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渠

时间:2024-04-26 22:06:28编辑:小简

黄新渠的个人简介

黄新渠,笔名新渠,1930年生于四川新都。民进成员。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赴朝鲜志愿军政治部英语翻译,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教师,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美国伯色尔、布拉夫顿学院客座教授,成都新兴应用外语研究所所长,四川省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文学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翻译文学学会副会长。同名还有渭南师范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主要成就

1982年1995年两次赴美讲学,曾任美国美国百色尔学院、布拉夫顿大学、北俄亥俄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历史文化与中国文学。主要著(译)作有:《鲁迅诗歌》英文译注本

1979年5月在香港三联书店和伦敦光华书店联合出版并在欧洲独家发行;《红楼梦》英文缩写本(1991年9月由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美国版于1994年11月由美国紫竹出版公司出版,并由旧金山中国图书公司在全球发行。)《英美抒情诗选萃》(英汉对照);《译海浪花- 黄新渠译文译诗和创作选集》、《生活的碎片-黄新渠诗选》等诗歌散文创作和论文多篇。

1987年5月获四川省作家协会颁发《杰出文学翻译成就奖》,1999年12月获四川省第三届文学奖,2001年2月荣获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发《第五届金芙蓉文学奖特别奖》。黄-教授曾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等。还被美国传记研究院选入《二十世纪500世界英才录》(第11版);并已收入英国剑桥传记研究院编篡《国际知识界名人录》(第13版)。

学术成果

黄新渠先生主要译著有《红楼梦》英文简写本、《红楼梦》汉英双语精简本、《鲁迅诗歌》英文译注本、《英美抒情诗选萃》英汉对照本、《译海浪花――黄新渠译文译诗选集》、《中国古典诗词精华选粹》,编著《汉译英基本技巧》,另有散文《美国东西海岸万里行》,诗歌《访美诗草》,论文《中国诗词英译的探索》等。英文缩写本《红楼梦》获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文学翻译杰出成就奖。

1973年,英国企鹅书店曾首先出版了牛津大学大卫·霍克斯教授的第一部全译本。1978-1980年,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之另一全译本也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但对西方普通读者而言,读懂厚厚的几卷全译本过于浩繁吃力,不少中外读者对这部鸿篇巨制望而却步。为了更好地在国内外普及这一中国文学名著,黄新渠教授不顾78岁高龄和身体伤残,默默耕耘,先后又花十多年的功夫,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红楼梦》汉英双语精简本的中文简写和英文翻译。黄新渠先生将其毕生精力都投诸《红楼梦》改写、译介上。1982-83年他在美国讲学期间,应外研社之约,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红楼梦》原著以及开明书店1935年出版、由著名作家茅盾改写的洁本设计出30万字的简写本方案,简写成通俗易懂的英文,整个工程延续十年之久。这部《红楼梦》英文缩写本1991年9月由北京外研社出版。1994年11月旧金山紫竹出版公司又出版黄新渠先生之美国版《红楼梦》英文简写本,一些美国大专院校已将该书作为学习中国文学之入门读物。上述两版本在国内外均深受欢迎、好评。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李赋宁论之曰:

黄新渠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国内少数能用汉英双语写作的作家之一。他擅长于把我国古典和现代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他的英译鲁迅诗歌和唐宋诗词深受国内外读者欢迎。虽然《红楼梦》已有不少英译本和缩略本,但黄新渠先生的这部新u2018红楼u2019仍有它的特色。这部将出版的汉英双语的精简本,适于现代文明社会中生活节奏快速的广大读者阅读;黄新渠的英译文用的是一种平易、地道而典雅的当代英语文体,它既能为国际读者所接受,又可供国内学习英语的读者欣赏和借鉴。因此我特向大家推荐这部好书。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辜正坤《欣看译海新涛――序黄新渠教授译海浪花》有云:

黄新渠先生,中国译坛卓然鼎立之士,今已届从心所欲之年,犹自啸吟书斋,奋笔蓉城,身轻腿疾往来之不便,胸怀伏枥腾跃之壮心,如大鹏整翅,志在长空。

二十年前,先生以英译《鲁迅诗歌》,声播港澳,驰誉欧西。越数年,复以《红楼梦》英译简本沾溉大陆,名动美洲。八十一年秋,欧中协会推举中国黄新渠、英国李约瑟为该会荣誉会员,以彰二人为中外文化交流所作之卓越贡献。先生之大业可谓实至名归。

数月前,先生以结集《译海浪花》示余,屈尊命以为序。先生乃余师长,于译学一途,研习殊深,后学不才,愧不敢当,辞不就。奈先生数命,不能却,乃率尔操觚,叨陪蠡测。

新渠先生译文,以清丽畅达为旨归,或协韵或白体,因声就律,因势造词,不泥信以硬涩为自美,不削义以合韵为方规;崇尚自然之道,力避斧凿之痕。以余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观之,可谓开译界自然门一洞天也。

近百年来,华夏译坛鼎盛,百派殊流。其影响之广远,其规模之宏大,其开拓之深邃,其技巧之波谲云诡,谅非欧美译坛所可攀附。然大浪淘沙,沙金并下,金固不寡,沙砾尤多。今试借为序之机,就译坛百弊,聊指数端,以警来者。

译道近乎文道,译道乖违处,必与文道通病。

译道一病,病在声高曲下。译者取材固伟,而译才平庸,于原作巧思杰构,无所会心。然而以西语既通,遂不自量力,强为译事。风格之奥妙处不能达,构意之精微处不能传。且遣词尘下,造句鄙陋,所谓文乖丽则,听无宫羽,声高曲下,空惊偶俗之唱是也。

译道二病,病在放诞夸饰。原作或以理胜,质多而文少,译者宜乎追踪旨趣,不当弄墨舞文,徒以蛇足美语赘害其思。虽有珍词绣句,不得其所,以其诞妄徒逞悦目之美,致成老氏美言不信之叹,闻之者足戒。

译道三病,病在株守形似。中西文字,形音大异,词法句法,迥然不同。偶或近似,涉笔成趣可为佳译,然应适可而止,不当引为通例。今有译人,以重浊为气质,以鄙直为形似,以冗长为繁富。斤比于字句之间,株守于形音之畔。诘屈聱牙,而自诩忠实。此法用于科技翻译,或未为大病,若强以绳文学,则为害甚矣。

译事深邃,非双语工力臻于极境者,难言其妙。余虽于此道,染指多年,然会心无多。今有新渠先生之杰作横于前,初学者倘能揣摩仿效,自能免以上诸病。余借此聊发粗论,恭书短引,抛砖引玉,亦是所望于来哲方家。

新渠先生精通英汉双语,译笔固已臻上乘,而书名《译海浪花》,属词谦恭,实先生人格之写照。译海茫茫,浪涛千叠,卷万里长风而汹涌向前,宛若亿朵新花,交织成译界锦绣蓝图。此实为中华译界之大幸,故题作欣看译海新涛。

是为序。

七古书赠恩师

张 叉

二00八年九月六日

黄新渠先生者,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吾恩师也。其为人也,耿介质朴;其为学也,融汇中西。为人为学,海内外俱仰其名。

锦官城外东郊远,

狮子山里果花香。

专家学者名天下,

卧龙伏虎貌平常。

忆我先生青年日,

协大高才帅气郎。

喜遇大师独慧眼,

北外鲲鹏书声朗。

朝鲜争霸烽火起,

学子拔剑怒眉扬。

梦骋沙场凌云志,

身穿戎装鸭绿江。

丹心家国好河山,

猎枪美帝野心狼。

风急雪寒战酣苦,

烟浓火烈气高昂。

狂敌逞能频攻袭,

铁军扬威勇击抗。

机蝗呜呜掠山顶,

弹雨隆隆掀气浪。

英雄扑倒跌山崖,

腰椎损坏髋残伤。

南北罢兵板门斗,

壮士归国权疗养。

苏兵拔营回北地,

我部进驻旅顺港。

借调天军奔大连,

苍鹰蓝天击翅膀。

军营解甲离惆绪,

天府执教热血肠。

蜡炬辉光备课细,

杏树林荫授徒忙。

学贯中西翻译界,

粪土古今名利场。

鲁迅诗歌震欧国,

红楼遗梦动美邦。

英美诗篇传东土,

华夏词章播西方。

拨灯斗室穷经典,

穿梭日月添鬓霜。

教授平生应无憾,

桃李天下尽芬芳。

译海斩浪任飞举,

寰宇敬仰名飘香。

渭南师范学院教授

个人简介

黄新渠(1966-),男,中共党员,山东济宁人,硕士,副教授,现在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生物教研室工作,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

黄新渠副教授于198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参加工作。2001年考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04年6月获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来现单位工作,现在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植物学课程。

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刻苦学习,认真钻研,较系统地掌握了植物学理论及相关知识,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为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加、参与了多项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共计十余篇。

发表的论文

1.植物转基因工程利弊浅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68-69

2.RAPD方法及其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增刊):177-180

3.基因芯片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增1期):52-54

4.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增刊):213-216

5.一种简易快速抽提植物总RNA的方法,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增1期):31-32

在现单位主持的科研项目

水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渭南师范学院2004年一般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4YKS021),0.2万元,2005.12结题

经济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应用价值研究,渭南师范学院引进人才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6YKZ010),0.5万元,2006.12结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导师介绍

导师姓名 黄新渠

导师性别 男

职务职称 特聘教授.

所在院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所属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研究方向 高速图像与视频处理 数字电视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博士,92年到上海交大图像所帮助建立了国内一流的高速视频研发团队,并成功主持设计了国内首款H.261视频编码系统,该系统多次用在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中传送舱内图像。94年以来在英国著名高科技公司技术高层工作达15年以上,成功主持设计了多个世界一流的高速数字视频系统,其中包括1995年主持设计了英国第一个商用专业MPEG-2视频编码系统,2004年主持设计了世界第一个H.264标清多格式视频图像编码IP核和2006年主持设计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低功耗多格式高清视频图像解码IP核等。

2000年以来在SONY欧洲半导体设计中心等3家世界一流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中担任了10年数字视频总设计师,主持数字视频多媒体SoC芯片和关键视频IP核的设计。所主持设计的一系列多格式视频图像编解码IP核相继被英特尔、苹果和Marvell等数家世界一流公司的一系列SoC处理器采用,被广泛应用在高端智能手机、上网本和笔记本电脑和苹果的手持和移动设备中,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了高清多格式视频编解码系统与实现关键技术的高级专家之一。2010年1月被上海交通大学从英国引进,担任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为高速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与实现、视频图像编解码、高清数字电视和多媒体芯片架构与设计等。

上一篇:顾也力(校长)

下一篇:胡兴良(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