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仁(摄影家)的个人简介
洪祖仁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的镜头瞄准身边的农民、渔民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瞄准改革开放的轨迹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摄下了《沧海夺田》、《邓爷爷也看到了》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并撰写了许多摄影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他的事迹曾多次在《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
简介
洪祖仁退休来到苏州后,就开始倾心关注吴地文化,并把他的喜爱表现在了自己的作品中,太湖渔民捕鱼、山塘小桥流水人家、吴侬软语的昆曲,都被他留下的精彩一瞬。他说:“苏州是人间天堂,更是艺术的天堂,每天都可享用丰富的文化大餐。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敬业,为创作爬上高高的广告牌
洪祖仁摄影书画展开展当天,和洪祖仁居住在同一个新村的王鉴荣等邻居在一幅虎丘山麓新清塘前久久没有离去。老王说:“洪老师,你把我们清塘新村拍的太美了!”殊不知,为了创作这一幅作品,他以近乎航拍的高度,不顾自己年迈,用半个多小时爬上高高的广告牌架子上,然后找准角度,精心创作了这一幅作品。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透过洪祖仁的每一幅作品,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故事和一段深情。无论是入选首届“中国风光影展”的《鹤乡之冬》,还是入选“建国四十年摄影艺术展”的《百姓情真》、《创业维艰》等作品,都凝聚了他专注的感情。去年,洪祖仁所居住的清塘新村进行老新村综合改造,在为期8个多月的老新村改造中,他全程跟踪,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相机记录了自己朝夕相处的新村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共拍摄了200余照片。老新村新旧变化的这些图片,既展示了老新村的变化,讴歌了社区的发展,也描写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后来在社区的橱窗中进行对比展出,给居民最直观、又是很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乐此不疲,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虽然已退休,但是本着老有所为精神,洪祖仁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热心社区公益活动。
百善孝为先。去年九九重阳节之际,他历时两个多月,在家潜心创作了24孝图后,在虎丘街道清塘社区展出。通过仲由百里负米、黄庭坚涤亲溺器、杨香扼虎救父等一个个孝道故事,在和社区居民一起重温古代先哲前贤的孝道同时,大力弘扬了社会文明道德、传统家庭美德,并激励和启迪了社区居民加强自我修养的培养。社区主任陆根兴说:“24孝图画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睦家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洪祖仁无私的把自己丰富知识传授给社区青少年,培育社区“小摄影家”。去年暑假期间,他针对学生们求知欲强的特点,为拓宽他们的视野,在社区办起了摄影知识讲座。“怎样使用照相机、爱护照相机?”“怎样取景?”“怎样利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取景?”他从基础知识讲起,使学生们懂得了照相的基本原理。最后洪老师还给学生们展示了他走南闯北拍摄的许多精美照片,让学生连连叹服:真棒!真美!
正是在洪祖仁的带动和组织下,清塘社区一批书画摄影爱好者自发的成立了书画沙龙。今年春节前夕,为喜迎新春佳节到来,他们举办了社区迎春书画展。画展中,年龄最大的便是洪祖仁,而最小的沈昱华年仅7岁。七旬翁和七龄童竞相泼墨挥毫办画展,成为了社区居民中的佳话。
艺术成就
作品沧海夺田入选1983年全国农垦第二届影展;《大地回春》1985年发表于《中国摄影》;《鹤乡之冬》入选1987年“首届中国风光影展”并发表于《锦绣中华》画册;《风雪无情人有情》1989年入选中国首届出国影展,赴塞浦路斯等地展出;《创业维艰》、《百姓情真》二幅,1989年入选“中国四十年摄影艺术展”;《邓爷爷也看到了》入选97“香港回归日”摄影展;论文《业余摄影热琐谈》1992年获全国摄影优秀论文奖;论文《纪实摄影――业余摄影者的广阔天地》曾获1994年全国现代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论文《摄影艺术的普及与提高》、《美在生活中》、《从几个数字看罗丹》等先后发表于《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文化报》等处。专著《中国摄影家洪祖仁作品集》1995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长期从事群众摄影组织、辅导工作,曾获1989年全国第二届农民摄影展组织奖,1992年获全国文化馆(站)影赛组织奖。1990年参加筹办的南黄海风情影展、《海之恋》影展在亚运会期间分别展出于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厅和北京王府井大街“摄影之窗”画廊。2004年协助大众摄影编辑部筹办“国税杯”全国摄影大赛。
相关评价
“刹那神韵,千秋定格”。这是当代著名画家范曾给予洪祖仁作品的评介。50年来,72岁的洪祖仁始终以一颗诚挚之心,坚持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和笔墨,对准身边火热的生活和熟悉的故土,记录了自己所经历的时代以及所感动的人间百态。为人民造像,为时代写真,他的作品,无论是水印木刻,还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摄影作品,都留下了社会人文的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