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劲松(青大教授)

时间:2024-04-20 20:08:29编辑:小简

胡劲松(青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胡劲松,男,汉族,1966年(丙午年)6月生,湖北省京山县人。

人物经历

1.1983年9月至1987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资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2.1989年9月至1992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3.1995年3月至1998年4月、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系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2年12月被评为讲师;1999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2002年13月被评为教授。2005年至今被评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2005年7月任商学院副院长行政职务。2005年10月、现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

主讲课程

运筹学、决策分析。

研究方向

1)模糊环境下独立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库存协调中的模糊信息获取方法及表达方式;

2)模糊环境下独立库存管理的t-循环库存策略、定期补货模式下的(t,S)库存策略、订货点补货模式下的(s,S)库存策略和定期检查补货模式下的(t,s,S)库存策略;

3)模糊环境下序列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

4)模糊环境下供应链分销网络库存协调策略。

近期研究方向之二:网络规划理论与工程项目管理。该研究方向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网络规划理论研究》(70371024)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环境下网络规划研究》(Y2004H01)主要进行模糊环境下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流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该研究方向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独立库存与供应链库存协调理论研究》(70671056)

主要进行模糊环境下最优化库存策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在库存管理和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中考虑产品需求、产品价格、提前期、货物供应的可靠程度、生产能力、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等的模糊性,采用模糊集理论,数学规划理论,模糊推理,模糊控制,粗糙集和现代优化理论(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等理论与方法,

1)模糊环境下模糊特性表征方法研究;

2)模糊网络最短路问题算法研究;

3)模糊网络最大流问题算法研究;

4)模糊网络最小费用流的有效方法;

5)工程项目的模糊网络时间参数计算和关键路线判断方法研究;

6)模糊环境下的工程项目资源分配方法研究;

7)模糊环境下的工程项目资源均衡方法研究。

研究兴趣

内容1:《模糊随机报童问题研究》。针对易逝品库存管理中的模糊和模糊随机因素,利用可能性理论、可信性理论、模糊模拟技术、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理论和方法,开展模糊随机报童问题的研究。在模糊随机环境下围绕单产品、能力约束和具可替代性的多产品的模糊随机报童问题开展研究,建立其供应策略和采购策略的模型及算法。其成果将为复杂环境下供应链成员制定供应策略与采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当前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由这些新技术带来的信息如何结合到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中去,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课题。

主要贡献

研究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网络规划理论研究》(70371024);

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环境下网络规划研究》(Y2004H01)。

目前主持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独立库存与供应链库存协调理论研究》(70671056)。

代表性论文

1)三级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价格折扣契约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7,Vol.15,No.3;

2)模糊网络最大流算法研究/数学的认识与实践/2006,Vol.36,No.8;

3)离散模糊需求报童问题的可能性模型研究/运筹与管理/2007,Vol.16,No.5;

4)模糊环境下含缺陷率且允许缺货的EPQ模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1。

5)模糊随机提前期的连续盘点存储策略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2。

荣誉记录

2005年获山东省软科学一等,2005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7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上一篇:黄大元

下一篇:贺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