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耿

时间:2024-04-28 04:01:02编辑:小简

葛耿的个人简介

忠义之士葛耿,字守熙,生卒年月不详,历明孝宗、武宗、世宗及穆宗四君,主要活动于世宗嘉靖之朝,历任鸿胪寺正卿,后世子裔留于桃源(今江苏省泗阳县)。

基本内容

葛耿,字守熙,生卒年月不详,历明孝宗、武宗、世宗及穆宗四君,主要活动于世宗嘉靖之朝。葛耿之所以有忠义之行而名垂久远,与其家庭风尚的习染是分不开的。其曾祖二十一公,本山东益都县喜鹊窝人氏,性豪侠,明《易》理,宦游江南(即今江苏)u2019。值洪武兵北上灭元,遂滞留于桃源(今泗阳县)之崇河乡,因见锦雉苍兔相戏逐,土地荒芜而少人烟,便定居垦殖,u2018勤耕耘,课桑麻,积谷生财,家道殷实,犹乐善好施”, 每逢岁饥,辄输财救济,得其惠者不下数万。因此,县官特名其所居之乡为“恩福”(即今葛集乡一带)。

至第四代葛耿,已随父洪迁居于县城北门内,人称葛家巷(今城厢乡文化站处),从而眼界开阔,更感受祖风,勤奋向上,不仅光大前人之业,为江北巨富,而且侠义好学,见老弱贫病者,即不吝施予。嘉靖四年(1525年),见城内古迹濒毁,独自出资修葺三义古刹。人皆誉之为“江左大侠”。继由儒生考授鸿胪寺序班之职。时当严嵩父子专权误国,宦官亦狼狈为奸,致朝纲混乱,民不聊生。更加外患频仍,边境不宁。北有达日、朵颜犯境,南有贵州土官之版,倭寇又在沿海各处烧杀淫掠,迫使朝迁连年用兵,导致国库极度匮乏,形势危如累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而激发起葛耿忧国忧民之侠肝义胆和爱国豪情。遂倾其家财,向国家捐献白银七十万两,以济国防之需。朝廷嘉其忠义,钦赐玺书“尚义之门”四字,并擢拔其为“鸿胪寺正卿”(康熙年修《葛氏族谱》,而桃源志说为少卿,未知谁是)。

后年老卒于家,墓在今泗阳县城厢乡界湖村奶奶庙遗址前,坟基高大,上有石翁仲、石兽、墓碑及石台等祭器。抗日战争后不断被毁,今已夷为平地,不易指认。

(注:本文据尚义堂《葛氏族谱》整理,故引文皆未加注。)

上一篇:哈德良一世

下一篇:贺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