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金泉的个人简介
龚金泉,男,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萧山人(现杭州萧山区)、中共党员。
创业之路
龚金泉1988年开始触电甲鱼,之后又是搞建材,又是玩期货,亏得血本无归后。1995年,他在萧山的江边围垦区承包了500亩荒滩,创立杭州金达龚老汉特种水产有限公司。从那之后,他的生活再没有离开过甲鱼。
1999年,龚金泉的7万多只甲鱼上市,可生态甲鱼市场不买账,一家报纸把他当成不懂市场的反面典型,在头版头条报道他的惨败,并把40多岁的龚金泉称作龚老汉。10多年后,这家报纸再次报道龚老汉,此时,他的企业固定资产达8000万元,成为浙江的甲鱼大王。报道送了龚金泉一个诨名,龚金泉索性把“龚老汉”注册为商标,他所卖的每只甲鱼裙边上都挂有“龚老汉”标牌,从此龚金泉有了个好听好记的“龚老汉”商标。
梦想之路
在北京市召开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民企业家龚金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渔民。一个甲鱼养殖户是如何成为一个渔业科学家的呢?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龚金泉先生。
龚金泉先生介绍说,他从事甲鱼养殖是很偶然的。20世纪90年代初,他为了利用钱塘江边无人问津的一片荒滩,开始在这里修池塘、养甲鱼,并且,一开始就投放了10万元的甲鱼苗。当时,如此大规模地养甲鱼是很少见的,但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很快显示出来,即甲鱼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威胁到养殖效益的实现和提高。面对甲鱼养殖的这一巨大挑战,龚金泉在自己的养殖场里,开始了中华鳖良种选育的研究工作。1997年,龚金泉从日本福冈、长崎引进了纯种中华鳖,进行杂交育种。经过十年的努力,2006年,终于成功培育出高品质的中华鳖苗种。同时,也探索出了甲鱼的生态养殖模式。到目前为止,龚金泉已繁育了2000多万只中华鳖苗种。建成了甲鱼养殖池塘1392亩,每年可以提供500万只中华鳖苗种,每年产出商品鳖650吨以上,其中,出口日本、韩国商品鳖达150吨左右,年综合总产值超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99年,龚金泉把自己养殖的生态甲鱼投放杭州市场。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消费者并不愿意为他的生态甲鱼支付更高的价格,因而,龚金泉的高品质、高价格甲鱼遭遇市场滞销。当时,萧山日报记者曾专门报道此事,说龚金泉是个只顾低头拉车,不看路的倔老汉。认为高品质、高价格的甲鱼养殖模式是注定要失败的。对此,龚金泉从没有动摇信心,相信“酒好不怕巷子深”,并且,他干脆把自己的甲鱼商标从“金达”牌改为“龚老汉”牌。
此后不久,龚金泉为了打开市场,参加了杭州市农产品产销会。在历时三天的展销会上,有一位老者,每天都来买一只“龚老汉”甲鱼,到散会那天,一口气买了四只。龚金泉问这位老者为什么买这么多,这位老者说,这个牌子听起来亲切,而且口味的确不错。由此,龚金泉的生态甲鱼逐步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回顾十几年来的市场销售经历,龚金泉认为,打开市场的诀窍有两条,其一,不靠广告拉顾客,只靠品质拉回头客。其二,靠良心做事。
对于未来甲鱼产业发展,龚金泉认为,尽管2012年甲鱼市场行情不乐观,但是,就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很有潜力的。并且,随着消费者对生态健康食品的追求,对甲鱼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质量的提升,才能换来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优胜劣汰带来的会是更加有序的市场竞争,这将是甲鱼产业以后发展的必然方向。
所获荣誉
2018年1月,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