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易文

时间:2024-05-01 12:22:08编辑:小简

管易文的个人简介

管易文,广东廉江人,1896年8月生,原名关锡斌,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和“觉悟社”,赴法国和美国勤工俭学,毕业于爱荷华州师范学院和耶鲁大学,1926年回国后在岭南大学任教,继续从事进步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抗日活动和地下情报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统战部隶属的接待处处长、上海市军管会交际处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1958年任国务院参事(副部级);1995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100岁。

基本内容

管易文原名关锡斌,1896年出生于广东省廉江县,是参加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学生之一。1919年8月,山东济南发生了军阀镇压学生运动、枪杀爱国人士的惨案。此时他正在天津直隶第一师范学校读书,23日,管易文参加爱国人士组成的3000余人的队伍奔赴北京,向总统徐世昌请愿,当晚被逮捕。
1919年9月,管易文被释放。为了更有力量地开展斗争,他与马骏、谌志笃、郭隆真等人参加了周恩来组织的“觉悟社”。“觉悟社”共20名成员,其中十名男青年的名单是周恩来提出来的,管易文代号为18。
为免遭迫害,同时也是寻求救国之道,1919年12月9日,他与徐特立、向警予、恽代英等一同登上了法轮金字塔号,赴法国勤工俭学。管易文与徐特立一起分配到巴黎东郊莫兰书院补习法语。1920年,周恩来来到法国,他很关心管易文,语重心长地对管易文说:“你太过于感情化,要改造中国是不能这样的。”周总理的这句话,管易文一直铭记着,多年后写回忆文章,他还念念不忘。
1921年,他又辗转赴美国继续勤工俭学,先后在爱荷华州师范学院和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并在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做工和进行社会调查。1926年回国后,他先到南开大学,任青年会学生部干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白色恐怖下,他前往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继续从事进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因宣传抗日,离开岭南。1933年起,他先后在广西柳州垦植实验所和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华新纱厂以社会工作者身份继续从事宣传抗日活动,其间,他曾赴日本考察社会教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管易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以情报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活动。193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改原名关锡斌为管易文。
1942年,管易文来到在苏中联抗地区,不久就担任了紫石中学的英文老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管易文调任中央统战部隶属的接待赴任处长,负责接待知名人士和原国民党和谈代表,并受中央委托,随同邓颖超等同志专程护送宋庆龄赴京。1954年后,管易文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1958年7月5日,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1995年12月2日,管易文在北京逝世。
与周恩来
中央电视台拍摄《百年恩来》记录片时,管易文已经是百岁老人了。作为“觉悟社”最后的一位健在者,他是剧组开拍后采访的第一人。百岁之年,老人对亲人已经丧失了辨别能力,可当摄制组把总理的照片放到他眼前时,他用颤抖的手抚摸总理的照片,竟然连喊了三声“音容宛在,永别难忘”。这是总理逝世那天,老人亲笔写下的悼词啊。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上一篇:郭攀(教授)

下一篇:基姆(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