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山的个人简介
胡绍山,曾用名胡少三。1916年出生于新县卡房乡胡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父辈靠他人种地度日,童年的他上不起学,在家拾柴、放牛。1929年农民革命运动的烈火燃烧到卡房地区,受革命形势的影响,年仅13岁的他投身革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简介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师三八九团团长。参加过临江保卫战、两次四平战役、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辽西大会战,平津战役中的唐中战役,天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后,随军南下广州、深圳直到全国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四军一三○师参谋长、副师长,海军航空兵第三师代师长,海军航空兵第二航空学校副校长。曾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66年离休。 2000年9月25日在安徽芜湖逝世,享年84岁。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胡绍山先后任红十一师经理处公务员,师政治部宣传队队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队队员,川陕省苏维埃新剧团队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警卫员。在转战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中,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发动的“罗(霖)李(克邦)会剿”、“鄂豫会剿”、“徐(源泉)夏(斗寅)会剿”和反一、二、三、四次“围剿”等战斗。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进攻,并参加了攻打四川的南江、通江、广元等战斗。在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中,参加了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和刘湘的“六路围攻”等战斗。1935年3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他随部强渡嘉陵江,打开剑门关,连克昭化、剑阁、梓桐、北川、理番等数城。同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张国焘擅自率部南下,红四方面军损失惨重。1936年6月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随即参加了山城堡、甜水铺战斗。
塘下中学胡少山老师
胡少山老师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温州作家协会会员、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瑞安市中学语文教研会理事,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胡少山老师平时甚喜写作,偷得闲暇,常作文自娱,将所见所思录于笔端。《多看了一眼》总共分“人物篇”、“亲情篇”、“山水篇”、“随感篇”等四辑,是胡老师的文学作品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益同志为此书写了《抒真情呼唤幸福》的序,他提到:“胡少山纵笔挥毫,及时捕捉灵感,写实事,抒真情,倾诉、呼唤着人们的幸福感受,弹奏着人性追慕幸福的主弦,准确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诉求,引发了我的浓烈兴趣。在这物欲横流,什么都纳入商业化的恶浊拜金背景下,胡少山能在课余坚持高尚的写作,而且没有丝毫虚假、矫情和作秀。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英国伟大文学家肖伯纳与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过两句话:u2018醉心于某种爱好的人是幸福的u2019、u2018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u2019。胡少山老师两句话都符合。他业余醉心于读书、上网、写作、做义工,其乐融融。他的文章即时而作,积少成多。或发表,或朋友交流,或师生共赏,或梳理刊载,不独有利于修身养性,有利于教书育人,还有利于家乡文学与文化事业,尤其是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相信所有阅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胡绍山先后任八路军太行山二分区独立支队连长、营长,一二九师新编第十旅二十八团营长,太行山二分区三十九团副团长。1942年入抗大总校学习,1946年任保安第一旅三团副团长。参加了太行山区粉碎日军九路团攻、百团大战、黄岩洞保卫战等战斗。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师三八九团团长。参加过临江保卫战、两次四平战役、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辽西大会战,平津战役中的唐中战役,天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后,随军南下广州、深圳直到全国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