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峰

时间:2024-03-31 16:31:53编辑:小简

黄毅峰的个人简介

男,1977年8月生,江西南康市人。2006-2009年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13年4月进入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简介

男,1977年8月生,江西南康市人。2006-2009年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13年4月进入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1999年就读于南昌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财务与会计专业;2003-2006年就读于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领域:政治冲突、群体性事件、谣言传播、政府能力和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问题。在《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上海行政学院学报》、《郑州大学学报》、《求实》等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录。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主体的行动逻辑及调控机制研究》课题(2010-2013年);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一等资助课题《内生性社会稳定的生成逻辑研究》(2014年);主持完成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课题《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的深层根源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2013年);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政治中的人性博弈与腐败的生成逻辑研究》(2012年),主持江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课题《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的群体性事件调控机制研究》(2013年);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课题《维稳的限度与内生性社会稳定的实现机制研究》(2015年)主持完成校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安邦治道:转型社会中的政治冲突与政治稳定》1部。

发表论文

1、《试论中产阶级之于社会稳定的功能效应》,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谣言的社会学解读》,载《青年记者》2011年第13期;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3、《通往政治稳定之路:政治冲突调控机制建构分析》,载《行政论坛》2011年第5期,CSSCI;

《新华文摘》2011年第24期论点摘编;

4、《政治冲突视阈下社会稳定生成的内在机理》,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6期,CSSCI扩展版;

5、《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载《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6、《社会冲突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行政论坛》2013年第3期,CSSCI;

7、《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稳定的内在机理分析》,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CSSCI;

8、《再论政府能力及其提升的路径选择》,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CSSCI;

9、《经济增长之于社会政治稳定的双向效应:“馅饼”与“陷阱”》,载《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CSSCI;

10、《群体性事件行政问责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载《求实》2010年第2期,CSSCI。

11、《跳出政府能力跛脚式发展的怪圈――基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关系的视角》,载《行政论坛》2010年第4期;

12、《谣言的生成机理、传播机制与应对路径分析》,载《文化研究》2014年第9期,CSSCI;

13、《回归人性:腐败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载《行政论坛》2014年第6期,CSSCI;

14、《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主体之特征考察与影响分析》,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CSSCI;

15、《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冲突发生的深层原因探析》,载《东方论坛》2014年第3期;

16、《实现内生性社会稳定的核心价值分析》,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1期;

17、《社会冲突视阈下的谣言行动逻辑探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CSSCI扩展版;

18、《政治学视阈下的社会冲突根源――对西方政治学界关于社会冲突根源诸种解释的梳理(上)》,载《党政论坛》2010年第4期;

19、《政治学视阈下的社会冲突根源――对西方政治学界关于社会冲突根源诸种解释的梳理(下)》载《党政论坛》2010年第5期;

20、《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冲突与和谐》,载《桂海论丛》2009年第6期;

21、《论政治与冲突的内在关系》,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2、《互联网:政治稳定的“双刃剑”》,载《桂海论丛》2009年第3期;

23、《政治冲突:现代化的阻力还是动力》,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CSSCI扩展版;

24、《社会冲突视阈下的和谐社会解读》,载《理论探索》2008年第4期,CSSCI;

25、《从冲突到秩序:政治冲突调控机制分析》,载《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CSSCI;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转载;

26、《理论界在政治文明问题上必须澄清的几个认识》,载《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6期;

27、《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建构的路径选择》,载《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生存状态改善对策思考――以江西省为例》,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6期;

29、《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政治文明的基本观点》,载《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1月。

30、《浅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及其控制》,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CSSCI;

31、《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因素分析》,载《江汉论坛》2005年第11期,CSSCI;

32、《论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导地位》,载《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3、《试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供给体制的创新》,载《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4、《建构我国现代政府文化的现实意义及其途径》,载《行政论坛》2005年第2期;

35、《浅谈我国公务员之适度高薪》,载《行政论坛》2004年第6期;

36、《新公共管理对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的启示》,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7、《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的关键》,载《公共服务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课题研究

1、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主体的行动逻辑及调控机制研究》(10CSH041)课题(2010-2013年);

2、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一等资助课题《内生性社会稳定的生成逻辑研究》(2014年);

3、主持完成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课题《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的深层根源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2013-2014年);

4、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政治中的人性博弈与腐败的生成逻辑研究》(2012年);

5、主持江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二等资助课题《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的群体性事件调控机制研究》(2013年);

6、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课题《维稳的限度与内生性社会稳定的实现机制研究》(2015年)

7、主持完成全省党校系统课题《转型期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2011年);

学习交流

2011年9月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

2012年8月赴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学习;

2013年5月赴国家行政学院学习;

2015年12月赴国家行政学院学习。

上一篇:郭静楠

下一篇:韩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