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辉

时间:2024-03-30 00:04:46编辑:小简

郭台辉的个人简介

郭台辉,男,汉族,江西万载人,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及授予单位:2006年获得政治学理论博士,复旦大学,师从孙关宏教授;硕士学位及授予单位:2003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厦门大学,师从陈炳辉教授。

研究领域:现代国家的政治身份建构之理论与经验研究,学科史,社会科学转向历史的知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研究 。

人物经历

1. 1994.9-1997.7于江西省宜春学院外语学院(原宜春师专外语系)就读英语教育专业,专科文凭;

2. 1997.8-2000.8于江西省万载县珠潭中学高中部任教英语;

3. 2000.9-2003.7于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师从陈炳辉教授;

4. 2003.9-2006.7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师从孙关宏教授;

5. 2006.7至2019.9,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任;

6. 2019.10至今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

7.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获华南师范大学出国留学基金项目资助,赴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系做访问学者,从 事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

8. 2014年2-5月,获国家留学基金的“中英博士生联合培养与学术交流”项目资助,赴英国公开大学从事公民身份 专题研究;

9.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获华南师范大学出国留学基金项目资助,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做访问学 者,从事历史社会学方法论专题研究。

讲授课程

博士生:《政治学理论前沿》

硕士生:《西方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制度》、《专业英语》、《社会科学方法论》

本 科生:《西方政治思想史》、《现代西方政治理论》、《西方政治制度概论》、《政治学原理》、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历史社会学方法论的分化来源”,《学术月刊》2019/12;

2. “语言的政治化与政治的语言化――政治学方法论的语言学转向问题”,《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4期;

3. “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之维”,《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8期,转载于《社会科学文摘》(上海, 201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5期;

4. “历史社会科学的分化――马克思主义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5期;

5. “历史社会学的三种研究导向”,《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 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9年第4期;

6. “无产者从何而来,向何处去――从马克思到西塞罗的历史倒溯”,《南京大学学报》2018/5;

7. “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对国家治理认同度的影响――以1227名被试者的有调节的中介实证研究”,《经济社 会体制比较》2017/3;

8. “民国三大自由主义三报刊国家想象的思想困境”,《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近代史)第5期;

9. “中国革命进程中“农民阶级”的话语变迁,1921-1931”,《探索与争鸣》2017/4;

10. “无产阶级观念在近代中国的早期展开,1898-1921”(1.3万字),《天府新论》2015/3,转载于《人大复印 资料》之《近代史》2015/7、《学术界》2015/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7;

11. Rights in Action: the impact of Migrant Workers’ resistance on Citizenship rights,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SSCI,影响因子0.667), 2014.3;

12. “民族-国家建设视域下的公民身份――以一战前德国模式的形成为例”(1.3万字),《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1/3, 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7(转载0.5万字),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 料《政治学》2011/9;

13. “中日的u2018国民u2019语义与国家构建――从明治维新到辛亥革命”(2.7万字),《社会学研究》2011/4,全文转 载于人大复印资料《近代史》2011/11;

14. “区别对待的公民身份与农民工的社会抗争”(1.2万),《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6;

15. “君子与公民对话:中国传统语境的语义比较”(0.5万),《天府新论》2015/5;

16. “谁是流氓无产阶级?马克思的经典解释及其当代争论”,(1.2万字),《探索与争鸣》2015/6;

17. “公民身份认同及其三种分形”(1.2万字),《人文杂志》2014/1;

18. “概念比较:正义、公平、公正――西方政治哲学史的考察”(1.1万字),《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3/5;

19. “公民身份认同:一个新研究领域的形成理路”(3.2万字),《社会》2013/5;

20. “公民概念如何通向现代?――一段学术史的考察”(1.3万字),《武汉大学学报》(2012/1);

21. “法国大革命前期的“公民”用法问题”(1.4万字),《武汉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2/1);

22. “利维坦的第三种叙事――评《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的国家与政权建设》”(0.8万 字),《公共行政评论》2010/6,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1/2;

23. “公民身份研究新思维――评《公民身份:世界史、政治学与教育学中的公民理想》”(1万字),《公共 行政评论》2011/3,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1/6;

24. “绝对主权国家形态的四种时空架构――评《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的国家与政权建 设》”(1.5万字),《社会》2010/3;

25. “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发轫与传承――兼对新共和主义者的一种批评”(1.2万字),《武汉大学学 报》2010/1;

26. “齐格蒙特.鲍曼对马克思主义的u2018修正u2019”(0.9万字),《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27. “Citizenship的内涵检视及其在汉语界的表述语境”(1.1万字),《学海》2009/3,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 料《政治学》2009/5;

28. “三种新政治观的共识与差异――比较吉登斯、贝克与鲍曼”(1.5万字),《社会》2009/3;

29. “市民、臣民与选民――现代公民的角色整合与嬗变”(1万字),《浙江学刊》2008/6;

30. “死亡恐惧与现代政治的背谬”(1万字),《复旦政治评论》第六辑,2008/11;

31. “鲍曼对现代西方文明进程的批判”(0.8万字),《理论月刊》2007/8;

32. “共同体:一种想象出来的安全感――鲍曼对共同体主义的批评”(1万字),《现代哲学》2007/9;

33. “现代与后现代视野下西方政治理论研究的走向”(1.2万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7,全文转载于人 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9;

34. “抱歉,我们没能接纳鲍曼”,《社会科学报》2017.2;

35. “以行政体制改革引领现代国家建设――以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为个案”,《岭南学刊》2009/6;

36. “制度体系变动中的大户藉制度改革”,《岭南学刊》2008/3;

37.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变迁:对中国改革历程的一种解释”,《岭南学刊》2006/7(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10);

38. “中国民主化道路选择问题的变量分析”,《理论与改革》2005/3;

39. “社会资本: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变量”,《理论与改革》2004/3,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 2004/9;

40. “政治文明与社会资本: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学术论坛》2004/5,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 2004/12;

41. “崛起的意义:把人的尊严带给底层社会” 《社会科学报》2013-4-25,

《新华月报》转载2013/11;

42. “世界体系结构性危机下何去何从“《社会科学报》2013-9-19,《新华文摘》转载2013/24“多边权力结构 将取代全球帝国“《社会科学报》2013-10-17;

43. “社会科学研究最大的危险是过于专业化“《社会科学报》2013-11-21;

44. “民族主义是思考日常生活的基本方式“《社会科学报》2013-12-05;

45. “在实践中缓解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张力“《社会科学报》2013-12-26;

46. “精英冲突:观察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社会科学报》2014-2-27;

47. “推崇历史过程的微观分析”,《社会科学报》2014-5-29;

48. “我们在接受代理服务时也不自觉地被驯化”, 《社会科学报》2014-7-24;

49. “民主参与要从地方做起”,《社会科学报》2015-1-1;

50. “全球化时代的激进主义――来自历史社会学的关注”,《南国学术》2014-6;

51. “身份构建与社会抗争的历史透视――关于社会科学转向历史的对话”,《复旦政治学评论》2013-11-30;

52. “政治过程追踪应得到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9-13;

53. “不看历史就不可能理解这些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11;

54. “在宏观社会学理论与历史变迁之间”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25;

55. “单一理论模型难以解释所有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15;

56. “历史社会学的欧美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06;

57. “不要把历史绑上普洛克洛斯忒斯之床”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10;

58. “美国的碎片化社会研究缺乏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2-14;

59. “把社会研究置于更为宏阔的时空场域”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4-4;

60. “我现在关注霸权如何衰落”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4-18;

61. “历史社会学是打开学科视野的最好工具”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5-9;

62. “社会网络分析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5-23;

63. “我们都关注内战时期的英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6-13;

64. “历史社会学经历三次浪潮”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6-27;

65. “加强与自然科学家的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7-11;

66. “理性选择理论越来越缺乏解释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7-25;

67. “从革命到社会运动再到恐怖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9-19;

68. “关注u2018公共关注u2019”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10;

69. “帝国研究:从个案到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24;

70. “关注大历史的政治学与社会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1-07;

71. “历史转向中的政治学与社会学” (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1-21;

72. “历史转向中的政治学与社会学”(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9;

73. “避免理性选择理论的歧路”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3;

74. “正确理解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2-13;

75. “走进现场:人物思想研究的要旨”――评《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2);

76. “国民”与“公民”之间:citizen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5/29,第456期;

77. “人民满意与社会公正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标准”,《南方日报》2013/1/6;

78. u2018被滥用的“公民”u2019,《时代周报》,2010年12月10日;

79. “欧洲告诉你如何建设国家”,《南方都市报》2010/7/5;

80. “早期鲍曼:用马克思主义测度历史的起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5/27;

81. “要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不致成为一句空话”,《南方日报》(观点版)2010//3/15;

82. “行政问责制度化探索的过程和特点”,《南方日报》(观点版)2009/6/3;

83. “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服务型政府定位”, 《南方日报》(观点版)2007/12/13;

84. “民主政治是不断完善的动态进程”,《南方日报》(观点版)2007/4/19;

85. “比较优势与江西崛起――走出江西看江西发展”,《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出版著作

(一)专著

1.《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的个体与政治》(获2006年度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6万字),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现代政治中的公民身份》(与肖滨、郭忠华合著, 25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版;

3.《历史社会学的技艺:名家访谈录》(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二)译著

1.齐格蒙特?鲍曼:《寻找政治》(18万字,与洪涛、周顺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版;

2.巴特.范.斯廷博根:《公民身份的条件》(23万字),吉林出版集团2007年12月版;

3.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第8、11、13、14章,共11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4.彼特.雷森博格: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到卢梭》(45万字),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12月版;

5.托马斯.埃特曼:《利维坦的诞生――中世纪及现代早期的欧洲国家与政权建设》(55万字),上海人民出 版社2010年3月版;

6.德里克.希特:《公民身份:世界历史、政治与教育中的公民理想》(50万字,与于慧元合译),吉林出版 集团2010年9月版。

7.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三卷,62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三)主编或参编

1.《当代国家理论:基础与前沿》,(35万字,与郭忠华合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历史中的公民概念》(30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

研究课题

1.“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依赖性与自主性问题研究”(17azz002,主持),来源: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重 点项目,在研,35万;

2.“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身份认同与政治行为方式之内在关系研究”(编号11CZZ004,主持),来源:国家社 科基金规划课题青年项目,结项,15万元;

3.“中国特色的公民身份模式与政治建设”(编号C0168,主持),来源: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 结项,2万元;

4.“国家建设视域下珠三角地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编号10Y18,主持),来源:广州市社科基金规划课题一 般项目,结项,2万元;

5.“u2018科研引擎型u2019教学激励机制探索” (教务处教改项目,主持),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结项,0.3万元。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一、参与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发言(2015年前)

1.2006.4.21-22 “中西政治文化论坛”,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

2.2007.7.22-23 “中国基层民主与国家建设”研讨会,地点:复旦大学;

3.2007.12.首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地点:广州中山大学;

4.2007.12.“吉登斯与现代社会理论学术研讨会”,地点:中山大学;

5.2008.6.“中国政治学:科学与人文的探索”,地点:复旦大学;

6.2008.9.天津师范大学“中西政治文化论坛”,地点:天津;

7.2008.11.第二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地点:中国政法大学;

8.2009.5.第四届青年政治学论坛,地点:武汉大学;

9.2010.10.第五届青年政治学论坛,地点:南京大学;

10.2010.11.“民主政治与社会管理”,地点:厦门大学;

11.2010.12.中山大学与谢菲尔德大学主办“Citizenship, Civil Society: Cosmopolitan Challenges”国际研讨 会,地点:广州;

12.2011.6. 《历史研究》编辑部与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跨学科视野下的文明与国家”研讨会,地点:西安;

13.2011.7.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n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citizen(guomin) in East Asia”国际研讨 会,地点:香港;

14.2012.5.7-9哈佛大学"China Labor Exchange conference", 地点:波士顿;

15.2013.3.21 中山大学“Seminar on citizenship studies”,地点:广州;

16.2013.6.13-14中山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主办的“citizenship in Orientialized Society”,地点:广州;

17.2014.7.13-18中国人民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合办的“帝国与民族国家”培训班;

18.2014.11.22复旦大学“比较政治与国家治理”研讨会;

19.2015.4中国政法大学“西方概念的本土化时间”研讨会,地点:北京;

20.2015.1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讨会”,地点:北京;

21.2015.12复旦大学“国家建设:多学科的视角”,地点:上海.

二、主讲学术报告(2015年前):

1.2009.12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沙龙,主讲“法国大革命前期的公民悖论”;

2.2011.3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讲“欧洲如何建设现代国家?”;

3.2011.4 广东艺术与外语职业技术学院,主讲“大学生就业何以成为问题?――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4.2011.5 中山大学社科处主办的青年教师论坛,主讲“中日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构建――从明治维新到辛亥革 命”;

5.2012.2.2 纽约州立大学(Albany)社会学系,主讲“Citizen: a Conceptual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6.2012.4.17 应邀出席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比较研究工作坊,点评“Revolution and Sociology:Marxist Sociology in Shanghai University in China,1922-27”;

7.2012.4.21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系,主讲“Politic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Performance and Problems”;

8.2012.4.23 斯泰顿岛大学(the College of Staten Island)政治学系,主讲“Contentious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 Conflicting Discourse Perspective”;

9.2012.5. 4 纽约大学社会学系主讲“the Concept of Citizen in Modern China: a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0.2013.5.13江西宜春学院“翻译背后的历史与政治――以citizen为例”,地点:宜春市;

11.2013.11.23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的历史转向:过程、争论与启示”,地点:上海;

12.2014.6.23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西方公民身份教育的概念反思”,地点:广州;

13.2014.7.17中央编译局战略部“公民身份的概念结构:一种中立的理解”,地点:北京;

14.2015.4.21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民身份的概念结构”,地点:北京;

15.2015.10华东师范大学“公民身份的概念结构”,地点:上海;

16.2015.12上海社科院“近代中国的公民问题”,地点:上海。

学术访谈

1.2010.4.访谈纽约大学社会学系Thomas Ertman教授,主题:“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地点:New York;

2.2010.4.访谈印第安纳大学奥斯特罗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夫妇,地点: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 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2010.12 访谈欧洲大学Baubock Rainer教授,主题:“欧盟与公民身份的发展”,地点:广州;

4.2011.10.20 访谈纽约大学社会学系Jeff Goodwin教授,主题:“革命、社会运动、恐怖主义”,地点:New York;

5.2011.11.14 访谈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Karen Bakey教授,主题:“帝国转型、民族构建、国家控制”,地 点:New York;

6.2011.12.20 访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Michael Mann教授,主题:“权力、国家、民主”,地 点:New York;

7.2012.1.18 访谈纽约大学社会学系Vivk Chiber教授,主题:“国家构建、发展主义、马克思主义”,地点: New York;

8.2012.2.1 访谈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系主任Richard Lachmann教授,主题:“精英冲突、国家形成、资本主 义”,地点:Albany;

9.2012.2.27 访谈康奈尔大学政府管理系Sidney Tarrow教授,主题:“政治过程、抗争政治、方法论”,地点: Ithaca;

10.2012.3.12 访谈乔治梅森大学世界治理研究中心Jack Goldstone教授,主题:“人口、革命、国家崩溃”,地 点:New York;

11.2012.4.5 访谈纽约大学公共知识研究所主任(2012.9-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Craig Calhoun教授,主 题:“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激进主义”,地点:New York;

12.2012.4.17 访谈耶鲁大学社会学系主任Julia Adams教授,主题:“家族式国家、世袭主义、现代性”,地 点:New Haven;

13.2012.4.17 访谈耶鲁大学社会学系Philip Gorski教授,主题:“宗教改革、规训革命、国家构建”,地点: New Haven;

14.2012.4.17 访谈耶鲁大学社会学系Immanuel Walerstein教授,主题:“世界体系分析与历史社会科学”,地 点:New Haven;

15.2012.5.9 访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Elizabeth Perry教授,主题:“农民反叛、工人罢工、公民身份”,地 点:Boston;

16.2013.6.14访谈新学院大学(New School University)社会学系Eiko Ekegami教授,主题:“东方主义、 公民身份、民族认同”,地点:广州.

上一篇:洪金斗

下一篇:何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