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崇

时间:2024-05-03 20:56:52编辑:小简

黄世崇的个人简介

黄世崇,字石珊,晚清湖南湘阴人,举人。先后出任湖北兴山、黄陂、汉川、钟祥、江夏等县知县。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任第56任利川县知县,后调任恩施知县,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复任第59任利川知县。

自幼熟读《史记》、《汉书》,仰慕司马迁、班固的人品和业绩,立志将来编纂国史,但长年蹭蹬于诸生,无由厕身史馆。所幸他未仕之时,以诸生的身份主编了《汩罗县志》(十四卷),参与编写《湘阴图志》、《湖南通志》,为他尔后编志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出仕后,先后编写了《黄陂山水志》、《汉川山水志》、《钟祥县志》等地方志书,他自称“世崇所居所仕,一皆志之”。

热衷文化

黄世崇虽处宦海沉浮之中,对中华文化却抱有极大的兴趣。例如,清同治六年,地方文人黄世崇到汨罗山进行了一番踏勘,他大概认定冲里赵四号大墓为屈原墓,便在墓前刊碑立石,并撰写《重立楚三闾大夫墓碑记》,文中说曰:“世崇仍复唐碑之旧,而记文特辨正疑冢之说”。

其在利川任期内,政事多有建树,而于文教更是情有独钟。他主持修建钟灵书院、文昌庙、清江阁、育婴堂等,并写有《文昌庙记》、《清江阁记》、《育婴堂记》。其《文昌庙记》可视为殷殷劝学篇,《清江阁记》实乃清江源流考,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

而对佛教,黄世崇也颇有心得。光绪年间,利川知县黄世崇曾与鉴空相见,相谈甚欢。后黄世崇在《亦乐斋诗集》序言中回忆,他曾对鉴空说:“若知佛氏宗旨乎?绝伦物,捐名实,清净寂灭,其大较也。后世经梵代兴,大抵皆儒而释者依托所为,非释氏本旨,况诗歌乎?若习佛几四十年,即世所传经梵弃之不讲,而专意于诗,其诸僧而不僧者欤?“黄世崇认为:诗歌有害于佛法,鉴空是打着佛教旗帜的儒生。看来,黄世崇是个较真的知县,颇通佛法,所云极有道理。不过在中国,文士对佛教的传播、改造皆功不可灭,可以说:没有文士的推波助澜,一个地方的佛教不能得到真正的光大。

任恩施知县时,他还期待着将风光旖旎的清江开发出来。

编写方志

黄世崇自幼即熟读《史记》、《汉书》,仰慕司马迁、班孟等人,并且希望也编写史书。后来,编写了《汨罗志》14卷,参与编写《湘阴图志》、《湖南通志》,编写《兴山志》22卷、《黄陂山水志》2卷、《汉川山水志》2卷,《利川县志》14卷。其著作对于研究一县之历史风俗颇有参考价值。其光绪年间编的《利川县志》尤为出色。是一部较为全面利川建制沿革、疆域山水、名宦乡贤以及历史事件的地方史志,而于建制沿革及疆域考证尤为详实。其《疆域表》所附县境全图,详细标示利川当时县治、汛官、塘、铺、场、市、关隘、小地名、疆域面貌等,使人一目了然。特别是对都亭山位置的标注,纠正《明史》有关盐水县、亭州遗址记载之讹。该书《山水志》,仿郦道元《水经注》,穷源竞委,脉络井然。在记述山水的位置、走向、流向中,适当插进名胜古迹、记游诗歌,转虚为实,如临其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利川展开大规模的地名普查,发现黄世崇编写的《利川县志》所记舛误甚少。更令人惊奇的是,黄所修志书记载腾龙洞卧龙吞江伏流的里程与1986年的勘测结果相吻合。以下是其光绪年间编写的《利川县志》自己写的一篇序,略述心迹:“光绪十有七年,世崇奉调入闱,襄校乡试。事竣,来宰利川,明年,乃有编辑县志之举。汉川邹静轩茂才元继请曰:“窃见利邑,地广政繁,君事必躬亲,劳矣!兹又握铅椠,征文献,冀成一邑掌故,毋乃太劳乎!故事,州、县志牧令主修,类有一才擅三长者,秉笔襄纂。利僻壤,难其选。君欲一手编辑,窃恐成书户难。”越两年,书成。乃以语静轩曰:“世崇幼读史记、汉书、慕司马子长、班孟坚其人,妄冀得所假手试一为之。比长,蹲蹬诸生间,末由厕身史馆。自念所居汩罗,山水古迹甚著,乃编汩罗志十有四卷。同治六年,同里郭筠仙侍郎编辑湘阴图志,世崇与焉。明年,有湖南通志之役。时则有王夔石中丞以为主修,曾忠襄、郭筠仙侍郎、李次青方伯、郭意城京卿、李篁仙观察、吴南屏舍人、罗研生学博以为纂修,而世崇又与焉。既而筮仕来鄂,承乏五邑;于兴山,编兴山志二十有二卷;于黄陂、汉川,编黄陂山水志、汉川山水志各二卷;于钟祥,将次编辑钟祥志,而代者至。窃念世崇所居所仕,一皆有志志之。而是书十有四卷,旷日持久,卒能一如兴山志之乐观厥成,不至若黄陂、汉川之略,钟祥之厥,不可谓非厚幸也。”静轩曰:“诚哉!始愿不及此,盍以书诸简端?”则应之曰:“诺。”
虽然世崇学识有限,兹志未为完书,他日良有司重加编辑,庶几匡予不及,则更幸矣。
光绪二十二年春二月
湘阴黄世崇 撰

上一篇:龚缉熙

下一篇:谷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