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国(南宋进士)

时间:2024-04-24 01:57:05编辑:小简

侯安国(南宋进士)的个人简介

侯安国(?-约1276),本籍福建宁化。据江西第五修《侯氏族谱》记载,他是宋代理学名家侯仲良(字师圣)的八世孙。

生卒年无考,南宋进士。宋宝佑元年(1253年)任梅州教授,掌管梅州教育。见梅州风土人情淳朴厚实,遂定居于梅城之东攀桂坊(今梅城下市)。其时,梅州地处岭南山区。经学未开,侯安国竭力倡办教育,开办讲学,以《春秋》大义教授门徒,并免除入学者一家的徭役,以鼓励梅人读书。自此,梅州文风渐兴。其门徒蔡蒙吉,12岁应童子科,继而登进士,后为抗元英雄。因侯安国对发展梅州文化教育有贡献,受到人们的景仰。后人于1921年在梅江湾下村开办小学1所,命名“安国小学”,作为纪念。

生平

侯安国(?-约1276),本籍福建宁化。据江西第五修《侯氏族谱》记载,他是宋代理学名家 侯仲良(字师 圣)的八世孙。侯安国秉承家学,习《春秋》,登南宋淳v间(1241-1252)乡贡进士,旋即于宝v(1253-1258)初任梅州 教授,掌管生员的教育、课试等。他刚上任,就遍查本地史志文献,得知梅州风俗醇美,“民勤耕织,士敦诗书”,为之惊喜。当了解前代名宦 刘安世(刘元城)于哲宗时谪居梅州,在城内创设书院,亲为讲学,梅州文教从此发轫,遂顿生敬意,择日从学宫的教授署,到相距仅半里的元城书院视察;然后往城区周边巡视,借此了解民情民风。他看到梅州“地僻人稀,风俗淳美”,大为歆慕,于是举家落籍梅州,定居于城东 攀桂坊。他担任梅州教授尽心尽责,开经讲学,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梅州子弟入学读书,使得原本“僻处岭南、经学草昧”的梅州“文风日盛”。他尤其注重以春秋大义教授生徒,培养出了南宋末年十二岁就考中进士的诗人、追随 文天祥抗元的英雄志士 蔡蒙吉。就在元兵南下,世事纷扰之时,侯安国辞世。

影响

侯安国对素有“文化之乡”称号的历史文化名城梅州的文化形成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是继南朝名贤 程F、北宋名宦刘元城之后的又一位卓越乡贤。在他兴起文教之后,梅州(清代时设为 嘉应 直隶州)人文蔚起,科甲取士的时代,梅州籍的士子的科考成绩雄贯岭南,尤其是清代乾嘉年间更创造了乡试“五科五解”的奇迹,即连续五科乡试全省第一名(解元)均为梅州士子,梅州也被称为“人文秀区”,被郭沫若赞誉“文物由来第一流”,这样的成就,可以说离不开侯安国在任教梅州时的竭力奉献。他生活过的州城城东“攀桂坊”,后世也人才辈出,一隅之地就产生过进士17名、举人92名,更涌现了晚清政治家、爱国诗人黄遵宪、世界著名桥梁学家李国豪、现代言情小说鼻祖张资平、五获世界羽毛球冠军侯加昌,等等著名人物。因为侯安国对梅州文化的贡献,清顺治十二年(1655)由礼部奉旨崇祀为乡贤,请入县学乡贤祠春秋配祭。他的事迹在清代《程乡县志》《嘉应州志》和《广东通志》中都有专门立传记载。

清乾隆年间,侯氏后裔在梅州城北洋门村祖地修造了侯安国的灵墓,以纪念他们的先祖。2014年,侯安国墓被梅州市政府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后代

侯安国在梅州落籍开基,成为梅州侯姓的开基一世祖。他的后代也人才辈出,他的四个儿子就分别是山长、教谕、学谕和提调,后人秉承良好家风和客家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历代人才辈出。在封建社会,耕读传家的梅州侯氏产生了众多进士、举人、贡生等科举士人,产生了福建南安知县、乡贤 侯谨度,安徽太和知县侯枢臣、直隶邯郸知府侯国钧等许多良吏名宦。在近现代,则涌现出了太平天国水军统帅、森王 侯裕田,现代林业教育先驱、教育家、诗人、书法家 侯过,国民党中将 侯志明、侯梅、侯志庆,少将 侯又生、 侯声,外事活动家 侯桐,原羽毛球国家队教练 侯加昌,原新加坡国防部长 侯永昌,原武汉大学校长 侯杰昌,国际著名电影导演 侯孝贤,等等。现在,他的后人已广布海内外。

上一篇:黄锡G

下一篇:黄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