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丽华

时间:2024-05-03 19:14:16编辑:小简

霍丽华的个人简介

霍丽华,1968年4月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1993年在黑龙江大学化学系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6月在福州大学化学系获得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7.10-1999.12)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001. 8-2003. 2)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黑龙江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基本信息

霍丽华,1968年4月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6-1993年在黑龙江大学化学系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6月在福州大学化学系获得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7.10-1999.12)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001. 8-2003. 2)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黑龙江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研究学科

无机化学

研究方向

功能薄膜与超分子组装、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

个人简历

工作经历

1986-1993年在黑龙江大学化学系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7年6月在福州大学化学系获得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随后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7.10-1999.12)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001. 8-2003. 2)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任职务

黑龙江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

在研项目

(1)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功能半导体氧化物基纳米杂化薄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006.1-2008.12,主持人

(2)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5050,《纳米氧化物复合质子导电膜的组装、结构调控与性能》,2005.1-2007.12,主持人

(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Pt合金-青铜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2005.1-2007.12,主持人

(4) 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ZJG03-4,《纳米复合质子导电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2004.1-2006.12,第二负责人。

(5) 省攻关项目,GC04A207,《50瓦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制》,2004.1-2006.12,第二负责人。

完成的主要课题

已完成十余项科研课题,其中完成有代表性课题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003,《金属酞菁-无机氧化物纳米杂化薄膜的组装与敏感机理》,2002.1-2004.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9633010,《分子组装体的谱学研究》,1997.1-2000.12,主要参加。

(3)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纳米薄膜的结构调控和敏感性能研究》,2002.1-2004.12,主持

(4) 省教育厅海外学人重点项目,1053HZ002,《纳米氧化物超薄膜的分子组装、结构调控与敏感性能研究》,2003.1-2005.12,主持

(5)黑龙江省青年基金攻关项目,Q99-16,《纳米氧化铁-金属酞菁有序复合薄膜型常温化气敏元件的研制》,1999.1-2001.6,主持。

(6) 省自然科学基金,B0202, 《纳米功能薄膜的建构与敏感性能研究》,2003.1-2005.12,主持。

获奖情况

(1)霍丽华,等,“纳米氧化物及其杂化薄膜的组装、结构与性能研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03)

(2) 霍丽华,等,“纳米氧化物及其杂化薄膜的组装、结构与性能研究”,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3)

(3)霍丽华,“三核钼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研究”,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0)

(4)赵经贵,王贵领,霍丽华,等,“分子筛的水热合成与表征”,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4)

霍丽华教授被批准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津贴标准为一次性10000元。

2009年教授入选龙江学者

新闻动态

霍丽华院长出席加快工科发展观座谈会

4月24日上午,闫鹏飞副校长在党委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关于加快工科发展、建立完整的工科评价体系的座谈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霍丽华、科技处处长蒋鲲以及我校各工科学院院长,有关专家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闫鹏飞副校长表示,理工科区分不明,工科没有自己的评价体系一直是制约我校工科发展的瓶颈,根据黑龙江大学工科的实际状况,我们应该客观评价现有实力,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科研环境,提高工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加快工科评价体系的建设。

随后,来自电工学院、建工学院、水利学院的领导也分别结合本单位和专业实际,针对建立工科评价体系,增加教学设备,全面吸引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的最后,闫鹏飞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与会同志为工科的建设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建立评价体系的问题上也取得了共识。学校会尽快将工科的发展提上日程,为大家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闫鹏飞副校长希望各个学科都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立足实际,主张理科与工科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相配合,敞开心胸,共同完善评价体系,为工科的发展献计献策。

霍丽华教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我省省属高校共有7人获得资助,其中我校马海群、黄忠廉(从华中师范大学申报)、井立强等3人入选。至此,我校已有7人获得资助(2004年衣俊卿、付宏刚,2005年马长山,2006年霍丽华),成为我省省属高校入选人数最多的院校。

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的资助期限为2008年至2010年。资助金额:自然科学类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类为20万元。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年度拨款。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教育部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进行创新研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每年评审一次,每年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资助1000人左右。

上一篇:胡琳(研究员)

下一篇:纪焕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