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宗仁

时间:2024-05-07 22:07:02编辑:小简

郝宗仁的个人简介

郝宗仁,男,高级技师,北人股份公司单张纸胶印机分公司设备能源部精修组技师。他从一般设备的修理到数控设备的修理,通过多年维修工作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郝宗仁曾获2003年北人“十佳职工”、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5年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等荣誉称号。

个人简介

郝宗仁所在的精修组负责分公司50多台进口、国产数控设备的保养、维修,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不但为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高、精、尖的数控设备由于使用年限久远,各种故障也接踵而来。设备生产厂家有的倒闭,有的转产,配件价格贵、时间长,找起来很困难。他在维修过程中,不但要修理机控、控制板,就连设备上的零件都要靠自己维修。通过努力,他和精修组的同志克服了许多困难,解决了许多难题,为设备的正常运转作出了显著贡献。郝宗仁退休后,仍然非常关注公司数控系统的发展。

人物事迹

日本镗铣床是该厂最早引进的先进设备,它装有横向和纵向两组光学座标放大器(光学读数头)。安装使用后操作者反映两组读数头数值不一致,在精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郝宗仁在日常的维修保养中仔细观察,发现原放大器横向完好,但纵向主尺刻线与游标刻线存在着对位不满度,再经过拆检,发现本读数头为40倍放大率,而纵向放大器实际放大倍率为39倍,造成细分刻线精度错误,完全是出厂时的安装误差,他拆检后重新安装了各组放大镜、棱镜、反射镜,使其达到了满度要求,而且聚焦清晰,提高了纵向定位精度。

德国卧式加工中心在安装时,德国专家几次调整几何精度都未能达到标准,他们强调中方地基强度低,终止了调整安装工作。经过多次交涉,德国专家就是不给安装,要安装也行要求重新做地基、重新付给安装费,时间拖了近一年。公司领导决定进行技术攻关,郝宗仁接手这项工作后,多方面想办法,根据机床在加工工件时,安装在旋转工作台上的工件较高大,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后倾的现象,他认真分析了机床的几何精度与加工精度,即:动态精度与静态精度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机床X向两导轨间的距离较小,当工件垂直高度较大时,受力后较易变形,而且由下导轨至工作台面有四层,带有滚动体的压板是产生变形的主要部位,适当增加导轨滚动体预紧力及滚动丝杠预紧负荷等,使机床的调整精度都在最佳的状态,终于使机床几何精度达到了出厂标准,经加工试切削完全满意,不但解决了搁置近一年的难题,还为公司节约了再请外国专家安装的费用120多万元,该技术攻关项目被评为北京市机械局工会系统1997年度技术攻关一等奖和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职工技协优秀技术成果奖。

制冷系统是数控设备通常配备的装置,主要是为降低液压油的温度或降低冷却液的温度而设置。由于是自动控制设备,有双路控制一路恒温控制一路跟随控制,脱机后无法试车。请来的外修人员一看装置很复杂,有的不敢接手,有的接手后也是按常规检查一下,或更换一下部件也就没办法了,郝宗仁凭着自己掌握的制冷原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制冷故障。瑞士数控磨齿机RZ361切削液制冷机出现故障,制冷缓慢,影响机床的正常工作。因设备结构复杂,企业请制冷专修人员来厂维修,维修人员认定制冷压缩机有问题,经更换新压缩机充氟后制冷仍不理想,多次修理未能圆满解决问题,维修人员认为原设计就是这样已经修好了,机械不能启动是另外的原因,双方为此产生了争议。当时生产任务很紧,看着专修人员束手无策,郝宗仁决定自己试试。他仔细检查了整个系统,检测中发现压缩机出口压力波动较大,高压值比正常值偏高,压缩机吸口压力也不稳定,用手触摸管路各部位,膨胀阀两端温差较小(正常情况下应是温差较大)。他分析以上情况认定:压缩机出口压力过高时机床保护元件产生动作,使机床停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主要原因是氟循环不畅,而膨胀阀是管路中的截流口,是故障的主要矛盾点。他果断地拆开膨胀阀,拆检后发现有大量干燥剂堵塞了阀孔,经过认真清理,并对膨胀阀座进行修整后问题解决了。经试车制冷迅速,自动控制良好,在后来的长时间运行中未再出现故障。

瑞士加工中心VC6温度调节器制冷,在20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也多次出现故障,他打破常规,自己用钢锯一点点锯开压缩机铁壳,进行检测修理,虽然这是一项很费力又有一定风险的事,他完全可以不管,但是凭着高度的责任心,他先后几次锯开压缩机壳,有的更换过热保护元件、有的进行修理电机绕组、有的更换压缩泵氟管等,这些对于专业制冷修理工也觉得难解决的问题,他都较好的化解了。2台瑞士加工中心VC6,是该厂1985年购进的数控设备,这2台设备虽然使用了20多年,但在他们细心维护、精心修理下,其几何精度、机床性能不但保持了原出厂状况,而且通过对数控系统的更新改造使机床性能更加完备。有一次CRT显示器出现了黑屏,由于有关资料不完备,维修出现了困难,他根据自己平时修理电视机的经验,多方面检查,认定是CRT管出现了问题,当时国内没有相同规格尺寸的显示管,他就到北京显像管厂与有关技术人员协商,用其现有产品增加防暴圈的办法,使其安装外形尺寸与原管一致,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天水数控CK6110车床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设备事故,检查中发现丝杠轴承和丝杠编码器连接轴损坏,在初次修复后又多次发生连接轴损坏的故障,以往按惯例都是把新的换上就行了,但郝宗仁同志本着认真负责、凡事查个究竟的精神,进行分析找原因,发现是在机床故障中造成机件变形,对此件的同心度产生影响,他不怕劳累、不怕麻烦,重新找正打孔、加工恢复,彻底解决了问题。

2003年北人进行搬迁,大型数控设备的搬迁,是精修组的重点、难点,这次搬迁虽然部分大型设备的运输、安装由安装公司承包,但他们从未接触过这类设备,公司领导委派郝宗仁作为安装公司的参谋和技术指导,在他精心的配合指挥下,这些设备完好无损地完成了拆机、运输、安装、调整。其中数控周边铣由于底座加上立柱比较高,车间大门出不去,单独拆下立柱又立不住,放倒了又怕破坏上面的许多线路,他就找来一块儿大平板,在上面钻孔套扣做成一个托,把立柱固定在平板上安全运到了目的地。德国五面体加工中心,在床身水平直线度调整中缺少光学测量仪,考虑到床身工作台横向定位槽是原机床在精度调整后自身加工出来的,有很好的精度,他建议通过测量横槽的垂直度,间接反映床身的水平直线度,经过调整对比原出厂的实测值,使机台达到了原出厂精度。他先后发现和解决了地基基础不平、表层脱落、防水层不耐油等问题,他积极出主意、拟方案、选材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搬迁任务。

上一篇:黄民强

下一篇:黄玉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