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平的个人简介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2003.10-2004.03 美国Emory大学、Florida大学,访问学者
1995.09-2000.07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1987.09-1991.07复旦大学,理学学士
研究方向
儿童发展与教育
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
幼儿园玩教具配备与评估
社会兼职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
2009-2012 视频媒介环境中年幼儿童的学习(09YJA8800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2008-2009 学前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政策之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部委托课题子课题
2008-2009 基于电子白板的幼儿园课程素材资源库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横向课题
2007-2009 早期学习标准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985“教师教育平台建设”项目细化课题
2005-2007 学前儿童的视频经验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5-2007 智能互动玩具及游戏的未来发展与产品开发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横向课题
2005-2006 学龄前儿童音频资源库框架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横向课题
2003-2005 早期儿童计算机经验的现实转化能力及影响因素
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科研项目
2003-2005 早期儿童视觉表征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211子项目“认知过程与认知发展”细化课题
2002-2004 信息技术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2001-2003 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学习机制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
2006-200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一般课题(课题组成员)
2006-2009 学前教育机构(托、幼)设施设备的配置与使用评估标准的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
2006-2008 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组成员)
2005-2007 中印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比较研究
香港政府RGC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
2001-2010 IBM KidSmart“小小探索者”项目
教育部与IBM公司合作项目 (课题组成员)
出版著作
郭力平著. 《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u201a 2007年.
郭力平编著.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u201a 2002年.
参编中国心理学会编. 《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 科学出版社u201a 2002年. (撰写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的结构).
杨治良u201a 郭力平u201a 王沛u201a 陈宁.《记忆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u201a 1999年.
Eleanor Reynolds著. 郭力平u201a 王希u201a 王隽等译. 《早期儿童教育指导――基于问题解决的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u201a 2007年.
James E. Johnson等著. 华爱华u201a 郭力平译. 《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u201a 2006年.
Philippe Rochat著. 郭力平u201a 郭琴u201a 许冰灵译. 《婴儿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u201a 2005年.
Scott A. Miller著. 郭力平u201a 邓赐平u201a 钱琴珍译. 《发展的研究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u201a 2004年.
发表论文
俞芳u201a 郭力平. 婴儿是天生的“数学家”. 学前教育(幼教版)u201a 2009; 12: 30-31.
徐启丽u201a 郭力平. 3-6岁儿童对于图画作者意图的理解. 心理科学u201a 2009; 32(6): 1333-1337.
郭力平u201a 俞芳. 婴儿是天生的“物理学家”. 学前教育(幼教版)u201a 2009; 7/8: 77-78.
王希u201a 郭力平. 学龄前儿童握笔姿势的发展性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2009; 32(3): 579-583.
Rochat Pu201a Dias M Du201a Liping Gu201a Broesch Tu201a Passos-Ferreira Cu201a Winning Au201a Berg B. Fairness in Distributive Justice by 3- and 5-Year-Olds Across Seven Cultur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u201a 2009u201a 40(3): 416-442.
孙慧妍u201a 郭力平. 婴儿大脑的发育. 学前教育(幼教版)u201a 2009; 3: 38-39.
郭力平u201a 孙慧妍. 为什么人类要“过早”地出生呢. 学前教育(幼教版)u201a 2009; 1: 46-47.
郭力平. 幼儿教育软件的评价研究.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u201a 2009; 1: 20-25.
钱琼u201a 孙慧妍u201a 郭力平. 2-4岁儿童借助标识物进行视频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 心理科学u201a 2009; 32(1): 93-97.
郭力平u201a 武玮u201a 孙慧妍. 早期学习标准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u201a 2008; 35(12): 49-54.
郭力平. 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冲突、融合及其启示.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u201a 2008; 10: 12-18.
郭力平u201a 徐启丽. 学龄前儿童关于图画作者意图的认知发展. 心理科学u201a 2008; 31(5): 1112-1116.
郭力平u201a 杨恒. 年幼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u201a 2008; 7: 79-83.
王隽u201a 郭力平u201a 孙慧妍. 城乡结合部0~3岁儿童接触视频媒介的调查.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u201a 2008; 5: 46-51.
郭力平u201a 许冰灵. 幼儿对于图画作者情绪状态与其作品间关系的认知. 心理科学u201a 2007; 30(6): 332-1336.
Raou201a N.u201a Zhouu201a J.u201a Guou201a L.u201a Liuu201a Q. & Liu201a H. (2007). Patterns of Early Development among poor and rural Chinese and Indian childrenu201a poster on the Conference of Society of Research of Child Development (SRCD)u201a 2007.
郭力平u201a 钱琼. 2-3岁儿童对视频信息的理解. 心理科学u201a 2007; 30(4): 824-829.
葛晓穗u201a 郭力平. 5-6岁儿童策略运用的微观发生学研究.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u201a 2007; 5: 40-44.
李琳u201a 郭力平u201a 杜玉虎. 2-5岁儿童在不同情境中对“大”和“小”的理解. 心理科学u201a 2007; 30(1): 185-188.
郭力平u201a 颜婷婷. 4~6岁儿童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概念表征. 心理科学u201a 2006; 29(4): 574-579.
郭力平u201a 钱琼u201a 王隽u201a 曾智. 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u201a 2006; 6: 37-40.
钱琼u201a 郭力平. 儿童认知风格与游戏的相关研究综述.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u201a 2006; 5: 36-39.
郭力平u201a 徐启丽u201a 林琳. 2.5至7.5岁儿童关于图画作者能力特点的认知发展. 心理科学u201a 2005; 28(4): 1055-1059.
郭力平. 上海市0-6岁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的调查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u201a 2005; 7: 42-44.
郭力平u201a 王隽. 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人民教育u201a 2005; 11: 20-21.
郭力平u201a 林琳u201a 王晓蕾. 儿童关于图画作者年龄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u201a 2005; 21(2): 1-6.
颜婷婷u201a 郭力平. 论概念图在学前教育情境中的运用. 求实(增刊)u201a 2005: 267-268.
郭力平u201a 王晓蕾u201a 王顺妹等. 早期儿童关于图画与其所指物间关系的理解. 心理科学u201a 2005; 28(1): 61-65.
郭力平u201a 王晓蕾u201a 王顺妹. 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2004; 27(4): 850-854.
郭力平. 再认的心理模型的构建. 心理科学u201a 2004; 27(2): 333-336.
郭力平. 装扮游戏、心理理论、内隐学习――在早期教育中的思考. 学前教育(增刊)u201a 2003:140-144.
郭力平u201a 易进u201a 王雁. 幼儿教育软件评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u201a 2003:163-166.
张磊u201a 郭力平u201a 许蓓君. 儿童前瞻记忆的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2003; 26(6): 1123-1124u201a 1105.
郭力平u201a 李琳. 幼儿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上海教育科研u201a 2003; 9: 45-47.
郭力平u201a 冯君萍. 早期儿童的游戏与心理理论的发展. 心理科学u201a 2003; 26(5): 804-807.
赵晋全u201a 杨治良u201a 秦金亮u201a 郭力平. 前瞻记忆的自评和延时特点. 心理学报u201a 2003; 35(4): 455-460.
于开莲u201a 徐小龙u201a 郭力平. 计算机与早期儿童发展. 心理科学u201a 2003; 26(2): 337-340.
郭力平u201a 李琳. 幼儿园早期英语教育的思考. 幼儿教育u201a 2002; 247u201a 248(7u201a 8): 19-20.
郭力平u201a 张晔. 试论儿童装扮游戏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心理科学u201a 2002; 25(2): 228-230.
郭力平. 外显与内隐记忆的遗忘特点. 心理学报u201a 2002; 34(1): 29-35.
郭力平u201a 许冰灵u201a 李琳. 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心理科学u201a 2001;24(6): 749-751.
郭力平. 认知与情绪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局部知觉特征改变的影响. 心理科学u201a 2001; 24(3): 267-270.
杨治良u201a 郭力平. 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 心理科学u201a 2001; 24(3): 326-329.
郭力平. 内外控个体差异与外显、内隐记忆关系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u201a 2000; 32(4): 368-373.
郭力平u201a 杨治良. 关于再认双加工机制的实验――反应速度的影响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2000; 23(5): 567-570.
赵晋全u201a 郭力平. 前瞻性记忆研究评述 心理科学u201a 2000; 23(4): 466-469.
刘耀忠u201a 郭力平. 元记忆监测与人格维度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2000; 23(1): 20-23.
郭力平u201a 杨治良. 关于纯粹接触效应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1999; 22(5): 402-406.
郭力平. 抑郁症状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心理科学u201a 1999; 22(2): 171-173.
金勇u201a 郭力平. 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演进. 心理科学u201a 1998; 21(5): 465-466.
杨治良u201a 郭力平. 从任务分离范式到加工分离范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u201a 1998; 2: 81-83.
郭力平u201a 杨治良. 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1998; 21(4): 319-323.
刘耀忠u201a 郭力平. 标准记忆测验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心理科学u201a 1998; 21(2): 167-171.
杨治良u201a 郭力平. 关于记忆研究中再认指标选择的述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u201a 1998; 1: 74-80.
杨治良u201a 高桦u201a 郭力平. 社会认知具有更强的内隐性. 心理学报u201a 1998; 30(1): 1-6.
郭力平u201a 黄惠香. 抑郁学生的控制动机与控制知觉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1998; 21(1): 79-80.
郭力平. 论记忆错觉.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u201a 1997; 12(4): 38-42.
郭力平. 治疗失眠的几种仪器介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u201a 1997; 增刊(下): 130-132.
郭力平. 再认记忆测验中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 心理学报u201a 1997; 29(4): 365-371.
杨治良u201a 郭力平. 加工分离说的发展述评. 心理科学u201a 1997; 20(5): 441-445.
郭力平. 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与自我差异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u201a 1996; 19(6): 374-376.
学术获奖
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2009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首届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奖赛一等奖 2006年10月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第三作者) 2003年11月
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 三等奖 (第二作者) 2000年7月
相关人物
郭力平,女,汉族,195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副秘书长、省接待办公室主任,拟提任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