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华(上海财大教授)

时间:2024-04-28 22:01:50编辑:小简

黄天华(上海财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黄天华,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2018年4月10日,当选为“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耗时21年编撰完成《中国财政制度史》,兑现“中国的财政史一定要由中国人来写”的承诺。

人物简介

1978年,黄天华进入上海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财政专业学习,1982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制度史研究生学习,1984年,上海财经大学任教,从事财政史研究,探索领域主要就是中国财政制度史和税收制度史。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人物事迹

安于清贫30载,完成百万字《中国财政制度史》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史教授黄天华用三十年时光撰写的《中国财政制度史》面世。他用自己的执著填补了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的空白,终于兑现“中国的财政史一定要由中国人来写”的一句承诺。为编著此书,他一次次往返外省市,所有费用均是自掏腰包;又因为工作量没有经费支持,他甚至达不到高校评定职称的硬性指标。他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艰苦耕耘的苦行者,他孤独、瘦弱的身影里是一个执着而强大的灵魂,他的力量来自于学术报国的理想承诺。他的事迹朴实感人、激励后者,也激起对当下浮躁学术环境的冷静反思。

评价

《中国财政制度史》学术价值

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中国财政制度史》的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它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波澜壮阔的财税史画卷,充分地展示财税的兴衰与政权及国家兴亡之间的密切关联,填补了我国该项研究的空白。

学术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馨:这部《中国财政制度史》最主要的特点是解决中国财政的起源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务学教授陈志勇,“这规范了以往粗泛的断代财政史划分方法。不仅是财政学、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燕红忠,“它不仅是该领域的奠基之作,但不仅限于财政史,财政学、经济学、政治史等等学科领域都能从中获益。”

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孙开认为,黄天华在书中力求穷尽每个王朝财政收支情况,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蒋传海也说,如果把不同的财政支出剥离出来,就可以独立成书,比如中国军费支出史、中国皇室支出史、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史等等。

孙开:我们现在很多财政政策、制度都可以从历史上找到影子,在这个意义上,黄天华的《中国财政制度史》不仅是学术精品,同时也是关怀之作,“可以给我们现在和将来的财政改革提供很多启迪。”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个说法在他看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中国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建设”,而《中国财政制度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出版的学术精品。

论著

《论原始财政》、《二论原始财政》、《三论原始财政》、《四论原始财政》,《论中国农业税起源》、《论中国关税起源》、《论中国商税起源》、《论中国盐税起源》、《中国财政制度史》(2018年编撰完成,耗时21年)。

《中国税收制度史》(2005年)2006年底出版。(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书籍出版规划》、国家教委《“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同时也于2008年获得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荣誉

2018年4月10日,当选为“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上一篇:何筱B

下一篇:呼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