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毅

时间:2024-04-18 23:26:25编辑:小简

黄宗毅的个人简介

黄宗毅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荣获安徽省首届艺术节演员一等奖。他是位多能演员,尤以表演喜剧人物见长。他不仅在电影《牛郎织女》中把憨厚纯朴的牛郎演得很成功,《无事生非》中的护城官杜百瑞、《红楼梦》中的长史官这样一些戏不多的人物,演得活灵活现。他在小喜剧《游春》中饰演丑婆旦。《秋千架》中饰演的皇帝,妙趣横生,成为深得观众喜爱的著名黄梅戏演员之一。

社会评价

黄宗毅演黄梅戏的天分是从他的每个细胞里溢出来的,尤其是其中的喜剧成分。和黄宗毅聊天,就象是置身于卡通片中,他会自始至终给你轻松和快乐。他就是这么一个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给人以快乐和真诚的人。

从艺经历

黄宗毅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早在1963年,香港和大陆第一次合拍彩色黄梅戏神话故事片《牛郎织女》的时候,他就和严凤英同台演出,扮演英俊的牛郎。虽然他与严凤英只有一次流传至今的合作,但是那次合作的影响使他受益终身。当时的严凤英比黄宗毅大9岁,每次化妆时都要在头上吊7根带子,将脸上的皮肤绷紧,而且每次都要换不同的部位,否则皮肤就会被拉破。严凤英对黄梅戏的执着和敬业精神对当时还非常年轻的黄宗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说严凤英在戏德上给黄宗毅树立了榜样,那么在人品上她也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着黄宗毅。严凤英没有名演员的架子,那时候名演员的饭是专门有人送的,为了让“牛郎”表演更松弛,她让黄宗毅和她一起吃,尽量消除他的拘谨感,她不仅对黄宗毅如此,对别的青年演员也是一点架子也没有,非常随和。她的这些美德不仅帮助黄宗毅创作出一个憨厚淳朴的牛郎,而且使他的一生受益匪浅。

社会环境

如果不是历史的原因,也许黄宗毅会成为当红小生也未可知。最好的青春年华被耽误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福,他却成了黄梅戏更为难得的喜剧丑星,且越来越出彩。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并能将其发挥到最好,那就是个最聪明的人。黄宗毅就是这样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压根就不去做小生梦。一位哲人曾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黄宗毅打心眼里热爱黄梅戏,他只要将自己的心血都投入到黄梅戏中就知足了。在黄梅戏《红楼梦》中他扮演了太监长史官,最多7分钟的戏,他却将每一秒都发挥到了极至。以至于有行家评价说:京戏有个“活曹操”,黄梅戏又出了一个“活公公”。正如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所说:黄梅戏花旦多多少少会有一批程度不同的人顶上去,但丑角比小生更难找。在这个行当内,目前无人可代替黄宗毅和陈小成。的确如此,在根据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的《无事生非》中,黄宗毅扮演了一个颠三倒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护城官杜百瑞。在这出戏的“夜巡”一折中,他一出场便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他有本事使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让观众捧腹。1987年,这出戏进京演出时,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专门挑选了“夜巡”这一折在人民大会堂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演出。英若诚对黄宗毅的表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的表演,给以清新秀丽为原本的黄梅戏又注入了诙谐幽默的喜剧色彩。在被中国剧协定为精粹小戏的“游春”中,他无意抢戏,但他的表演就是具备这种吸引观众的魅力。或许就象马兰所说的:虽然我们的戏反复演反复演,可是黄老师对待每一场都像第一场那么严谨,那么认真,那么投入,使你每看一次他的演出都有一种崭新的感觉。

黄宗毅活跃在黄梅戏舞台上已经40多年了,年近花甲的他时常会想起远在美国的儿子,可是对黄梅戏的难 以割舍,使他和爱人孙怀仁(黄梅戏国家一级导演)迟迟定不下探亲的行期。还是马兰了解他,她说:黄老师,即使你去了美国,一年两年,你心里想的念的还是黄梅戏,你还是要回来的,你离不开黄梅戏,因为黄梅戏已经渗透到你的血液里去了。40年来,他一丝不苟的对待每一个大小角色,不就是因为对黄梅戏的痴迷吗?这痴迷不仅赢得了马兰、黄新德等新老艺术家的尊敬,还为黄梅戏丑角行当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关资讯

开篇:今天看了余秋雨博,马兰离开安徽的真相――马兰观众联谊会顾问王涛律师发表谈话。我回忆起四月底与黄宗毅老师的一次谈话,顺便写给大家.

注:黄宗毅,安徽省黄梅剧院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表演曲目繁多,代表作为与严凤英合作的电影《牛郎织女中扮演牛郎。

四月底的一天,大雨,省城合肥,黄梅戏剧院对面餐馆。黄老如约来席,我努力在他身上寻找牛郎的影子,但岁月苍桑,再难找到了。黄老很健谈,并勉励我说:没想到年轻人还有这么多喜欢黄梅戏的,并且通过网络来宣传,不得了哇,继续努力。当晚黄老参加了新浪UC安徽戏曲(原碧聊黄梅之恋)庆五一晚会,并致了辞。

席间,谈到各个演员以及黄梅界的趣事,其中说到当时的五朵金花之一马兰,黄老这样说:她应该是金花之首,唱功第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到了上海。她无论扮相和唱腔都继承了传统黄梅戏的味道,特别是在主演电视剧《严凤英》后,她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如今她在南方联系的少了,不过她对我很好。至于期间发生了什么样的矛盾,黄老也说了一些,比如她的工资关系还在安徽(说得含乎),省委也很慎重,文革把严凤英逼死了,再把她逼走,跟全省全国人民都无法交待呀。安徽要名声,马兰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了离开,这是黄梅界的一大损失,非常非常可惜。现在唱功也很好的吴琼也改行了唱歌了,真得很无奈。

从黄老的谈话中,能感到艺术界并不是太纯静,由于一些原因,黄老的谈话也是适可而止,我们也没有继续追问。他还拿出跟严凤英老师的合影,说这样敬业的演员现在很少,当时演《牛郎织女》时她岁数不小了,为了配合剧情,每次化妆都要把脸部松皮往后拉,非常痛苦,她的精神一直鼓舞着黄梅界。

黄老的随和,谦虚让人尊敬,在网络晚会上,他自我介绍说:我是一个黄梅戏的老演员。。。并高歌唱了一曲女附马《眉清目秀美容貌》,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我眼里,我尊重每一位艺术家,他们各有各有长处,各有各的欣赏点,我不赞同艺术分派性的做法。如果那样,自己痛苦,戏迷痛苦,艺术还会带给我们快乐吗?

人物专访

1997年7月,国家一级演员、黄梅戏彩色戏曲片《牛郎织女》中牛郎的扮演者黄宗毅和他的妻子―――国家一级导演孙怀仁随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来泰州市演出。笔者前去采访的时候,“牛郎”一开口便自豪地说:“我还是梅乡泰州的女婿呢!”

黄宗毅是安徽当涂人。孙怀仁是江苏泰州人,1952年她随父母去合肥落户。1956年,他俩同时考取安徽省艺术学校,攻读黄梅戏表演专业。1959年,他们又双双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现在,夫妇俩都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63年,黄宗毅和孙怀仁与著名艺术家严凤英一道参加了电影《牛郎织女》的拍摄。在剧中,黄宗毅饰演牛郎,孙怀仁则扮演村姑。经过几年的恋爱,他俩于1966年结为伴侣。多年来,他俩在数十部戏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多次随剧团去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

1973年以后,孙怀仁改行当了导演,艺术才华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她导演的现代黄梅戏《风尘女画家》荣获安徽省首届艺术节一等奖。她导演的黄梅戏《龙女》被拍成电影。她参与导演的《柯老二入党》、《红楼梦》分别获得安徽省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她本人也荣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华导演奖”。

黄宗毅的戏路非常宽,是一名多能演员。一些个性很强的人物他表演得活灵活现。在孙怀仁参与导演的黄梅戏《无事生非》中,他将剧中一个“愚”而不蠢、“刁”而不滑的护城官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剧参加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特意写信祝贺。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认为他是该戏中的最佳表演者。近年来,黄宗毅被文化部授予“尖子演员”称号,并先后获得安徽省首届艺术节演员一等奖和安徽省小戏调演唯一的演员一等奖。

黄宗毅、孙怀仁的家庭非常美满幸福。他俩对双方老人都很孝敬,儿女也很争气。如今儿子、儿媳在美国留学,女儿在合肥商业系统工作。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玉堂春》、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张辉、黄新德、吴琼、马兰、韩再芬是著名的黄梅戏演员。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

此次,他俩“夫妻双双把家还”,随团来泰州为家乡人民演出。在首场精选的4部折子戏专场中,就有3部是孙怀仁导演的。黄宗毅在 《游春》和《女驸马》中分别饰演王干妈和刘文举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其中在《游春》中反串的丑婆旦王干妈,调笑逗趣,妙趣横生。

黄宗毅、孙怀仁回故乡演出倍感亲切,家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俩表示,有机会将再来泰州,将更优秀的剧目奉献给家乡人民。

上一篇:贾瑞兴

下一篇:哈尔摩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