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缵宗的个人简介
胡缵宗(1480-1560年),字世甫,原字孝 思,号可泉,别号鸟鼠山人,秦安县兴国镇人。他的祖父、父亲两代曾为官宦。祖父胡连,字大用,以国子生拜畿内南皮县知县,肇迹冠裳,导源诗礼,粤宰钜邑,学道爱人。特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亲胡士济,字泽民,排行第五。因学识渊博,曾任四川双流县学谕。封南京吏部郎中事员外郎,明经宅俊,初为儒师,清介甘贫,诲迪靡懈,天厚其世,笃生伟人。特加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人物简介
胡缵宗(1480-1560年),字世甫,原字孝 思,号可泉,别号鸟鼠山人,秦安县兴国镇人。他的祖父、父亲两代曾为官宦。祖父胡连,字大用,以国子生拜畿内南皮县知县,肇迹冠裳,导源诗礼,粤宰钜邑,学道爱人。特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亲胡士济,字泽民,排行第五。因学识渊博,曾任四川双流县学谕。封南京吏部郎中事员外郎,明经宅俊,初为儒师,清介甘贫,诲迪靡懈,天厚其世,笃生伟人。特加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人物生平
胡缵宗,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在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屈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系胡缵宗之遒劲刚健之书。
人物概述
明嘉靖十八年(1539)的冬天。对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胡缵宗来说,是一个酷烈的冬天,这年,距他不阿权贵、为民请命、上疏弹动横恣山东的鲁王仅三年,距他总理河道、开考城(今河南兰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旧德(今河南商丘县)、瞧州(今河南瞧县)的水患不到一年。这年,中原地区遍遭饥荒,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经他东奔西走,历尽苦辛,向朝廷请得贩灾银款20万两,河南百姓幸得饱暖。也是这年,河南巡抚官署失火,将符救也烧了,因之,他被免去官职,踏上了永别仕途、西归故里的漫漫长路。这年,他六十岁。
“六十而知天命”。这年冬天的长风和浓云是否在胡缵宗内留下了什么暗示,当初升的阳光逼近他日渐苍老和衰竭的面当他把目光投向西归路上的重重群山时,他的内心是否涌动着潮的悲伦?
“他乡万里关河渡,逆旅千山风雨秋。”(胡缵宗《哭内》)二十九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三十九岁,升任郎中。四十岁,任安庆府(今安徽省安庆市)知府,至六十岁这年冬天,先后任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苏州知府、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河南左布政使、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在三十一年的官任期间,“礼民爱士,著于一时”、“廉洁辩治,名与况钟须玩”,在调任苏州知府离开安庆时,安庆百姓“举辕垂涕所遏之者以万计”……“君不见绝代李广丰封侯,君不见刘才高翻下弟。君不见贾谊白首埋长沙,君不见屈平《离骚》空洒涕。……”(胡缵宗《君不见行赠朱士光太守》)“人皆曰:u2018仕途,畏途也u2019。予不以为然;及人仕,始知之。吁:可畏也!”(胡缵宗《愿学编》)
胡缵宗正是以他为官三卜多年的亲眼所见,在这年冬天返回故乡――甘肃秦安的路上,省检自己大半生历程,从而借感命运的多变与无奈,仕宦途中的险恶与阴冷,便将自己的余年,定位在“开阁著书”这一朝向内心的人生坐标上。
陇山的黄土给了他前半生的耿直、果敢和刚毅,陇右的渭水和蓝天也同样给了他后半生的灵秀和丰盈。六十岁以前,大地湾的和风陪他走在了坎坎坷坷、反复无常的人生险途;六十岁以后,女蜗的子民们用宽厚和憨直的微笑将两鬃白霜、风尘仆仆的他接回。而两者的合一,便是体现在他于这年始开始的,以淡泊的心境、丰厚的阅历以及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为支柱,在精神世界的畅游(诗歌、书法、史志等创作),形成激昂悲壮、关注民生。疾苦、感情炽烈但又决无抚媚之态的独特风致。嘉靖三十五年(1560)九月初三,是胡缵宗辞世之日。是,他八十一岁。在家乡的山山水水映照下的这二十一年里,他享了天伦人情之美,也畅饮了思想和精神的琼浆。此时此刻的,应该是最幸福的。留在他身后的《鸟鼠山人集》18卷,《拟涯翁拟石乐府》、《拟汉乐府》4卷以上的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录》、《愿学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集
传》、《渎子录》等著书,足以等身。也正是这些多属于他晚年所创作的作品,使得他成为明代甘肃作家中声望不蜚者。是命运对一个心智卓群之人最为巨大的回报。在溢目之际,他该为他的这种人生关口毅然决然的选择而自豪和释然。
缀补:胡缕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号可泉,又别号鸟鼠山人。明巩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白建平)
人物事件
二十九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三十九岁,升任郎中。四十岁,任安庆府(今安徽省安庆市)知府,至六十岁这年冬天,先后任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苏州知府、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河南左布政使、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在三十一年的官任期间,“礼民爱士,著于一时”、“廉洁辩治,名与况钟须玩”,在调任苏州知府离开安庆时,安庆百姓“举辕垂涕所遏之者以万计”……
轶事典故
明嘉靖十八年(1539)的冬天。对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胡缵宗来说,是一个酷烈的冬天,这年,距他不阿权贵、为民请命、上疏弹动横恣山东的鲁王仅三年,距他总理河道、开考城(今河南兰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旧德(今河南商丘县)、瞧州(今河南瞧县)的水患不到一年。这年,中原地区遍遭饥荒,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经他东奔西走,历尽苦辛,向朝廷请得贩灾银款20万两,河南百姓幸得饱暖。也是这年,河南巡抚官署失火,将符救也烧了,因之,他被免去官职,踏上了永别仕途、西归故里的漫漫长路。这年,他六十岁。“六十而知天命”。这年冬天的长风和浓云是否在胡缵宗内留下了什么暗示,当初升的阳光逼近他日渐苍老和衰竭的面当他把目光投向西归路上的重重群山时,他的内心是否涌动着潮的悲伦?
胡缵宗正是以他为官三卜多年的亲眼所见,在这年冬天返回故乡――甘肃秦安的路上,省检自己大半生历程,从而借感命运的多变与无奈,仕宦途中的险恶与阴冷,便将自己的余年,定位在“开阁著书”这一朝向内心的人生坐标上。陇山的黄土给了他前半生的耿直、果敢和刚毅,陇右的渭水和蓝天也同样给了他后半生的灵秀和丰盈。六十岁以前,大地湾的和风陪他走在了坎坎坷坷、反复无常的人生险途;六十岁以后,女蜗的子民们用宽厚和憨直的微笑将两鬃白霜、风尘仆仆的他接回。而两者的合一,便是体现在他于这年始开始的,以淡泊的心境、丰厚的阅历以及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为支柱,在精神世界的畅游(诗歌、书法、史志等创作),形成激昂悲壮、关注民生。疾苦、感情炽烈但又决无抚媚之态的独特风致。
嘉靖三十五年(1560)九月初三,是胡缵宗辞世之日。是年,他八十一岁。在家乡的山山水水映照下的这二十一年里,他享了天伦人情之美,也畅饮了思想和精神的琼浆。此时此刻的,应该是最幸福的。留在他身后的《鸟鼠山人集》18卷,《拟涯翁拟石乐府》、《拟汉乐府》4卷以上的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录》、《愿学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集传》、《渎子录》等著书,足以等身。也正是这些多属于他晚年所创作的作品,使得他成为明代甘肃作家中声望不蜚者。是命运对一个心智卓群之人最为巨大的回报。在溢目之际,他该为他的这种人生关口毅然决然的选择而自豪和释然。
楹联窥斑
楹联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讲究骈俪对仗,音调铿锵,节奏优美,融散文气势与韵文的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
明代名臣胡缵宗累官至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系一代循吏。其书法刚健遒劲,酣畅淋漓,山东曲阜孔庙第一坊“金声玉振”、江苏镇江摩崖“海不扬波”、天水伏羲庙“与天地准”等皆其手笔。其文章导源六经,肆从秦汉,着述颇丰,见载于《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其诗歌激昂悲壮,讽喻权奸,呐喊民苦,别有风格。其楹联至今存着无多,真是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天水甘谷县水门巷张氏现存有其大作一幅,系嘉靖年间为甘谷进士张镗所撰,上下联共76字,古朴敦厚,节奏明快,尤显雅意。
上联:世德积培,孙有父有祖,祖复有父,复有祖,同堂继美竞承先,乐俱庆,乐重庆,且乐重庆,重庆,重重庆;
下联:天恩笃佑,祖贻子贻孙,孙还贻子,还贻孙,聚首言欢互启后,歌宜男,歌多男,更歌多男,多男,多多男。
父母俱存,曰“俱庆”;祖与父俱存,曰“重庆”;过去祝颂妇人多子为“宜男”;“多男”典出《诗经》、《庄子》,指人多子,人丁兴盛。张镗系横渠先生后裔,官四川巫山知县,德才知名于世,关心民间疾苦,与胡缵宗交颇洽。胡缵宗曾书“金玉满堂”红底金字匾额赠之。此联配于甘肃甘谷水门巷张氏南宅“五世同堂”匾额之下。道出了张氏盛德深仁、文风通行、承先启后、薪火相传,如金似玉之人才满堂盈座的家风家貌。充满喜庆吉祥的气息和韵味。上下联对仗工稳,富有节奏,用典娴雅。读来琅琅上口,耐人寻味。由是可窥胡缵宗楹联之一斑,于平淡之中蕴藉着奇妙和深意。
作品一览
作品总汇《鸟鼠山人集》18卷,《拟涯翁拟石乐府》、《拟汉乐府》4卷(以上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录》、《愿学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集传》、《渎子录》
名句摘抄“他乡万里关河渡,逆旅千山风雨秋。”(胡缵宗《哭内》)
“君不见绝代李广丰封侯,君不见刘才高翻下弟。君不见贾谊白首埋长沙,君不见屈平《离骚》空洒涕。……”(胡缵宗《君不见行赠朱士光太守》)
“人皆曰:u2018仕途,畏途也u2019。予不以为然;及人仕,始知之。吁:可畏也!”(胡缵宗《愿学编》)
史籍记载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由检讨出为嘉定判官。历迁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改河南,俱有政绩。时世宗喜告吁,为仇人所诬,革职归。筑室著书。缵宗之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
历史评价
“礼民爱士,著于一时”、“廉洁辩治,名与况钟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