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幸(中医)的个人简介
郭艳幸,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传承人。
简介
从事中西医结合骨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骨科临床经验,擅长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软组织损伤和创伤骨折的诊治。师从我国首批名老中医郭维淮先生学徒,2000年获得国家两部一局颁发的传承出师证书,全面继承了郭老的学术经验,掌握了平乐郭氏正骨的学术精髓,善用平乐正骨的气血理论辩证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等骨伤杂病,药法独到,效果良好,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曾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0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与国内知名专家合著专著5部,在国内骨伤科领域有较高知名度。曾获: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个人简历
一、个人简历
1、工作简历
1981年7月―1991年11月 任骨科住院医师
1991年12月―1994年5月 任骨科主治医师
1994年6月―1996年5月 任骨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
1996年6月―1997年11月 任主治医师、业务副院长
1997年12月―2002年11月 任副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
2002年12月―2010年6月 被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厦门市,任主任医师,医院名医等
2010年7月至今 被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引回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导。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临床、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及平乐郭氏正骨学术经验与实践的整理、总结、传承、弘扬与发展。
2、获得学历、学位情况。
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管理局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高徒
1978年9月-1981年6月 新乡医学院医疗专业
1985年9月-1989年7月 光明骨伤科函院在职学习
1996年9月-2000年6月 参加全国中医本科自学考试学习
1994年11月-1997年10月 省“两厅一局”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1997年4月-2000年12月 国家“两部一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3、担任相关行政、技术职务,学术兼职情况。
现任洛阳正骨医院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导,中华中医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委员。
二、教学科研情况
1、教学情况:
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2002年被聘为河南中医学院骨伤专业硕士导师以来,指导硕士研究生9名,已毕业5名,其中3名被省级三级甲等骨专科医院录用,两名在读在职博士。
2、从事科研情况
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箸书五部,获得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
“平乐郭氏正骨经验整理研究”《平乐正骨》 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康莱特杯"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平乐郭氏正骨外洗药消肿活血散的研究” 2002年获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撬式架固定治疗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多中心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 2006年获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国家中医管理局推广项目
郭维淮经验方“活血通利汤”的研究 2011年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
“活血灵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1年获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3、目前在研课题:
1)平乐正骨外固定器的改良创新与系统研究开发,2011年河南省中医骨伤工程技术中心项目。
2)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术的系统研究与开发,2011年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4、主要研究方向:
①骨关节病②脊柱关节病③骨质疏松症与骨健康
三、近五年发表论文、专著情况,可列举3-5篇代表作。
1.活血灵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山东医药,2011,51(24):56-57
2.洛阳正骨传统方药活血灵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3):21-22
3.人参皂苷Rg1、Rb1对体外培养膝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32-34
4.《平乐正骨郭维淮》2008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5.《洛阳平乐正骨》 2008年3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