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向东(江大教授)

时间:2024-04-18 17:16:53编辑:小简

霍向东(江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霍向东,男,1972年3月出生,博士/博士后,江苏大学教授。被誉为“钢铁诗人”。

基本情况

霍向东,1972年生,山东垦利人,北京科技大学博士,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江苏大学教授,从事物理冶金研究和钢铁材料研发。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与华南理工大学李烈军教授合作出版冶金专著《钢的物理冶金――思考、方法和实践》(第一作者)、教育专著《知行合一 致真立人》(第二作者),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培养研究生15名。获评江苏大学“课程育人”优秀案例和“三全育人”征文一等奖。“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简称“博促会”)理事。

被誉为“钢铁诗人”,秉持人生的意义在于“致真”。出版诗集《诗悟人生》,现为中国冶金作协常务理事和广州市作协成员。

对传统文化的涉猎广泛而深入,于2018年被聘为“华夏文化促进会”的专家。致力于传播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科学研究

主要从事物理冶金研究和新型钢铁材料研发,学术专长为材料微观组织分析。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同冶金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先后进行了低碳贝氏体钢、管线钢、轴承钢、海洋工程及船舶用钢等的物理冶金研究。

参与了973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提出了纳米硫化物的固态析出机制。

从2004年起针对纳米碳化物的析出规律和沉淀强化,进行钛微合金化技术的研究,在低成本高性能钢的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定量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700MPa级钛微合金钢的强化机理;实验室的TMCP工艺研究表明,钛微合金钢轧后等温处理促进了纳米碳化物析出,比直接空冷强度提高约200MPa;采用热模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钛微合金钢等温过程中纳米碳化物的析出规律,及其与相变的关系,以期实现对碳化物等温析出和沉淀强化效果地精确控制。

在中厚板和建筑钢筋生产中进行高强钛微合金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和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学部组织召开的“2018 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上,受邀担任分会主席,并作“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研究和进展”报告。在西安召开的“2019年全国建筑钢筋生产技术研讨会”上,受金属学会邀请,作了“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的大会报告。

教书育人

于2017年12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冶金专著《钢的物理冶金――思考、方法和实践》,作为江苏大学冶金工程的专业教材。该课程入选“江苏大学课程育人示范教学设计暨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之“优秀案例”。

2020年1月,同华南理工大学的李烈军教授合作出版了教育专著《知行合一致真立人》。该书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宇庆作序推荐。

2020年7月,霍向东获江苏大学“三全育人”征文一等奖。

文学创作

霍向东自幼酷爱诗歌,飞溅的钢花、奔流的铁水滋养了他的人文情怀,教学、科研之余他手不释卷、歌以咏志,用诗句记录下自己日常生活和感情和体悟,被誉为"钢铁诗人"。

2016年8月冶金工业出版社发行诗集《诗悟人生――平凡赤子心,逆旅致真行》,诗集阐释了感情、文采、率真和诗词创作的关系,真和美、真和善之间的关系,包含了诗词理论、哲学思考和个人领悟。霍向东阐述诗是见真、致真的最佳途径,“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应广泛应用,在简化诗词格律的基础上,引导普通人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致真”,具有时代意义。

霍向东的《诗悟人生》诗集,共分六篇。其在运河篇带领读者走入四季如歌的 “古京杭大运河”,亲情篇细腻、奔放地袒露出霍向东一颗赤子之心,景物篇其纵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悟篇浓缩了霍向东人生的感触和体悟。

上一篇:胡安廷

下一篇:贾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