期。
21、王岱舆的“天命三品”论与儒家的天命观,《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第4期。
22、国外伊斯兰教苏非派研究的态势,《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宗教》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89―92页)。
23、伊斯兰教苏菲派研究及其相关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
24、中外苏菲派研究的历史回顾,《伊斯兰文化研究》2008年第3期,
25、集积学术底蕴 探究苏菲真谛――记我国著名伊斯兰教、回族学研究专家马通先生,《回族研究》2009年第2期。
26、阿卜杜勒?嘎德尔及其苏菲思想初探,《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3期。
27、伊斯兰教法的中国历程及形态,丁士仁主编《伊斯兰文化》(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28、《经学系传谱》与苏菲主义,《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宗教》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第107―116页)。
29、政教关系及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5期。
30、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经学经师苏菲思想探析――以《经学系传谱》为视点,《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1、经堂学者散论,《伊斯兰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
32、中外伊斯兰教苏菲派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高师宁主编《从书斋到田野:宗教社会科学高峰论坛文集》(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3、伊斯兰遗产继承法探讨,《西北民族论丛》(第七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
34、论伊斯兰教传统刑法,《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5期。
35、伊斯兰伦理道德的当代价值 ,《中国穆斯林》2011年第4期。
36、民族学研究中的一朵奇葩,《回族研究》2011年第2期。
37、当代经学学者及其历史使命,《中国穆斯林》2012年第4期。
38、苏菲主义的研究径向及思考,《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
39、约瑟夫?弗莱彻对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研究,《西北民族论丛》(第八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40、《经学系传谱》与伊斯兰教法,《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5期。
41、法国穆斯林历史与现状,《中国穆斯林》2013年第2期。
42、苏菲主义的师道关系及其特点,《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43、早期苏菲主义者史补理小考,《西北民族论丛》(第九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