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谷明的个人简介
胡谷明,男,1963年3月出生,湖南宁乡人,翻译理论博士,武汉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教授、外语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俄语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学习;
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俄语系,
1989年7月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同年分配到武汉大学俄语系任教,
2003年7月博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
1984年7月―1986年9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当助教,
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9年7月―至现在,在武汉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任教,
1992年晋升讲师,96年晋升副教授,03年晋升为教授,
2000年9月―2003年7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攻读“翻译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社会任职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党委委员,
教学副院长兼俄语系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武汉市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现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分委会委员,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和优秀本科论文专家评委,
黑龙江大学俄语名家学术丛书编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俄汉语言对比研究。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专著《篇章修辞与小说翻译》;主编教材《经贸俄语教程》、《高级俄语视听说》、《汉俄翻译教程》,词典《最新常用固定组合词典》,《俄汉分类学习词典》;论文“俄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翻译中的语用表达”,“汉俄翻译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等,译著《未来市长必读》、《生态政治学与全球学》、《政治战略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俄万里茶道与汉口》(汉译俄),《万里茶道申遗》(汉译俄)等
主要业绩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俄罗斯文化和俄语词汇学的研究。
教学科研
主要从事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词汇学的研究,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的基础俄语,中级俄语,高级俄语,俄语报刊阅读,经贸俄语,俄语高级视听说,
研究生的翻译理论,翻译修辞学,中外翻译史,俄罗斯翻译理论原著选读等课程。
1999年、2003年、2004年、2005、 2006、2007、2009、2010、2011年多次年终考核评为优秀。
科研代表
专著《篇章修辞与小说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主编《俄汉学生成语词典》(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主编《俄语报刊阅读》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2004年修订本),
主编《经贸俄语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主编《最新常用俄语固定组合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4月)
主编《高级俄语视听说》(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编著《俄语写作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主编《汉俄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先后在《俄语学习》,《外语与外语教学》,《武汉大学学报》,《外语研究》,《中国翻译》,《现代情报》等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论俄语中的中和现象》,《俄语口语词序的某些特点》,《俄语成语的某些语法特点》,《俄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篇章修辞与原作风格的传译》,《试论翻译中的语用表达问题》,《试析俄语词汇发展的几种趋势》,《汉俄翻译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等30余篇,在《俄罗斯文艺》杂志上翻译《“阿富汗人”》,《顶替的儿子》,《雪崩》等作品共计10万字左右,与人合译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的著作《未来市长必读》(23万字),译著《生态政治学与全球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59千字),译著《政治战略分析》(225千字,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承担项目
武汉大学项目《俄汉修辞比较与翻译》(2001年至2003年,已完成);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子项目《中外电视语言与文化》,负责《中俄电视语言与文化》部分(2004年至200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项目《最新常用俄语固定组合词典》(2004年-20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项目《俄苏现代翻译理论流派述评》(2003年至2005年);武汉大学教务部2005年项目《经贸俄语教程》教材;商务印书馆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新世纪汉俄大词典》(负责Z字母开头的词条);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重点项目《俄语译学大词典》(负责文艺学派的条目,约50万字);武汉大学教务部2006年度通识课程建设项目《俄罗斯社会与文化》(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1万元);武汉大学“十一五”教材建设项目:《高级俄语视听说》(2006年2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8千元);参加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研究》,主持其中的子项目“俄罗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政策、制度及启示研究”(2007年3月―2009年3月,2万元)。
特殊经历
1991年,1993年和1995年分3次共计3年时间受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派遣随黑龙江国际工程技术合作公司去俄罗斯当经贸翻译;2001年为上海五国会议(负责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负责俄罗斯秋明州代表团)担任俄语翻译,2002年为上海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担任俄语翻译,现为北京亨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兼职翻译,多次随该公司领导去俄罗斯和阿塞拜疆进行访问。另外,在武汉大学的外事活动中多次担任校长的俄语翻译等,均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