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

时间:2024-04-01 21:35:21编辑:小简

韩安的个人简介

韩安(1883-1961),字竹坪,安徽省巢县人。生于1883年1月17日,卒于1961年1月31日,享年78岁。林学家,中国近现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出国留学生中第一个林学硕士学位的获得者,中国最早的一位林学家出身的政府官员。

简介

韩安于1898年就读于南京汇文书院,190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07年夏天赴美国深造,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 理学学士和林学硕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他历任 吉林省林业局和 东三省林务局主任、京汉 铁路局造林事务所所长等职;1922年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授兼林学科教务主任。次年,他接替 梁希,兼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他是最早在中国农业大学前身担任教授和林学科教务主任及森林系主任的学者之一。他为当时的森林系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近现代林业教育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后,他历任 察哈尔特别区实业厅厅长、绥远特别区实业厅厅长兼垦务总办、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省会 安庆市市长及教育厅厅长等职。1929年后,他历任 山东省青岛市 政府参事、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 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办事处主任、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 四川省建设厅 生产计划委员会农业组主任委员、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等职。
韩安年轻时立下攻读林学、绿化祖国的宏志,成为中国最早获取林业硕士学位的先行者。他参加编辑了中国第一份农林期刊――农林部出版的《农林公报》,并于1913年初在这份刊物上连载发表他所编译的《世界各国国有森林大势》一文,这是 中国人最早向国内介绍世界其它各国林业概况的科技文献。
1915年,当时的农商部总长周自齐采纳韩安、 凌道扬等人的倡议,在中国设立“ 植树节”,经“大总统”批准,于同年7月申令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规定每年这一天举行植树典礼,倡导 植树造林。国民政府时期依然推行不辍,但将日期改为每年3月12日,名称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
1917年夏,作为农商部佥事的韩安,提出营造水源林以护堤保路的建议。他在《造林防水意见》一文中阐述了水灾消长的原理,并向当局提出了忠告。1918年,他担任京汉铁路局造林事务所所长期间,为提供修筑铁路所需 枕木和 电线杆,营造大面积苗圃,开中国营造护路林之先河,为 中国铁路育苗、造林护路的一项创举。
1920年,他多次向冯玉祥陈述森林的重要作用,并促成冯玉祥领导的部队在鸡公山一带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一举措又开创了中国现代兵工造林的先河。20世纪40年代,他担任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后,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林业事业的发展。
韩安从事林业事业50余年,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为人气度宽宏,用人 兼收并容,没有门户偏见,自书一联:“科学精神,把事当事;民主精神,把人当人”,以此作为座右铭。

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

韩安早在清末就矢志研读林学,民国初年步入林政部门任职,毕生致力于 林业建设事业,50年如一日,是中国近代林业卓越的开拓者之一。
韩安出身寒微,十余年刻苦攻读,考取公费出国留学,目睹“国中沿长江两岸皆童山濯濯,而日本则无山不青,有水皆绿”,因而立下攻读林学,绿化祖国的宏志,并成为中国最早获得林学硕士学衔的先行者。他于民国成立之初年学成归国,立即被 北洋政府农林部延揽入山林司担任要职,是当时中国最早的林业专家出身的林政官员之一。他参加编辑中国第一份农林期刊――农林部出版的《农林公报》,并于1913年初在这份刊物上连载他所编译的《世界各国国有森林大势》一文,这也是中国人最早向国内介绍各国林业概况的科技文献。
中国首次设置 植树节始于1915年。当时的农商部总长 周自齐采纳韩安、凌道扬、 裴义理等人的意见,认为“欧美各邦,植树有节,推行全国,成效维昭”,乃报经 大总统批准,于同年7月申令定每年 清明节为植树节。每年在这天举行植树典礼,倡导 植树造林。1916年4月6日的清明,在 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机关学校都要在植树节时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这项活动每年照例举行,持续多年,以后渐渐流于形式,成了具文。国民政府时期依然推行不辍,但将日期改在每年3月12日,名称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每年届期,行礼如仪,但收效甚微,几乎失去当初倡立植树节林界诸元老的本意。

抵制发放东三省森林

韩安在 北洋政府农林部任职不久,即被派往吉林林业局任主任,1913年夏又被调到 哈尔滨充任东三省林务局主任。农林部设置这两个局的主旨,在于“发放东三省森林”,借以获得发照押金的巨额收入。当时规定的“发放”办法由承领人自绘林场地图界址,出资承领,每领一份执照,只须缴纳几万元押金,便可承领天然森林二百方里,自行雇工采伐。韩安认为局方既无人往森林中实地勘测林界、林况,承领人便可随意扩大伐区范围,肆意滥伐无度,流弊无穷。他虽两次主持局务,但始终未曾签发一份执照,加以抵制。他请调回部后,力陈应予废止这项劣政,果被当政者采纳,使森林资源免遭恶运。

首创中国铁路造林事业

北洋政府交通部为谋自筹供应铁路所需 枕木、电杆,1918年决定设京汉 铁路局造林事务所,商调韩安任所长,并借用农商部英籍林务顾问波尔登协同筹办。经勘定,在河南 确山县属黄山坡及 信阳县南鸡公山李家寨一带,收购 荒山数万亩,开辟 苗圃25处,每处面积200亩,选择适宜作枕木、电杆用的树种,大量育苗造林。每路置 监督员一人,连同各苗圃的技术员均由农商部派遣。这是 中国铁路育苗、造林护路的一项创举,开中国营造护路林之先河,每年造林数百万株。韩安还偕同波尔登前往陇海、津浦、沪宁、京绥各路视察,拟具这些线路的造林计划,报部采择施行。

协助创办兵工造林

冯玉祥将军1920年任旅长时驻军信阳,他见到韩安经营的铁路苗圃, 苗木茁壮葱茏,路旁林木翠绿挺拔,极为赞赏。与韩安见面交谈中,方知两人既谊属安徽巢县同乡又同庚,而且又同是贫苦出身,同是 基督教徒,都目睹过清廷腐败, 军阀混战,江山破碎,生灵涂炭的惨景,促使他们成为忧国忧民、 向往革命的知音,从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韩安向冯玉祥多次 陈述森林的重要作用,导致他领导所属部队在鸡公山一带进行 植树造林,韩安则提供大量苗木并给予技术指导,又开创了中国近代 兵工造林之先河。鸡公山原有稀疏的天然 次生林,海拔较高,风为旅居华中的西方人避暑胜地,经历年以来造林抚育以后,林木苍郁繁茂,鸟兽毕集,益成为华中旅游胜境,1988年已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冯玉祥后改任 河南省督军,聘请韩安为顾问,参赞实业建设政务。1922年冯任检阅使时,驻军北京南苑,调韩安前往,再次协助该军进行兵工造林活动,林界传为佳话。

呼吁广植森林预防水患

1917年夏,冀鲁等省连降暴雨,河水泛滥,京汉、京奉、津浦、京绥诸铁路纷纷告急。全国水利局会同交通部、农商部、京兆尹共商护堤护路措施。作为农商部佥事的韩安,主张营造水源林以护堤保路。经共同研商决定,协同办理北京地区各河流上游营造水源林,并选定 密云县北的 山谷一段为来年防水造林之起点,另在沿铁路及各 河堤广造森林,固堤防坍。韩安后在《农商公报》发表的《造林防水意见》中语重心长地写到:“治河之事,不求根本之方,维听主工者各自为政,不相统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修堤也,塞口也, 枝枝节节,岁岁不休,河堤愈高,宣泄无由,故终不免于溃决也。”他阐述水灾消长之原理,列举森林可增加雨水之树冠截量及其 蒸发量、入土量,减轻雨水之冲击力,减少流水之挟沙力,延长冰雪溶解之时期。断言只有广植森林,才是预防水患之根本要图。他针对酿成北京水患的5条 大河,主张首先对挟沙最多、为患最烈的永定、子牙两河,进行造林防沙治理。他忠告当局:“畿辅乃国家 首善之区,防水为民生利害所系,尤宜积极为天下倡。所望当今之 执政者,悯洪水泛滥之创痍,定十年树木之至计,毅然提倡,决然施行,将来京畿一带, 佳木葱茏,河海清澄,国家人民同臻利福。区区之愚,不胜大愿。”其忧国忧民之心情,溢于言表。

上一篇:顾家深

下一篇:胡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