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研究员)

时间:2024-04-13 15:22:05编辑:小简

何斌(研究员)的个人简介

何斌,男,硕士,研究员,广西大学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湖北农业科学》(核心期刊)特约编委,我国林业科技领域权威期刊《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以及《生态环境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主要从事森林土壤、林木营养、森林培育和森林生态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国家级)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30多项国家、省部和地厅级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池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林业科学》、《生态学报》、《植物营养和肥料学报》、《土壤学报》、《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其中国内一级学报论文14篇,核心期刊论文60篇。目前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和广西重大林业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参加地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0多项。

百度名片

何斌

男 硕士硕士生导师 广西大学林学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

森林土壤;森林生态;森林培育

个人简介

何斌,男,硕士,研究员,广西大学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湖北农业科学》(核心期刊)特约编委,我国林业科技领域权威期刊《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以及《生态环境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主要从事森林土壤、林木营养、森林培育和森林生态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国家级)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30多项国家、省部和地厅级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池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林业科学》、《生态学报》、《植物营养和肥料学报》、《土壤学报》、《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其中国内一级学报论文14篇,核心期刊论文60篇。目前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和广西重大林业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参加地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0多项。

学术研究

目前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桉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演变特征及机制研究”(2012.01-2015.12,项目编号:31160152,经费51万元),项目主持人

2、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国家级)“秃杉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2009.10-2013.12,项目编号:[2009]TG06,经费100万元),项目主持人

3、广西重大林业科技项目“秃杉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5-2016.5,项目编号:桂林科字[2010]第07号,经费50万元),项目主持人

4、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桉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作用及其演变过程的研究”(2010.01-2012.12,项目编号:ZR(2009)-02,经费5万元),项目主持人

5、横向课题“秃杉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5-2016.12),项目主持人

6、横向课题“人工林经营观测样地土壤监测分析”(2011),项目主持人

7、广西重大林业科技项目“广西桉树新型多功能肥料研制与示范”(2010.5-2016.5,项目编号:桂林科字[2010]第06号),主要参加(排名第二,子课题负责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水质演变过程与机理”(2009.1-2011.12,项目编号:40861025),主要参加

9、国家科技支撑子课题“喀斯特峰丛洼地林种优化配置技术与示范”(2011.01-2015.12,项目编号:2011BAC09B02),主要参加

10、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国家级)“广西马山县石山(石灰岩)地区造林绿化优良速生树种栽培技术推广示范”(2010.10-2013.12,项目编号:2010]TK46),主要参加

11、广西重大林业科技项目“广西主要人工林生态功能研究”(2009.1-2011.12,项目编号:桂林科字[2009]第8号),主要参加

12、广西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退化杉木林地替代树种――秃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示范”(2008.9-2010.12,项目编号:桂科转0896002-11),主要参加

13、广西科学基金项目“不同经营模式桉树人工林土壤酚类物质作用机理研究”(2009.3-2012.3,项目编号:桂科自0991035),主要参加

14、广西重大林业科技项目“小桐子良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009.1-2012.12,项目编号:桂林科字[2009]第15号),主要参加

15、广西“十一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西南桦短周期用材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2007-2012,项目编号:林科字[2007]第15号),主要参加

16、广西“十一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降香黄檀引种栽培技术研究”(2007-2012,项目编号:林科字[2007]第23号),主要参加

17、广西教育厅科技基金项目“西南桦苗期早期选优及苗木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2008-2011,项目编号:桂教科研[2007]第26号),主要参加

18、广西“十一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柳沙大径材经营技术及木材综合利用研究”(2010.8-2012.8,项目编号:林科字[2010]第23号),主要参加

19、广西“十一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珍贵及乡土树种研究”(2010.6- 2015.6),参加

20、广西教育厅科技基金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动态规律的研究”(2008-2011,项目编号:200809LX142),主要参加

21、横向项目“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造林项目环境监测与评价”(2006-2012),主要参加

22、横向项目“高峰林场林业科技园珍贵及乡土树种试验研究”(2009-2014),主要参加

23、横向项目“火力楠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木材材性研究”(2009.10-2011.12),主要参加

24、横向项目“维林林业科技园试验示范区建设”(2008.10-2013.10),主要参加

25、横向项目“广西桉树人工林施肥试验项目”(2009.9-2011.9),主要参加

2000年以来已完成科研项目

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良种桉、相思树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土壤碳循环规律与调控”(2006.5-2009.4,项目编号:桂科自:0600018,经费4万元),项目主持人

2、广西教育厅科研基金“良种桉、相思树速丰林凋落物性质及其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2008-2010,项目编号:桂教科研[2006]26号,经费4万元),项目主持人

3、广西大学谭锦球青年科学基金“八角林分营养元素时空特征研究”(2002.1-2004.12,项目编号:X022044),项目主持人

4、横向课题 “良种桉、相思树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土壤碳循环规律与调控”(2008.08-209.12,经费10万元),项目主持人

5、广西“十五”科学研究项目“杉木连栽迹地更新树种―秃杉引种栽培技术研究”(2001-2006,项目编号:桂林科字[2001]17号),负责林分生产力和营养特性等子课题(该项目获得2008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9年河池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6、广西“十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相思树人工林综合技术研究”(2002-2007,项目编号:“十五”林科字[2010]第59号),负责土壤肥力、林木营养特征等子课题(该项目获得2009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7、广西“十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厚荚相思、尾巨桉人工林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与监测”(2002-2006,项目编号:”十五”[2002]66号),主要参加(该项目已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分课题“三峡库区削落带脆弱性评价与生态保护模式”(2008-2010,经费10万元,项目编号:2006BAC 10B01 -1),主要参加

9、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子课题“长角豆树种栽培技术引进”(2002-2004),主要参加

10、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子课题“人工复层林经营技术的引进“(2005-2008,项目编号:2005-4-03),主要参加

1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短周期工业用材林速生桉化感作用机理研究“(2007.5-2010.4,项目编号:桂科自0628018),主要参加

12、广西“十一五”林业科学科学研究项目“短周期工业用材林速生桉化感作用及混交模式”(2007-2010,项目编号:林科字[2007]第22号),主要参加

13、广西“十一五”林业科学科学研究项目“人工复层林经营技术的研究”(2005.8-2010.8,项目编号:“十一五”林科字[2006),主要参加

14、广西教育厅科技基金项目“南宁市主要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2007-2009桂教科研[2006]26号),主要参加

15、中韩合作项目“大气污染对森林影响”(1997-2004),主要参加

16、横向项目“桉树环境风险评估示范研究”(2008.3-2009.8),主要参加

17、横向项目“桉树林种植农药、化肥施用情况抽样调查研究”(2009.3-2009.12),主要参加

18、横向项目“广西国营钦廉林场桉树高产高效试验示范林”(2006-2009),主要参加

19、横向项目“星岛湖生态悠休闲旅游与林业科技综合示范园”(2007-2009),主要参加

20、横向项目“木论自然保护区气象水分生态监测”(2005-2010),主要参加

21、横向项目“河池市大山塘林场营林现状调查及其经营策略”(2009),主要参加(负责林地土壤调查与分析),主要参加

22、横向项目“广西三匹虎自然保护区科学初步考察”(2009),主要参加

论文论著

1 何斌.桑色素――乳化剂OP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广西化工,1997,26(3):45-48.

2 何斌.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1,21(2):161-164.

3 何斌.桑色素吐温--20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中国环境监测(核心期刊),1997,13(3):28-30.

4 何斌,温远光,袁霞,梁宏温.广西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林业科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2,38(2):21-26. 阅览/下载

5 何斌,温远光,梁宏温,刘世荣.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2,28(5):518-524. 阅览/下载

6 何斌,刘运华,余浩光,秦武明,韦善华,蔡树威.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与贮量.林业科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9,45(2):6-11. 阅览/下载

7 何斌,温远光,刘世荣,和太平.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腐殖质组成与特性的研究.土壤学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6,43(3):517-520. 阅览/下载

8 何斌,秦武明,戴军,刘 峰,黄勇.马占相思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水源涵养功能及其价值研究.水土保持学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6,20(5);5-8. 阅览/下载

9 何斌,贾黎明,金大刚,秦武明.广西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林业科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7,43(5):10-16. 阅览/下载

10 何斌,秦武明,余浩光,刘运华,覃林,覃永华.不同年龄阶段马占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生态学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7,27(12):5158-5167. 阅览/下载

11秦武明,何斌*,覃世赢,黄世方,莫雅芳,覃永华.厚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7,21(4):21-25. 阅览/下载

12 何斌,黄恒川,黄承标,黄海仲,吴庆标.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的研究.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23(5):903-910. 阅览/下载

13 何斌,黄承标,秦武明,刘运华,苏有文,施福军.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9,23(2):71-73,94. 阅览/下载

14 王凌晖,何斌.马占相思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林业科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9,45(5):27-33. 阅览/下载

15 何斌,黄寿先,招礼军,陈玉萍,荣薏,罗柳娟.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林业科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9,45(9):151-157. 阅览/下载

16 何斌,温远光,刘世荣.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演替阶段的土壤化学性质.广西科学,2001,21(2):148-151,160. 阅览/下载

17 何斌,袁霞,刘运华,翟新翠,莫雅芳,黄晓梅.马尾松采伐迹地炼山前后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核心期刊),2002,21(3):216-219. 阅览/下载

18 黄承标,何斌,梁怀军.尾叶桉人工林取代灌草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19(4):215-220.

19 何斌.硫氰酸盐-吐温-60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铁.茶叶,1996,(4):34-35.

20 何斌.硫氰酸钾--邻菲罗啉-吐温-20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的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核心期刊),1997,3(2):66-71.

21温远光,梁宏温,招礼军,周敏毅,何斌,等.尾叶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核心期刊),2000,8(2):123-127.

22 梁伟克,何斌*.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核心期刊),2000,19(2):97-100.

23 袁霞,何斌*.邻苯三酚红-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农业样品中铁.化工技术与开发,2002,31(3):41-43.

24 梁宏温,温远光,何斌,刘世荣,尚鹤,安家成,韦仲烈.柳州市酸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核心期刊),2002,21(4):261-265.

25 袁霞,何斌*.氨气敏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土壤脲酶活性.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核心期刊),2003,22(1):50-53.

26 何斌.湿地松、杉木林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差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2,22(6):11-13. 阅览/下载

27 何斌,黎跃,王凌晖.八角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3,(6):63-66. 阅览/下载

28 袁霞,何斌*.八角林地土壤酶和速效养分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分析.经济林研究(核心期刊),2004,22(2):10-13. 阅览/下载

29 何斌,刘运华,陆志科,戴军.肉桂人工林土壤速效养分与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经济林研究(核心期刊),2004,22(3):1-4. 阅览/下载

30 何斌,黄寿先,梁机,黎跃.八角林生长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5,20(1):34-37 阅览/下载

31 覃世赢,秦武明,何斌.不同整地方式对厚荚相思幼林生长与经济效益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2005,34(2):98-100.

32 袁霞,何斌*.乳化剂OP增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微量铜.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34(5):28-29.

33 He Bin,Qin Wuming,Dai Juen,Wu Qingbiao. Function and value of the water conservation in different age classes of Acacia mangium plantations. 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2007,2(4):443-447.

34 何斌,黄寿先,庄嘉,覃永华.乳化剂OP增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土壤有效铜、锌.土壤通报(核心期刊),2007,38(2):415-416.

35秦武明,何斌,余浩光,陈文军.马占相思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物生产力.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7,27(1):22-24. 阅览/下载

36 何斌,秦武明,刘运华,等.马占相思人工林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7,35(1):35-37. 阅览/下载

37 刘运华,何斌*.肉桂人工林叶片营养元素季节累积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核心期刊),2007,26(增刊):103-107.

38 陈文军,熊英,黄世芳,潘梅花,何斌,黄承标.两种速生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生态分布与养分状况的研究.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核心期刊),2007,26(增刊):107-112.

39 何斌,秦武明,黄小凤.表面活性剂OP增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中微量铜、锌.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核心期刊),2008,44(3):221-223.

40秦武明,何斌,覃世赢.厚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8,23(2):17-20.

41 谢伟东,温远光,梁宏温,李信贤,何斌,钟景兵,廖桂声,刘珏.广西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防护林科技,2008(9):6-8.

42 Lu Zhike,Li Shen,Diao Hailin He Bin.1-[3-(2-Naphthyl)-5-(3,4,5-trimethoxyphenyl) -4,5- dihydro-1H-pyrazol-1-yl]ethanone. Acta Crystallograp- hica Section E2008,E64, o1638

43 He Bin,Wen Yuanguang,Liu Shirong. Comparison on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generation plantation ecosystem of Eucalyptus. Abstracts of Eco- Summit 2007,Hold by Ec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Elsevier,2007,111.

44 何斌,刁海林,黄恒川,黄承标,黄海仲,曹明,韦明宝.秃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8,36(9):17-18,27. 阅览/下载

45 荣薏,何斌*,黄恒川,黄海仲,樊东函,陈玉萍,韦中绵.桂西北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核心期刊),2008,27(4):451-455.

46 何斌,温远光,周敏毅.新栽培区尾叶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8,28(5):11-15. 阅览/下载

47秦武明,何斌,韦善华,蔡树威,覃永华.厚荚相思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 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8,(32):14089-14092.

48 何斌,黄恒川,曹明,黄承标,蒙跃环,荣薏,陈玉萍.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33(1):69-73. 阅览/下载

49 何斌,余春和,王安武,李就鹏,陈玉萍,荣薏. 厚荚相思人工林碳素贮量及其空间分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2009,33(3):46-50 阅览/下载

50 苏有文,何斌*,张伟.尾巨桉人工幼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9,37(26):1273-1275.

51 何斌.杉木二代林微量元素积累的动态特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37(4):5-7. 阅览/下载

52 何斌,吴庆标,黄秀英,张丽琼,崔娟梅,李书玲,梁志诚,莫柳园.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37(7):36-38. 阅览/下载

53 陈玉萍,何斌*,蒙跃环,曹明,韦家国,荣薏.第二代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的动态特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29(3):16-20. 阅览/下载

54 荣薏,何斌*,秦武明,赵绍文,罗柳娟,陈玉萍,覃世赢.厚荚相思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37(12):30-34.

55 邓荣艳,黄承标,何斌,黄光银,黄勇,戴军.2 种短周期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研究.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25(2):127-129.

56 黄承标,吴仁宏,何斌,曹雄亮,黎家春.何斌.三匹虎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西部林业科学,2009,38(3):16-21.

57 谭触灵,何斌*.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2009,(32):17166-17168. 阅览/下载

58 何斌,罗柳娟,梁机,邓荣艳,刁海林,陈玉萍,荣薏.速生阶段秃杉和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福建林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9,30(1):77-80. 阅览/下载

59 阳永泉,温远光,何斌,梁宏温,朱宏光.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差异.林业科技开发,2010(2):31-33.

60 何斌,韦善华,秦武明,等.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南宁,2009

61 陈玉萍,何斌*,秦武明,等.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南宁,2009

62 荣薏,何斌*,秦武明.尾巨桉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南宁,2009

63 何斌.铜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植物中微量铜的探讨.广西农学院学报,1992,11(2):37-40.

64 何斌.植物氮磷钾的自控远红外快速联合消化和测定法.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核心期刊),1992,28(4):41-42.

65 何斌.甲醛掩蔽铵离子--钾电极法快速测定植物中全钾.广西农学院学报,1992,11(4):43-46.

66 何斌.锌-双硫腙-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水相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锌.干旱环境监测,1993,7(4):199-202.

67 何斌.孔雀绿-磷钼杂多酸缔合物光度法直接测定水中微量磷.第三届光谱仪器与分析监测学术交流会1992.10

68 何斌.孔雀绿-磷钼杂多酸缔合物光度法直接测定水中微量磷.土壤通报(核心期刊),1993,24(5):236-237.

69 何斌.乳化剂OP存在下铜试剂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微量铜.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4(4):317-340.

70 何斌.吐温-20存在下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广西化工,1995,24(4):26-29.

71 何斌. 巯基棉富集分离-吐温80-OP水相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铜.干旱环境与监测,1996,10(2):102-107.

72 何斌,梁机.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乙醇高灵敏度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和土壤水中铝.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5(2):151-155.

73 何斌.铜(II)-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乳化剂OP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效铜.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1):42-46.

74 何斌.铜试剂-吐温-20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微量铜.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核心期刊),1996,2(2):175-180.

75 何斌.乙醇存在下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高灵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5(4):323-327.

76 何斌,杨炳强,李大南,李志先.乳化剂OP和邻菲罗啉存在下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效铁和植物中铁.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4):215-218.

77 何斌.秃杉人工林速生阶段的碳库与碳吸存.山地学报(核心期刊),2009,27(4):427-432. 阅览/下载

78 何斌.偶氮氯膦-Ⅰ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钙和镁.光谱仪器与分析 1991(1):20-21.

79 何斌.自控远红外消化-氨电极法测定植物中全氮量.化学传感器,1991,11(4):81-84.

80 梁伟克,何斌*.肉桂林幼林生物量与营养元素分布研究.广西科学院学报,1999,15(4):164-169.

81 何斌.巯基棉富集分离-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粮食中的铜、铅、镉.中国化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光谱学会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分析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武汉):1996,5.

社会兼职

《湖北农业科学》特约编委

上一篇:何松亭

下一篇:洪百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