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的个人简介
韩安(1883-1961),字竹坪,安徽省巢县人。生于1883年1月17日,卒于1961年1月31日,享年78岁。林学家,中国近现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出国留学生中第一个林学硕士学位的获得者,中国最早的一位林学家出身的政府官员。简介
韩安于1898年就读于南京汇文书院,190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07年夏天赴美国深造,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 理学学士和林学硕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他历任 吉林省林业局和 东三省林务局主任、京汉 铁路局造林事务所所长等职;1922年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授兼林学科教务主任。次年,他接替 梁希,兼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他是最早在中国农业大学前身担任教授和林学科教务主任及森林系主任的学者之一。他为当时的森林系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近现代林业教育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后,他历任 察哈尔特别区实业厅厅长、绥远特别区实业厅厅长兼垦务总办、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省会 安庆市市长及教育厅厅长等职。1929年后,他历任 山东省青岛市 政府参事、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 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办事处主任、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 四川省建设厅 生产计划委员会农业组主任委员、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等职。
韩安年轻时立下攻读林学、绿化祖国的宏志,成为中国最早获取林业硕士学位的先行者。他参加编辑了中国第一份农林期刊――农林部出版的《农林公报》,并于1913年初在这份刊物上连载发表他所编译的《世界各国国有森林大势》一文,这是 中国人最早向国内介绍世界其它各国林业概况的科技文献。
1915年,当时的农商部总长周自齐采纳韩安、 凌道扬等人的倡议,在中国设立“ 植树节”,经“大总统”批准,于同年7月申令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规定每年这一天举行植树典礼,倡导 植树造林。国民政府时期依然推行不辍,但将日期改为每年3月12日,名称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
1917年夏,作为农商部佥事的韩安,提出营造水源林以护堤保路的建议。他在《造林防水意见》一文中阐述了水灾消长的原理,并向当局提出了忠告。1918年,他担任京汉铁路局造林事务所所长期间,为提供修筑铁路所需 枕木和 电线杆,营造大面积苗圃,开中国营造护路林之先河,为 中国铁路育苗、造林护路的一项创举。
1920年,他多次向冯玉祥陈述森林的重要作用,并促成冯玉祥领导的部队在鸡公山一带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一举措又开创了中国现代兵工造林的先河。20世纪40年代,他担任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后,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林业事业的发展。
韩安从事林业事业50余年,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为人气度宽宏,用人 兼收并容,没有门户偏见,自书一联:“科学精神,把事当事;民主精神,把人当人”,以此作为座右铭。
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
韩安早在清末就矢志研读林学,民国初年步入林政部门任职,毕生致力于 林业建设事业,50年如一日,是中国近代林业卓越的开拓者之一。韩安出身寒微,十余年刻苦攻读,考取公费出国留学,目睹“国中沿长江两岸皆童山濯濯,而日本则无山不青,有水皆绿”,因而立下攻读林学,绿化祖国的宏志,并成为中国最早获得林学硕士学衔的先行者。他于民国成立之初年学成归国,立即被 北洋政府农林部延揽入山林司担任要职,是当时中国最早的林业专家出身的林政官员之一。他参加编辑中国第一份农林期刊――农林部出版的《农林公报》,并于1913年初在这份刊物上连载他所编译的《世界各国国有森林大势》一文,这也是中国人最早向国内介绍各国林业概况的科技文献。
中国首次设置 植树节始于1915年。当时的农商部总长 周自齐采纳韩安、凌道扬、 裴义理等人的意见,认为“欧美各邦,植树有节,推行全国,成效维昭”,乃报经 大总统批准,于同年7月申令定每年 清明节为植树节。每年在这天举行植树典礼,倡导 植树造林。1916年4月6日的清明,在 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机关学校都要在植树节时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这项活动每年照例举行,持续多年,以后渐渐流于形式,成了具文。国民政府时期依然推行不辍,但将日期改在每年3月12日,名称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每年届期,行礼如仪,但收效甚微,几乎失去当初倡立植树节林界诸元老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