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平子

时间:2024-04-02 19:21:40编辑:小简

韩平子的个人简介

韩平子,汉族,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宣子韩起之子。承袭父亲韩宣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定公,率领韩氏迁居平阳。韩贞子死后,儿子韩简子韩不信继位。

基本资料

姓名:韩平子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时代:春秋时期

籍贯:不详

民族:汉族

身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

来源:史记

个人简介

韩平子,名须,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宣子韩起之子。承袭父亲韩宣子担任韩氏的领袖,仕晋定公,率领韩氏迁居平阳。韩贞子死后,儿子韩简子韩不信继位。

韩姓起源

一、黄帝传承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以国为姓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管、蔡、J、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丰、郇,文之昭也。⒔⒂Α⒑⑽渲乱病V芄┓址馕渫踔佑诤罩卮裆轿骱咏蚨薄5μ酰辉诖呵锸逼诒唤稹:龉螅吮阋院铡

三、曲沃桓叔之后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于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四、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于赵。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颍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五、出大汗氏改姓为韩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韩愈之祖韩耆自赫连出丐降于北魏,其先祖属于匈奴,所以韩愈不可能附籍颍川、南阳的韩姓而自谓郡望河北昌黎。

六、异国韩姓汉武帝时获直侯韩陶为朝鲜人,唐宪宗飞龙卫士韩志和系倭国人。七、以少数民族复姓所改姓为韩。如后魏时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明甘肃临夏土司改“可汗”氏为韩姓,赐元人实哈塔为韩姓;清满州八旗“罕札氏”取“罕”与“韩”谐音,改韩姓;甘肃循化厅土司,撒拉回人,取韩为族姓;锡伯族哈什胡里氏、韩吉利氏、韩亚喇氏,均改汉姓韩氏;黑龙江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韩部落取汉姓韩为姓;彝族安韩氏省掉“安”改为单姓韩等。今回、保安、土家、达斡尔、苗、蒙古、壮、白、黎等民族均有韩姓。

所处朝代

东周开始,周王朝由强盛转弱,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代。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上一篇:黄自强(艺术家)

下一篇:郭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