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勇的个人简介
黄志勇(1914年9月22日―2011年11月21日),原名黄念卓,1914年9月22日生于江西省崇义县过埠乡高坌村。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黄志勇将军于2011年11月2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黄志勇(1914年9月22日―2011年11月21日 ),原名黄念卓,1914年9月22日生于江西省 崇义县过埠乡 高坌村。7岁开始上学,先后就读于 河口蒙馆、高坌小学、思顺经馆、过埠 普育学校,读书8年。 1929年夏,于普育学校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 中国共产党,并任高坌村党支部书记。1931年6月奉派任崇义县上堡暴动队 政治委员兼特支书记,不久任上堡、麟潭、 丰州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并改名为黄志勇。1932年2月调任 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9师第43团2连党支部书记。7月,第43团编入红3军团第7军后,随军参加了南雄水口战役。后 任红7军第19师56团政治处技术 书记、第56团3连代理政治委员,红7军政治部地方工作团宣传队分队长,红3军团第6师16团俱乐部主任、第18团党总支书记、师俱乐部主任,红8军团第21师6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 中央苏区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初期,任红8军团第23师67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13师39团政治委员。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随 红四方面军南下转战川康边,曾任红四方面军 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 政治教导员。到 陕北后,编入 中国抗日红军大学。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 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政治教员兼教育干事、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第3大队政治委员,期间因工作成绩显著,获 抗大颁发的“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奖状。1940年5月调任中央军委 总参谋部作战科代理 科长、作战室主任。翌年11月,抗大第三分校与 八路军军政学院第3、4大队合组为 军事学院,他调任 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起任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干部第2团政治委员,后任 冀东 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14旅副政治委员。1946年2月起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第16旅政治委员,热中军分区政治委员兼 地委书记。1947年8月任冀察热辽军区 参谋长,协助司令员 程子华率部参加了东北1947年秋、 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前方第2指挥所,继任参谋长,后任 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前方指挥所参谋长,在 辽沈战役中参与指挥了著名的 塔山阻击战。后任东北野战军第13兵团参谋长,第12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津、 衡宝战役和 湘西剿匪作战。
新中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荆江分洪水利工程总指挥部副总指挥, 中南军区 工程兵 部队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65年8月调任 装甲兵政治委员。1969年至1972年任 总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12月离职休养。
是 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 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 中将军衔,获二级 八一勋章、一级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 红星功勋荣誉章。
逝世
黄志勇将军于2011年11月2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