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启

时间:2024-03-28 11:37:35编辑:小简

洪启的个人简介

洪启,新疆人,民谣歌手,诗人。中国当代民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1992年开始音乐创作。曾发表唱片《红雪莲》(2005)、《阿里木江,你在哪里?》(2007)

2018年6月4日,发行单曲《家》。

歌手简介

洪启,新疆人,民谣歌手,诗人。中国当代民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1992年开始音乐创作。曾发表唱片《红雪莲》(2005)、《阿里木江,你在哪里?》(2007)

人物故事

1973年,洪启出生在新疆和田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由于家里孩子多,无法养活这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父亲不顾母亲的哭喊哀求,把洪启送给了一对来自浙江淳安的支边汉族夫妇――洪文标和余佑春。洪启就成了他们 心爱的儿子。

余佑春亲手把洪启从他的生母怀中接过来,抱回了家。她用温暖而透明的净水将那小生命身上的污垢洗净。看着手中胖胖的漂亮 小男孩,余佑春由衷地笑了。洪启自此获得了新生,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上世纪70年代,什么都缺,要搞到奶粉很不容易。母亲托一个上海来的朋友,搞到上海奶粉和 鱼肝油,把心爱的儿子喂活了。

4年后,父母生下了洪启的弟弟 洪雁。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太好,但 孩子们的合理要求都会得到满足。 从小到大,洪启一直认定他们就是自己的血肉至亲,反而,看着父母百般疼爱哥哥,弟弟洪雁觉得自己像是被领养的。洪启从小非常调皮,老是欺负弟弟,但他们的关系依然亲密无间。

洪启儿时表现出的美术天分使母亲很高兴,母亲真的很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名画家。洪启穿衣服也很时尚,他每一次把自己想要穿的衣服款式告诉母亲,让母亲帮他做。他的衣服很另类,老师们有些看不惯。洪启是个固执、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有一次,因跟老师发生口角,老师把他赶出教室。出于愤怒,他没跟家里人打招呼就从家里拿了一些钱,坐火车回到母亲老家找姥姥。得到消息后去接儿子焦急的母亲,与听到母亲要来的洪启坐着火车擦肩而过。母亲听洪启已经回家,一路哭了回来。一回到家,母亲就把知情的上海阿姨叫了过来,把洪启的身世全部告诉了他。听到自己的身世,洪启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因为从小他就听惯了别人说这说那的,他早已感觉到了,他在内心认定了这对疼爱他的夫妻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他也没有恨狠心的亲人,他反而要谢谢他们让自己拥有了这么疼爱他的父母和这么幸福的家庭。

母亲是个能吃苦的女人。她是一位手艺高明的裁缝,在自己居住的那一片居民区有着极好的口碑。她每月的收入超过了拿固定工资的丈夫,但她的辛苦也远超常人,她往往从清晨7点忙到午夜凌晨,由于工作的特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她都是站着的。

母亲很爱吃鱼,从小洪启一直以为她最爱吃的是鱼头,因为每次她都要将鱼头与鱼身夹断,把鱼身的肉夹到洪启和他弟弟的碗里,懂事之后才明白这是母亲深切的疼爱。那段时间不像现在这么丰衣足食,鸡蛋很难买,一般家庭的孩子很少能吃上鸡蛋。洪启回想起小时候说:“小的时候经常能吃上鸡蛋,有一次,我还拿鸡蛋跟邻居的女儿换她的面糊糊,把邻居的女儿给高兴坏了。如今,母亲还拿这件事情笑话我。”有一段时间,洪启做广告音乐收入还不错,总想带母亲和家人去好一点的餐厅吃饭,但母亲总是非常坚决地拒绝,她说:“有那些(吃饭的)钱我给你存着,以后结婚时用。”

洪启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17岁就参军当兵。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塔里木河的沿岸,主要任务是看守劳改农场。像他那样不愿意受约束的人来到部队很不习惯,认为部队是地狱。刚到部队3个月,洪启就试图逃跑,结果被抓了回来。看着别人给家里人写信、诉苦,要求调回去,他也给家人写信,但最终还是没能调回去。慢慢地,他开始习惯这全新的生活,他开始了解社会,开始明白,面对社会的竞争,他根本不具备任何条件去参与。部队成了他生活上的一大转折点。看着与自己成长的城市完全不一样的风景,他心里产生无限激情。在戈壁滩上行走时,在夜晚 空寂无人的岗楼上值班时,在酷热的烈日下的工地上,他产生了最初的歌唱的欲望,并从最初的吟唱发展到尝试着创作歌曲。

从部队复员,洪启被分到兵团四建工会。第一次来到办公室,见办公室的人拿着报纸,相互闲聊,洪启觉得这份工作与自己无关。他向父亲借了300元,坐火车来到了西安,从此开始了漫长、艰辛却又乐趣无穷的吟唱生涯。洪启对其中的苦不以为然,他天性乐观、自信。

洪启在北京时,邀请母亲来北京玩,要她坐飞机来,母亲还是固执地坐硬座过来了。在北京待了20天,母亲经常提一瓶开水,拿上10元钱,去天安门转转。这20天,看着儿子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想到了洪启的亲生母亲,那个舍不得儿子肝肠寸断的漂亮女人。她对洪启描述他生母的美丽和离开儿子时的那种痛心。她说,如果洪启愿意,她可以带他去看生母。洪启没有表态。母亲回去时依然固执地坐硬座。让母亲过上安详的晚年是洪启心中最大的愿望。

洪启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也曾渴望见见是什么样的女人把自己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他能见到自己的生母,他想自己应该是很平静的。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幸福了。他说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虽然不是衣食无忧,但他觉得他得到的更多。他得到了父母亲的疼爱,他们的宽容、理解。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他的母亲余佑春和天底下所有勤劳善良的母亲一样,是他最热爱的人。生母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梦。

相关评价

你说你需要真正的爱情不是虚伪的表白

文/朱 立

洪启是谁?

外界都说,他是个传奇:出生在新疆和田一个维吾尔族家庭,从小由浙江支边到新疆的汉族父母所收养,在大漠当过兵,也曾流浪四方,结交甚广,1993年在北京开始创作民谣,单曲《红雪莲》曾在排行榜上停留一个月之久,2005年发表了第一张个人专辑《红雪莲》,国内重量级乐评人称之为“这个时代流行音乐最缺失的声音之一”、“中国流行乐罕见的美丽纯粹民谣”。但洪启自己说:“我就是个做音乐的。”

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回头看看,洪启发现“最好的歌都写在生活最贫困的时候”。2000年,他饥肠辘辘地跑到朋友王佩家里去蹭饭,两人聊起了音乐。洪启想写歌、唱歌,却连一把吉他都没有,王佩送给他一把旧吉他,就这样,洪启写出了《革命时期的爱情》《我是一只离群的鸟》等后来广受好评的歌。

做了15年民谣,洪启觉得自己的状态基本没什么变化,赚的钱刚够生活。2007年,他出了第二张专辑《阿里木江,你在哪里?》,“星外星唱片”的老总周小川统计过,到现在为止一共卖了2299张。但洪启对目前的状态还是满意的:“起码我还能够做唱片,做演出,接下来还能到西湖参加民谣节。”

出唱片是一回事,在台上唱歌又是另一回事。“站在舞台上,我很快乐。唱着自己的歌,能带动台下成百上千人的情绪,有一种特别的快感。”

今年35岁的洪启打算推出自己的第三张专辑,更长远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做五六张专辑。民谣是海洋,他觉得,起码到现在为止,自己还有用不完的创作素材,它们就来自新疆和阿里木江的民歌。“一个歌手应该多产,应该在创作上精力充沛,就像鲍勃·迪伦那样,到六十多岁时就出了七八十张唱片,到现在还在写歌、写书。”

最近洪启读了鲍勃·迪伦写的故事书《Forever Young》,书名来自他1974年创作的一首同名歌曲。洪启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词:“你可以修一个楼梯到星星上去/攀登每一级阶梯/这样,你可以永远年轻。”这句话写得太绝了,很美,有童心,又有诗性。于是,洪启把MSN签名改成了“你可以修一个楼梯到星星上去。”

都市快报:什么是民谣?

洪启:民谣就是民间的歌谣。在农业时期,民谣一般就是农民唱的歌。但是现在这个概念不一样了。民谣是知识分子的歌谣,是一种带有人文气息的歌谣,它未必是乡村的,但一定保持着看待世界的某种态度和观点,以此为核心进行创作。比如鲍勃·迪伦的歌就属于民谣,他的态度是反战。

都市快报:杭州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洪启:印象最深的是母亲。我从小就被送给现在的父母收养,母亲是淳安人。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还在淳安生活了两年。我很爱我的母亲,所以我对杭州的感情是很微妙的,其实心理上一直把浙江当成自己的故乡。

李皖:洪启中国流行乐罕见的美丽纯粹民谣

洪启是张广天、黄金刚“新民歌运动”中的一员,幸运的是,他没有陷入商业环境下奇诡的革命式发情,他的新民歌朴素地唱着故乡、爱情、妈妈、流浪人和城市小妹妹的忧伤。

他的歌仍带着新左翼的卡通色,但是生活说服了政治,真挚、正直、善良、健康和爱情教育了苍白的政治喊叫。洪启的形象并不是一个革命者,而是一个不染时尚之色的好青年,而且他有那么美的新疆鼓和弹拨乐、那么纯的木吉他和弹唱,说它是中国流行乐罕见的美丽纯粹民谣,一点不过。

他让人的视野重回太阳、大地、海洋、真理这些意象,让革命理想主义情怀扫空了苍白腐朽的小资呻吟,即使是情歌、小调,也是流行音乐之前的民间情歌、小调,唱的不是私人呓语、靡靡之音,而是美好事物、健康文艺、人民立场和土地情怀。

祁又一:洪启《九棵树》是民谣艺术品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张唱片带给我的美感,在见到洪启之前,我几乎听每一个认识他的人说他是如何如何的不靠谱等等,所以见面了之后也是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距离。但是,当我听了这张唱片后,认定他不可能是个坏人,因为他唱歌太好听了。这就好像一个小说写的真正好的人、一个画画真正好的人、一个写诗真正好的人、一个做菜真正好的人……是不可能心肠脏的,即便真的有为人处事中的不足之处,先不论是不是谣传,也该被原谅被忽略。

真的太好听了。这是一张民谣唱片,但是又不能仅仅用一张民谣唱片来定义,因为它不该被分类的框框限制住。《九棵树》里的一切都点到为止、恰到好处,这张唱片简单、干净、提神、暗淡、适可而止,我对它的介绍只能是:绝对不会大红大紫,不可能人人都喜欢,甚至很难被圈内人集中谈论,但它是超越平庸的艺术品。

只要行走在新疆,每一条都是回乡之路

《潇湘晨报》

带着新组建的乐队,他来过了橘洲音乐节。洪启。37岁。民谣歌手。他的歌曲,以诗化的语言,简单洁净的配乐,构筑了“中国流行乐罕见的美丽纯粹”,宛如喧嚣世界的一泓清流。他被认为是新疆“传歌人”之一,他的音乐和新疆脱不了本质干系,素材,情绪,往往都是新疆,又有所拓展、改变,面向广大民众。

9月23日下午,潇湘地理与洪启面对面。

出生在和田,3岁离开,三十一二岁时,洪启才去过一次和田。“那天正上着网突然想去,临时订了机票,也没和人说”。下飞机时,是凌晨1点多,先去酒店,而后去夜市,“吃曲曲儿(音),新疆话就是馄饨”。

那几天他坐着出租转,“街上人很少”,他是其中时尚的一个,“还留着长发”。请了和田的民间艺人来弹弹拨尔,仍觉着自己是看客。“和田于我只是个地理概念,我几乎一无所知。很想和它有深切关联,但是发现,没有”。和田玉很有名,“朋友送过和田玉。我不戴东西的,随手就送人了”。

他最初接触到北野的诗,“请允许我把你的故乡,也当做我的故乡”,马上被触动。和田难以被认作是故乡。这“没有故乡”的人,为《回乡之路》谱了曲。“《一只离群的鸟》是和它相对应的”。

按习惯性说法,天山以南,是南疆,天山以北,是北疆。和田在南疆。乌鲁木齐属于北疆。洪启成长于乌鲁木齐。生活在六道湾矿区。“它建在坡上”。住在兵团四建的大院里,“父母一辈,各地口音都有。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五湖四海来的,当年新疆是个真正的熔炉”。口音听惯了,后来他去各地演出,都听得懂。“我现在还是兵团四建的职工呢,锅炉房还喊过我去报到”。

“以前六道湾很偏,去市中心,我们说u2018进城u2019”。现在市政府搬到了六道湾附近,牛逼了!“这里当年是不毛之地,”最难看属春夏之交,雪化了,黑黑脏脏的,空气也不好。“而夏天讨喜,”凉爽,最热也才一两周,晚上还要盖薄被”。冬天是温暖的,”烧火墙。与壁炉是一个道理。家里都有一面墙,墙外烧炉子。手贴上墙去,热乎乎的。比现在的暖气好,更有质感。1990年代开始,”由黑黑的平房,搬进了楼房――火墙就没了。”很奇怪,我小时候,从没看到过天山,而现在在7楼我的家,能清清楚楚看到。博格达峰,白雪皑皑。百思不得其解。所谓障目吧!"

作为热爱连环画的少年,常常光顾乌鲁木齐的北门,“现在的新疆军区,八一中学那。有小人书摊。5毛一本,茶水1毛一杯”,捞着个三五毛钱就去,“走上三四十分钟,常常走着去,小时候脚力好”。还拿白纸对着连环画大小裁好,画画,并装订成册,有临摹也有自己编的故事,“可惜现在的连环画,贵,也不是当年的手感了”。“我画得挺好,尤其u2018刘关张u2019”。在学校办黑板报,充分发挥这特长。就读的兵团四建子弟学校,“学校大楼有三层,一层小学,二层初中,三层高中,当同学们到了三层,我还在二层--留了两级,后因排球特长转学到了乌鲁木齐的兵团二中”。但洪启自小要强,不甘平庸,“认定能干大事。地方对我不受影响。还梦想当总理呢”。

音乐只占他少年生活很小的部分,“跑百把米到朋友家听收音机,郭峰《让世界充满爱》、崔健的《一无所有》,齐秦《北方的狼》……”热衷翻录磁带,“把喜欢的歌都录到一盒磁带上。像童安格《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张蔷《害羞的女孩》,罗大佑是一听就喜欢了”。洪启写《城市黄昏》,便受到罗大佑《未来的主人翁》情绪的影响。

在新疆人眼中,北疆意味着高山和草原,南疆则意味着沙漠和戈壁。17岁。洪启到南疆的阿克苏去当兵。“阿克苏离乌鲁木齐有一两千公里。从吐鲁番盆地往西,有几个南疆重镇,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都在一条线上”。“阿克苏的上海知青特别多”。洪启所在的兵团农一师8团,“离阿克苏市区还有80公里,离阿拉尔镇(现在变成市了)倒是不远”。那里是茫茫戈壁滩,相当贫瘠,苍蝇、蚊子多。“当地老百姓说:三个苍蝇一盘菜,三个蚊子一麻袋。戈壁滩上本都是天然厕所,但不敢晚饭前后拉屎的,蚊子特多,叮得特厉害”。部队因此特意发避蚊帽,“斗笠样的”。30多度上哨,“要把裤脚扎到袜子里”。

这是个劳改农场,“去不久,第一任务便是看守犯人--几十辆囚车,拉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重刑犯”。可他立即就觉得,“自己也在服刑。没什么娱乐,没任何女性,又厌恶体制”。得到了津贴(每月38块),骑车去十多公里外找餐馆打牙祭,是乐事。其余嘛,“天天住猪圈,不上岗,不出工,混”。部队的后勤班推开门便是猪圈,“睡到后面去。猪在外面睡,我在里面睡”。

太没劲,他开始在部队开演唱会。“犯人都烦死了,武警怎么老在上面唱歌?”在部队他写了第一首歌,《我的终点,我的家》:“背着马桶包(他说,是那时流行的一种长方形的包),我四处去流浪,我找不着我的家……”

1992年洪启回家探亲,听到女歌手田娜·劳顿演唱的苏格兰民歌《荷兰低地》,“太好听了!但当时不会记谱,不会弹吉他,又想学唱”,只有重新填词。“根据节奏一句一句填”。后来他的战友、与他投缘的吉他手黎强听了――“搭了拖拉机从农场去镇上,唱给他听的”,而并非传说中的“牛车上”――认为很好并为它编配了乐曲。“《红雪莲》的故事,其实完全是杜撰的。新疆有种u2018雪莲u2019烟,是新疆的万宝路,包装是红的,就叫u2018红雪莲u2019,两块钱一包。雪莲本没有红的”。后来他得知田娜·劳顿24岁死于飞机失事,“我录制《红雪莲》单曲也是24岁”。24岁之前他就很紧张飞机,可老是飞来飞去。

1992年3月,洪启怀揣300块钱从新疆流浪到西安。“到西安后只剩下1块钱了。在育才路口吃了碗油泼扯面,花了8毛”。尔后跟一文弱知识分子问路,想去西安体院。“问完,他绕道回来:朋友,你是不是没地方住了”。他是个工程师,在他宿舍找了个床,就在西影厂对面,“我在那住了近一个月”。期间洪启利用绘画特长给《女友》杂志画插画,得了五六百块稿费――马上就去东大街唱了回卡拉ok,“花了七八十块”。西安有东西南北四大街;东大街是最繁华的一条。当时他还没复员呢,“要不是有人保,要上军事法庭的――若私自离岗15天以上”。

正式复员后,1992年底洪启又到了西安,无意中认识一人――便睡了他广告公司的沙发,“他有很好的音响,听崔健的《解决》,真是带劲”。一记者朋友又介绍他去见何力(歌手,诗人)。“在陕西师大找到何力。放寒假了,就住在他宿舍里。我们天天去赊牛肉面,u2018老百姓牛肉面u2019,现在还在,就在陕师大对面,面馆挺普通。总是何力去赊,他早两年已建立了信誉了”。在何力的宿舍,他看余华的《活着》,看着哭,“我第一次对当代小说有感触”。

“有哥们在学校礼堂后面有一单独的宿舍,有鼓,钢琴。就被我们占领了”。那时,他还不会乐器,“就唱歌”。到了草坪唱歌;“看人喝酒,学着喝”。

那时,他20出头,“长得不赖,会唱歌,对女孩有吸引力”,常堵住女孩要饭票。“好多女孩u2018供养u2019我,固定有几个吧。那时的姑娘多单纯,也不图啥”。“那生活没什么苦”,新鲜多样。

“各学校串。唱歌,聚会。去过西安矿院,西安美院――当时在山上,一层层盖上去的,后来搬了。这应该是最后一拨还有u2018串联u2019氛围的。很快就淡了”。那时他写了不少歌,比如《一点一点的来》。

“西安对于我太重要了。”他生命中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登台,是1993年,在陕西师大。“与西安著名的u2018飞u2019乐队共同演出,和许巍同台”,唱的第一首歌是《城市黄昏》。

2003年,洪启到云南一带游历。在昆明,和旧的新的朋友们疯玩,“还带疯了好些人”。“纸老虎酒吧常常去,不记得在哪条路了。天天放音乐,昆明的摇滚青年常泡在那。老板豪爽,朋友来了都免单,后来就开不下去了。”

去翠湖边,泡张天师的茶馆。“很舒服。张天师很知名,成天听他吹牛。他说我状态像狮子,霸气有余,威风不够”。尽管成天泡在那,其实茶他只能喝一点,“耐性不足”。

“非典”时期在丽江,“和十几个朋友住在一客栈里,天天买菜做饭”。“非典”过去他还去了一趟大理,结识了一位活佛朋友,这位朋友后来去了西安终南山的百塔寺(洪启今年还特去看望)。与佛有缘否?“喜欢去悟事。但我是去了教堂拜上帝,进了佛堂拜佛,上了武当山拜张三丰”。

那时候的洪启,“茫然,心思不在音乐上,看不到未来”。后来刀郎刺激了他。这二位在新疆等于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洪启监制了刀郎的第一个专辑,没想到刀郎会火到不行。于是,洪启咬紧牙关,制作了自己的首张唱片《红雪莲》,也始料未及地火了。

洪启还去了中甸、德钦,山歌真好听,“可小孩更多在唱周杰伦”。

在云南,他认识了葫芦丝大师哏德全,“他吹葫芦丝可以5分钟不换气。云南各地有名的景点,都有他吹葫芦丝的CD”。还听了许多云南民歌,“都不像新疆民歌,那么能进到我心里。新疆音乐,节奏更强劲,形态更丰富,更能震撼我。于我,新疆的素材可随手拈来”。

1993年刚到北京的洪启,“头发中分,墨镜,风衣,破洞窄脚仔裤,高帮靴”,先住圆明园画家村,如今住在通州县城,早起就去遛他家“饭团”――一只喜欢植物的小狗;与他的老朋友黎强小娟的联系似乎并不多,“他们过得卡通”。离他家10多分钟车程的宋庄,于他也重要。他现在是宋庄艺术促进会的音乐总监,“能领固定工资,过节费”。住了四五千艺术家的宋庄,现在是CAD(中央艺术区),“有很多艺术家会所,餐馆”。

他仍经常回新疆,去接故乡地气。今年清明,陪作家朋友刘亮程去了沙湾县,“路旁的树,似有穿天力道”,“闻着泥土之气”,今夏还去了喀纳斯湖(著名淡水湖,位于阿尔泰山脉中),“坐小游艇到了湖的尽头。湖水清澈透明,如同上世纪的爱情”。

“只要行走在新疆的土地上,每一条都是回乡之路。”他说。

其他内容

1992年开始音乐创作,2001年发起“新民歌运动”。从小的生活背景让他对维汉文化兼收并蓄,所以他的音乐理念不是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而是以诗人的眼光审度音乐 .《红雪莲》不是可以感动一个时代的唱片,但至少洪启在里面唱出了一个诗人的美好情怀,没有矫饰和愤怒,心平气和地唱着理想和忧伤。洪启的音乐受美国20世纪60年代民谣影响比较大,歌词基本上以歌谣体为主,便于叙述故事,在《红雪莲》和《我是一只离群的鸟》中,这一特点得到了最大发挥。洪启是一个四海为家的人,很多歌曲都描述着归途或出发,比如《回乡之路》、《流浪人》,甚至还翻唱了李叔同根据美国民谣填词的《送别》。总之,发自肺腑的歌声是动人的.

王小峰在其主笔的《三联生活周刊》中撰写了这张唱片的第一篇评论“至少还有歌唱”,文中称,“我相信,《红雪莲》是这个时代流行音乐最缺失的声音之一,民谣在任何时代和地区都植根在民间,但是在进入工业时代后消失了,在今天,流行音乐中越来越找不到真挚、情怀和歌唱,当人们失去这种情感,只能在泛滥的商业歌曲中透析出一点点伪感动,真正的感动也因为失去了歌唱而慢慢消失。”

而著有《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一书的袁越则在《音乐周刊》上这样评价道:“专辑中的9首歌曲全部是节奏缓慢的吉他弹唱,没有架子鼓,也几乎没有用到任何电声乐器。这些歌曲抓住了中国民歌的精髓,那就是讲究意境之美。论节奏,我们比不过非洲人。论旋律,我们比不过欧洲。论和声,那更是中国音乐的弱项。但无论是中国古曲,还是中国民歌,都特别讲究意境。那是一种无法言说,却能深深进入到听者骨髓之中的感觉。”

演艺经历

2018年6月4日,发行单曲《家》。

主要作品

专辑作品

红雪莲 2005

1.回乡之路

2.红雪莲

3.我是一只离群的鸟

4.革命时期的爱情

5.城市黄昏

6.送别

7.红旗谣

8.流浪人

9.是不是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2007

1. 遥远的你和你

2. 海市蜃楼试听

3. 阿里木江,你在哪里?

4. 不要惊动草里的羊

5. 我站在你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6. 诗人努莆拉

7. 在有阳光的屋子里歌唱

8. 雨水

9. 美

10.雷锋日记

单曲作品 歌曲名称 发行时间 家 2018-06-04

上一篇:郭永玉

下一篇:胡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