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皋的个人简介
黄书皋,海派花鸟画画家,1941年出生,江苏南通人,早年随工笔画大师、金陵“雪翁”陈之佛专攻工笔画,后入中国画大师、现代四大花鸟画家江寒汀先生门下学小写意,现已跻身于江苏画坛。
黄书皋简介
黄书皋先生,号茶坞野人,如东县岔河镇人,出生于1941年,自幼酷爱绘画诗词,19岁随工笔画大师、金陵“雪翁”陈之佛专攻工笔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入中国画大师、现代四大花鸟画家江寒汀先生门下学小写意,他十分珍惜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每日悉心聆听江先生的教诲,仔细揣摩用笔用色技巧。历经拜师和刻苦磨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十年的刻苦钻研,他终于熟练掌握了中国画的各种技法。现已跻身于江苏画坛,成为南通地区的著名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并获奖,曾在东南亚一带巡回展出,曾在南京、无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机构收藏。
黄先生擅长小写意花鸟,精于百鸟百卉,工笔精细,泼墨讲究,表现出画家精湛的艺术功底。作品多以小写意为主,形神兼备,将意境和主题揭示得十分完美,看过黄先生的画都有一种笔墨精致、意境散逸、风格淡雅、意凝神飞的感触,可以读出魏晋的散逸,明清的精致,也可以读出现代的创意,清新的风格。他的笔墨源于传统,师法自然,师古不泥古,化古能出新,构图新颖,造型准确生动,色彩自然流畅,从而形成了秀丽典雅、温和冲淡的风格。
名家点评
姜??? 滇:精致淡雅 意凝神飞???????有人说,走进黄书皋的画,就走进了中国的文人画。不错,黄书皋从传统中走来,从他的笔墨中,读出了魏晋的散逸,明代的精致。然而,我们也读出了内敛的意趣,蕴涵的激情,淡雅的意境,清新的风格,读出了他的不泥古,不形似,化工笔于神韵,得分寸而气宏的艺术审美,也许这就是黄书皋之谓黄书皋。
黄书皋先生早年师从工笔大师陈之佛,在“雪翁”的指点下,打下扎实的基础。后来,又成了上海著名画家江寒汀先生的入室关门弟子,心追手摹,得其真传。他的工笔画作品,既有前辈的笔墨功夫和意境,又有自己的探索创新。他对传统的理解,不拘于师承。他觉得,中国画必须从传统走过来,笔墨的基础越扎实越好。但是,要做到从传统化开去,却是很难的。画家的胸中要有气势----大气度,大气势,落笔时才有神韵。所谓“功夫在诗外”是也。黄先生以花鸟画见长,然而寸尺之间,有大天地,万木生长于大地,鸟儿翱翔于天空。天地宽阔,宇宙无限,有了胸襟,笔下就生出精灵来了。黄先生的画耐看,耐读,也许就在于此罢。画于1990年的《百鸟朝凤》,便是这样的一幅经典之作,构图别具匠心,画笔精致细微,花木鸟凤,无不在灵动之中。此作已被泰国正大集团总裁所藏。《松鼠佛手》《子规祝寿》《鸳鸯戏水》《铜雀春深》《桐荫双凤》《孔雀牡丹》《十喜图》等,无不是这样的佳作。黄先生也是工笔人物画的圣手,《红楼诗会》《侍女》等,人物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布局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黄先生的画,我想概括为十六个字----笔墨精致,意境散逸,风格淡雅,意凝神飞。就技巧而言,用墨细腻,虚实相生,经营黑白等等,这些都不难做到,但是,要静中有动,凝神蕴意,却大不易。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一种境界,难成大家。我觉得,黄先生胸中的激情,是蕴藉的,含蓄的,内敛的。要做到这一点,必然经过长时期的历练和磨砺。黄先生苦修内功,沉潜厚积,实属难能可贵。
我与黄先生是同时代人,深知人生道路和艺术探索的艰难。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焦虑的年代,拜金的年代,他能够嫉世脱俗,不逐功利,始终保持独立人格和独树一帜的审美追求,受人敬仰。黄先生长期居住在南通,这块江海之地,浓缩了天地灵气,有着深厚的历史地理渊源和文化沉淀。他沉浸于现实的厚土,不断地汲取生活的营养,师法自然,造化自然,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是值得崇敬的。在他的画册出版之际,我除了由衷的赞叹,还寄与真挚的祝愿,期望他汲取现代意识,将主观的感受与客观需求统一起来,不断地突破自己,在创新方面有所斩获,走向艺术创造的自由王国。
以上只是个人读画的感受,难免以偏概全,不妥之处,请多加指正。
(作者 姜滇: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班,原为南京市文化局局长,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
张明权:真率本色 雅韵自然黄书皋,号茶坞野人,1941年出生,像他这样的一介布衣,又专注于绘画50余载的花鸟画家,在当今社会并不多见。他的绘画得师承,又直追宋元名家,传统功力深厚,造型生动,雅韵自然,亦如其为人一样,朴拙自然,直率本色。
在黄先生的笔下,无论是孔雀、大雁、鸳鸯、鹦鹉,还是其它的鸟兽鱼虫,都精纯传神,栩栩如生。他创作的“百鸟百卉图”,体现出他对物象传神写照的把握,对于自然的热爱,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讴歌,小鸟欲飞,鸳鸯戏水,蝉翼振翅,枯藤老树,杨柳轻拂;黄先生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深入体察和审美表现,由形入神,由象而意,笔墨所到之处,看似不经意却极经意,看似无心却极用心思,笔墨的活化运用完全是内心完美的自然流露。正如石涛所言:以我襟含气度,不在于山川林木内,其精神驾驭于山川林木之外。随笔一落,随意一发,自成王蒙。处处通情,处处醒透,处处脱尘而生活,自脱天地牢笼之手归于自然矣。这种“随笔一落,随意一发”,又“通情”、“醒透”,在黄先生的笔下无不得以体现,意在笔尖,随意生发,是经年累月精研笔墨的历练,更是物我合一,借物畅情的内心审美表达,是主观意识在客观物象上的情感投射。“笔笔取种而滥乎笔之外,笔笔用意而发乎笔之先”,无法而法,自然而然,物我合一,生机毕现,完全进入了自然天成的境界。
大凡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却十分注重基本功的锤炼,都要了解并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法则,黄先生也不例外,他的绘画,源于导师的指引,他近乎传奇的拜师求艺之路,点燃了他一生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激情。
黄先生幼年酷爱涂鸦,喜爱诗词歌赋,青年时代的梦想便是当一个画家,为此他报考了南京艺术学院,主持面试的是该院的副院长,著名工笔画大师陈之佛,由于当时的政治生态,陈之佛先生不便告诉他因出身不好不能被录取的原因,对他加以鼓励,同时应允在学院外了这教他这个学生。从那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陈之佛先生定期在书信中为黄书皋批改作业,指导他如何画工笔画,如何勾线,敷色,以及提款盖章。由于年龄原因,之佛先生还让自己的学生喻继高与黄书皋取得联系。喻继高曾借出差之机上门看望并指导黄书皋作画。
五十年代末,机缘巧合,黄书皋看到了上海著名画家江寒汀创作的一幅年画,黄书皋便冒冒失失地寄去了自己的“画作”,以求指教,由于他画的作品是个“四不像”,又不是在宣纸上作的画,遭到了江寒汀的严厉批评。这样,黄书皋自卑起来,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谁知江寒汀先生大概意识到批评重了,又来信做解释,就这样一来二去,竟然建立起了师生情意。不久后江寒汀先生专门邀请黄书皋来上海自己身边学画。考虑黄书皋的家庭状况,江寒汀先生说,你们苏北困难啊,你拜师,一是不用摆酒席,二是不搞什么仪式,你跪下给我磕个头,也就正式收你为弟子了。当年江先生57岁,一直到他60岁去世前,他都视黄书皋为自己的孩子,悉心传授绘画技艺。老师的仙逝,使黄书皋悲痛不已,他不得不回到苏北老家,人生之路也随之改变。但老师对他这个关门弟子的恩情,老师所传的技艺,使他定了终身追求艺术的决心。在以后风风雨雨的几十年里,黄书皋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画笔,即使在文革期间,画鸟画被当作“毒草”,黄书皋仍偷偷作画。在工厂搞销售到外地出差,一有空闲,他便到花鸟市场和公园去悉心观察鸟兽的名种姿态,并速写默记于心。
可以说,绘画熔铸进了黄书皋的生命,他专注于绘画,更专注于灵魂深处的那份感动。在南通市县岔河镇,在那个有些老旧的青砖小瓦的堂屋中间,黄书皋至今仍供奉着恩师江寒汀的照片,敬香膜拜,成为他每日的课程,师傅去世后,他多年拎着土特产去上海拜望师母,直到师母1989年去世。这就是黄书皋,一个人品好,艺品也好的老实人。
改革开放后,黄书皋毅然辞去工厂的公职,专于绘画,成了一位靠卖画为生的人,要知道,在一个偏僻小镇,靠卖画养家糊口,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黄书皋凭着闲抛闲掷任鸟飞的乐观态度,凭着自己娴熟的手艺,硬是让他笔下的“鸟儿”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不但在方圆百里出了名,他的作品还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并获奖,在东南亚一带巡回展出, 多幅作品散见于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百鸟朝凤》和《红楼诗会》被泰国正大集团总裁重金收藏。1995-1997年度为香港高晖有限公司作百鸟百卉册页8集。2000年在无锡经典画廊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如今,黄书皋已步入古稀之年度,但他的创作激情如日中天,在他看来,生活中有自己喜爱的事情可做,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他在作画,更是在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作者 张明权:中国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国画经典杂志学术委员)
康 平:清冽人品说书皋前不久,在无锡市举办的《黄书皋画展》上,大部分展品被社会各界人士购藏。黄书皋,作为一个在如东基层长期业余从事丹青艺术的人士,在绘画市场较为低迷的今天创出如此佳绩,实属不易。
黄书皋少年时即授来于陈之佛先生。陈先生谨严、工整、清丽、典雅的画风对他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从他的作品《红梅鹦鹉》中可见端倪。画中鹦鹉以白色层层渲染、梅干以积水积彩法而成,在淡赭背景的衬托下显得古雅,甚是耐看。
黄书皋有幸成为海上名家江寒汀的入室弟子,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论在师门,还是出道后,无论遭逢“文革”,还是在工厂做工,只要得空,他都是在绘画的天地里觅真知、寻自在。
黄书皋曾有《百鸟朝凤》问世,并为泰国正大集团总裁购藏。我虽无缘得睹斯图,但试想以黄书皋这样笃实的人品,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画出形态各异的百鸟、凤凰,此画必定可观。
斗转星移,黄书皋也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岁月将黄书皋磨砺出清洌的人品、画品。随着岁月的流逝,黄书皋也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绘画艺术。这正是我高兴看到的。
(康平:曾任江苏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南通书画院院长、如东县文化局副局长)
郑? 艺:用笔墨描绘生活黄书皋,1941年出生,专注于绘画50余载。早年,他师从工笔大师陈之佛,在“雪翁”的指点下,打下扎实的基础。后来,又成了上海著名画家江寒汀先生的关门弟子,心追手摹,得其真传。他的工笔画作品,既有前辈的笔墨功夫和意境,又有自己的探索创新。他对传统的理解,不拘于师承。他觉得,中国画必须从传统走过来,笔墨的基础越扎实越好。但是,要走出传统,却是很难的。在黄书皋的笔下,无论是孔雀、大雁、鸳鸯、鹦鹉,还是其它的鸟兽鱼虫,都精纯传神,栩栩如生。画于1990年的《百鸟朝凤》,便是这样一幅经典之作,构图别具匠心,画笔精致细微,花木鸟凤,无不在灵魂之中。《松鼠佛手》、《子规祝寿》、《鸳鸯戏水》、《铜雀春深》等,也都是这样的佳作。黄书皋也是工笔人物画的圣手,《红楼诗会》、《侍女》等,人物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布局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黄书皋长期居住在南通,这块江海之地,浓缩了天地灵气,有着浓厚的历史地理渊源和文化沉淀。他沉浸于现实的厚土,不断地汲取生活的营养,师法自然,造化自然,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是值得崇敬的。有人说,走进黄书皋的画,就走进了中国的文人画。黄书皋从传统中走来,从他的笔墨中,能读出魏晋的散逸、明代的精致,也能读出内敛的意趣、蕴涵的激情、淡雅的意境、清新的风格,还能读出他的不泥古,不形似,化工笔于神韵,得分寸而气宏的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