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西南交大教授)

时间:2024-04-25 07:56:19编辑:小简

胡杨(西南交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胡杨,在本科阶段先后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及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获得工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1997年在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现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担任四川省统计学会、成都市审计学会理事。

人物简介

基本信息 姓名胡杨系别会计学系职务/职称副教授,硕导,副系主任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理论与实务、投资分析与评价学历研究生政治面貌群众教育背景

199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社会活动及兼职

四川省统计学会理事,成都市审计学会理事,

科学研究

文献及获奖情况概述

主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如《四川合资铁路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格序决策理论的实用化研究》、《外商投资铁路运输设施经营研究》、《达成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若干问题研究》、《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等。主持了校基金项目《“渐逝资产”的理论界定及其管理模型研究》。主编并出版了MBA《财务管理》教材。在C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

《四川合资铁路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项目于1999年12月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曾获西南交通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代表专著及论文

1.期刊类

[1] 胡杨,胡培,侯立文.企业素质及其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软科学

[2] 胡杨.关于资产重组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软科学

[3] 胡杨,彭怡.证券投资的最优组合[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4] 胡杨,王丽琴.西部大开发中启动农村市场的意义及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

[5] 胡杨,杨爱梅.储蓄、利息税与经济增长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6] 胡杨.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类型和方法研究[J],西南交通大 学学报

[7] 胡杨,彭怡.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软科学

[8] 胡杨,张秀敏,文曙东.“渐逝资产”的理论界定及其管理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

[9] 彭怡,胡杨.考虑群体一致性的动态群体决策方法[J],运筹与管理

[10] 胡杨,冯武.我国非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模型的试验研究[J],经济经纬

[11] 胡杨.渐逝资产定价属性分析[J],商业研究

[12] 胡杨,冯武.基于判断分析方法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经济纵横

[13] 胡杨,冯武.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

[14] 彭怡,胡杨.状态离散的确定性多阶段群体决策的满意策略[J],运筹学学报,2006

[15] 张轶,胡杨.独立审计质量实证文献:回顾与评价[J],财会通讯

[16] 彭怡,胡杨.多阶段群体决策的pareto最优策略[J],四川大学学报

[17] 胡杨,周晓华.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

[18] 刘昀,胡杨.浅析成渝新特区的建设[J],经济体制改

[19] 胡杨,邓婷婷.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胡杨,《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建议[J],时代经贸

2. 专著

[1] 胡杨.财务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 论文集

[1] 胡杨.论重置成本会计[C].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

1.四川合资铁路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省部级,1996.5-1997.6,主研。

2.国铁与合资铁路接轨站投资规模与经营方式的研究,省部级,1997.3-1998.8,主研。

3.外商投资铁路运输设施经营的研究,省部级,1998.1-1998.12,主研。

4.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省部级,2002-2004,5万元,主研。

5.渐逝资产的理论界定及其管理模型研究,校级,2003.9-2004.8, 2万元,主持。

6.格序决策理论的实用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万元,主研。

7.四川电信固定电话产品线投资效益评估,横向项目, 22万元,主研。

8.四川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省部级,主研。

9.成渝特区对成渝高速的影响研究, 横向项目,2007.6-2007.9, 18万元,主研。

10.灾后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省部级, 5万元,主研。

教学概况

会计学 MBA

公司理财 MBA

财务报表分析 MBA

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在职培训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在职培训

企业投融资实务 在职培训

财务理论与实务研究 硕士

高级会计学 硕士

高级财务会计学 本科

CPA会计学 本科

上一篇:呼延东光

下一篇:谷野平(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