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礼(清朝)的个人简介
何礼,河南偃师顾县木阁沟村人,清朝武进士。父亲名叫何中立,家境殷实,饱读诗书,但屡屡科举不第。
基本内容
个人经历
成年后,何礼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清代正式的科举考试主要有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除文科外,还有武科。参加乡试的首先必须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还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被选送参加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贡士经过复试,最后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取中者统称为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录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一路考下来,凭借扎实的功底,何礼首先在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的河南乡试中得中武举人。次年三月,何礼赶赴京城,参加丙戌科会试。清代武科会试由兵部主持,分内外两场,外场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及弓、马、刀、石,内场试《武经》,外场合格者才能够进入内场。在会试中,何礼一路过关斩将,得中第22名。随后他参加殿试,被赐“进士出身”,成为一名前途无量的武进士。木阁沟村何姓人家保存的这块“进士”匾,就是在何礼考中武进士后,由主持会试的监射大臣、较射大臣及正、副主考官为其而立。可以想见,当人们抬着“进士”大匾前来报喜、祝贺时,这个小小的村庄和何姓家族该是何等惹人注目、热闹沸腾。
科举得意,何礼随后更是好运连连。根据《教泽碑》记载,何礼随后经过选拔,被赐花翎,着黄马褂,充任皇宫乾清门行走、御前侍卫等职,成为道光皇帝的“贴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