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威的个人简介
花威,1982年生,江苏邳州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个人简介
花威,1982年生,江苏邳州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邮政编码:361021
教育背景
博士阶段:2007.9-2012.7,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基督教思想史方向。
国外访学:2009.9-2011.5,美国威顿学院(Wheaton College)、迦勒特福音神学院(Garrett-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西北大学古典学系(Department of Classic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访学。
硕士阶段:2004.9- 2007.7,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本科阶段:2000.9-2004.7,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 研究兴趣:新约圣经、古典晚期哲学、奥古斯丁思想、儒耶对话
学术访问
2014年7月9日-8月31日,访问丁道尔圣经研究中心(Tyndale House),英国剑桥,从事“奥古斯丁与《 加拉太书》现代释经”的研究。
讲授课程
当代世界与中国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西方宗教通史、宗教研究前沿专题、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古代西方哲学研究、哲学通论、西方人文经典导读、宗教学概论
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奥古斯丁与罗马帝国政教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CZJ002),主持。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3YJC720016),主持。
2013年度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高水平论文著作专项资助计划,主持。
2013年度华侨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奥古斯丁灵魂学说研究”(项目编号13SKBS215),主持。
2012年度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团队项目“心灵、意向性和语言:传统与现代(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2SKGC-QT06),首席学者。
2012年度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团队项目“闽台宗教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SKGC-QT05),团队成员。
公开发表学术成果:
论文:
1、“教会合一与社会和谐:奥古斯丁驳斥多纳图派的历史启示”,刊于《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论文集》,即刊。
2、“洗礼与信仰:论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洗礼试探”,《神学美学》( ),即刊。
3、“《加拉太书》2:11-14与奥古斯丁与哲罗姆的释经辩论”,《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 , A&HCI),即刊。
4、“上帝、律法与基督:奥古斯丁驳斥摩尼教”,《基督教思想评论》( ),即刊。
5、“安提阿事件与早期基督教中的释经纷争”,刊于《基督教学术》( ),即刊。
6、“因行称义并非杜撰”,《中国社会科学报?宗教学》,2014年7月23日宗教学版。
7、“国情教育课程建设要紧跟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教育学》,2014年6月4日教育学版。
8、“意志的创造与堕落:奥古斯丁《论自由决断》的内在统一”,刊于《哲学门》( ),第28期,2014年3月版。
9、“奥古斯丁与恶的吊诡”,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哲学》,2014年3月24日哲学版。
10、“荣神与益人:论奥古斯丁《忏悔录》的写作”,刊于《基督宗教研究》( ),第16辑,2013年12月版。
11、“论奥古斯丁意志概念的缘起”,刊于《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 ,A&HCI),2013年6月版。
12、“《罗马书》、意志与救赎:奥古斯丁初解《罗马书》的救赎论”,刊于《圣经人学:行在爱与光的人性》,杨克勤主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3月版。
13、“奥古斯丁论意志的存在”,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哲学》2012年3月12日哲学版。
14、“试论《罗马书》中的sarx和sōma”,刊于《圣经文学研究》( )2012年第6辑。
15、“友谊亦或洗礼?:试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u2018无名朋友之死u2019”,刊于《重读奥古斯丁忏悔录》,曾庆豹主编,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2月版。
16、“试论利科早期的象征概念”,刊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
译著
17、《哈伯柯林斯圣经词典》,Mark Allan Powell主编,参译2.5万字词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出。
18、《剑桥基督教史》(第二卷),Augustine Casiday主编,翻译第二部分约1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出。
19、《罗马书的神学》,Klaus Haacker著,《加拉太书的神学》,James D. G. Dunn著,《约翰福音的神学》,D. Moody Smith著,剑桥新约神学系列,花威、杨克勤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出。
20、《探索文本的纹理》,Vernon K. Robbins著,霍成举译,花威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21、“价值律与中国政治哲学”,赵敦华作,花威译,刊于《本体诠释学、民主精神与全球和谐》(国际中国哲学精译系列),成中英、冯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22、“《罗马书》:保罗致21世纪亚洲的信”、“亚伯拉罕:作为所有因信称义之人的父亲”,Robert Jewett作,花威译校,刊于《经宴:罗马书、论神意》,杨克勤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3、“论神意:第一部分”,Christopher A. Hall作,花威校,刊于《经宴:罗马书、论神意》,杨克勤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1月版。
会议论文:
24、2013年5月4-5日,参加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学系主办的“第七届两岸宗教学术论坛:宗教交谈与比较”,宣读论文“《加拉太书》2:11-14与早期教会中的释经纷争:以奥古斯丁与哲罗姆的辩论为中心”,台北。
25、2013年6月8-9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华侨大学承办的“宗教与中华文化软实力高层论坛暨2013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宣读论文“夷狄与外邦人:论儒耶对话的可能起点”,厦门。
26、2013年8月18-19日,参加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鹭岛哲谭:哲学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意志的创造与堕落:奥古斯丁《论自由决断》的内在统一”,厦门。
27、2013年11月22-23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燕京神学院协办“基督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论坛,宣读论文“教会合一与社会和谐:奥古斯丁驳斥多纳图派的历史启示”,北京。
28、2013年11月30日-12月1日,参加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督宗教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帝国屋檐下的教会:奥古斯丁与马科林”,杭州。
29、2014年4月3日,参加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第八届两岸宗教学术论坛:宗教、历史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人类的受造:奥古斯丁驳斥摩尼教”,厦门。
30、2014年4月12-13日,参加浙江大学哲学系主办的“2014年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宣读论文“非意愿的罪?:奥古斯丁早期意志哲学再思”,杭州。
31、2014年5月24-25日,参加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主办的“成佛与称义:第五届佛教与基督教比较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奥古斯丁、称义与内省良心”,重庆。
2014年9月12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