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蕴龙

时间:2024-04-06 02:53:09编辑:小简

何蕴龙的个人简介

何蕴龙,男,1964年2月出生,1983年于成都科技大学水利系,水工结构专业毕业;1993年获得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获得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后;曾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副教授;2000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水利系,水工结构专业,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3年7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7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 1983年7月―1985年5月,水电部第十四工程局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建设工地。二公司右岸工程队副队长兼技术主管

2. 1985年5月―1990年9月,四川省自贡市水电勘测设计院,水工设计室主任

3. 1996年9月――1998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后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碾压混凝土坝抗震研究及面板堆石坝仿真分析》

4. 1997年9月――2000年7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副教授

5. 1998年9月――2000年7月,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二站博士后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水工结构随机抗震、温度控制及渗流分析理论和应用研究》

6. 2000年7月――现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7. 2002年7月――现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博士生导师

8. 2002年8月――2002年12月,日本国家土木研究所,坝工技术学术交流

9. 2003年8月――2004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DEAS,国际著名固体力学大师JAMES. R. RICE教授课题组,访问学者。

学术研究方向

1. 大坝抗震 2. HARDFILL筑坝技术 3. 面板堆石坝三维静、动力仿真分析 4. 大坝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仿真分析 5. 大坝三维渗流场分析 6. 大坝随机地震动力分析 7. 大坝静、动力可靠度 8. 大坝安全度和极限承载能力 9. 薄拱坝泄洪诱发振动 10.土坝与混凝土坝接头技术 11. 大坝断裂理论

主要研究成果

(1)研究提出了胶凝砂砾石材料的非线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已成功应用于100m级胶凝砂砾石坝坝体应力和变形规律分析。(2)研究了胶凝砂砾石坝坝体工作性态和坝基应力、变形规律,基本探明了该坝可采用低强度筑坝材料和对地基要求低的理论原理,获得了坝体应力和坝基应力计算的弹性理论解。(3)研究了胶凝砂砾石坝抗震性能,推导了胶凝砂砾石坝自由振动和坝基谐波激振问题的弹性理论解。(4)开展了胶凝砂砾石破坏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胶凝砂砾石坝的破坏模式。(5)研究提出了胶凝砂砾石坝的设计理念、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6)研究了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地基上250m级高堆石坝防渗体系的抗震安全性,提出了地基混凝土防渗墙与堆石坝坝体防渗心墙连接结构抗震优化设计方案。(7)研究提出了覆盖层地基上高堆石坝抗震加固措施。

获得荣誉

(1)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51工程”被确定为首批“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碾压混凝土高重力坝的静、动力安全度分析”获国家电力总公司(部级)199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3)“岩质边坡施工爆破振动加速度近似计算方法”获湖北省1998年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排名第1。

(4)“岩石边坡地震作用近似计算方法”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5)“李家峡层状岩质高边坡开挖爆破振动效应及动力稳定分析”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9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

(6)“SIMULATION ANALYSIS OF HIGH CFRD”获湖北省2000年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

(7)“重力坝地震动力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获湖北省2000年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1。

上一篇:公孙援

下一篇:何强(武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