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杜平的个人简介
关杜平(1987―)甘肃武山人,现居北京。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中国人民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院特聘画家、沈学仁美术馆专职画家、北京长城书画研究院副研究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宁远书画院院士。师从范扬、范治斌、王煜等。
2003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天水师范学校美术系,2012年深造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2013年就读于首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范治斌高研班。作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十余次并获奖,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荣宝斋》《中国美术家》《中国国家画院教学文献》等学术刊物。曾在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全国政协礼堂、甘肃省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全国政协礼堂、甘肃省美术馆、河南郑州美术馆等展出。
作品风格评价
杜平的画有点象清晨,画调子很耐看,跟我学习一年后比以前丰厚了,很灵动、很有情趣,作品线条、品格都没任何问题,用笔精妙很讲究。杜平弟用心学习,可期 大成。
(文: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范扬)
我和小关相识于多年前他学校的一个展览上,那时的他还十分的年轻,面容清秀稚嫩。他邀请我与他合影, 因为没有看过他的作品,所以并没有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之后,不间断地有些联系。他以学生自居,十分谦逊,从言语中,我能感受到他的朴素憨厚和对绘画的执着。直到有一天,他抱来自己的作品,让我点评。打开那些大大小小的画卷,说实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我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有很深的传统功底,山水中的山石树木,笔法严谨细腻,构图饱满,对宋元的山水传统有较深的理解与继承。通过深入交谈,也印证了我对他的品性的直觉---朴素,诚恳,执着,这也正是我所崇尚的艺术品格。
通过这次交流,我从心里接纳了他,欣然同意他做我的学生。自此,我与小关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有机会我也会带着他去写生,而且,每次写生结束,我都能看到他明显的进步与变化。我鼓励小关要多研读好画家,比较不同画家之间的风格特点,要汲取众家的营养,要转益多师,所幸当代名家范扬先生也收之为徒,这对他未来的艺术发展一定大有裨益。
我以为,若以绘画作为职业,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天份,并对绘画抱有浓厚的兴趣,然后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加上淳朴的秉性,一定能成就一个优秀的画家。我正是看到了小关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特质,而且,他相当的年轻,如假以时日,未来不可限量,我似乎已经看到属于他的精彩的未来。
(文: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范治斌)
给杜平:忽想起,杜平的展览明天就要展出,我曾答应给他写点什么,但因回沈又往大连,忙于课程。即使有点时间,心又静不下来,几次提笔,又草草收笔,现在如果再不进行,至于杜平和我都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所以,现在写是目的,至于写的怎么样已不重要了。
杜平来自西北,在那空旷而辽阔的土地上,造就了他不屈的性格,这些是我从作品中感到的。杜平的勤奋和用心我想不用多说,有谁能在两年时间办两次个展。从整个作品来看,杜平对作画技术已有了上乘的把握,有较强的画面控制能力,画面章法的开合;形象组织的大小、疏密、繁简、虚实、强弱、顺逆,安排的都很恰当,他说他作画都没有稿子(这有点了不得)。画面的笔墨秩序井井有条。那些大点的画,更看出他对山水画的热爱和精力上的慷慨。大画易琐碎,而杜平的大画显示出他对整体气势的把握能力,而小一点的画,也能见出他对笔墨的敏感和对细致之处的用心。总之杜平在技术上通过临摹,对传统中宋元明清的了解和研究已达到非常可喜的成绩。我更想说的是,举办展览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就我的感觉,如果能在以下方面努力用功,定会有更大的进步。首先,要多写生,才能成为有源之水,用笔墨表达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话。
知易行难,可能幼稚,但总要开始。其次,学习书法,在提高笔墨质量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特点。第三,再多读些书,陆俨少讲,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说的透彻、本质。再就是多想多悟。真正的画,永远是实实在在的事情。看到杜平,我总能想起我学画时求师无门的甘苦,所以说这些中肯之言,衷心的祝他画艺长进,是为序。
(文:鲁迅美院教授毕学军)
作品赏析
山水系列(1)
关杜平不同于他人之处在于他倾心于山水主题的"入神"与韵味的境界营造,以自己的笔墨、语言方式去做心灵的远游,探索山水主题的文化奥秘,守望着中国文化的玄远精神。同一切优秀的山水画家一样,关杜平把山水主题神韵的极致凝聚在"意境"范畴之中,实现一种"物我"两忘归于和谐的演绎,特别是从中升华出的高蹈的文化品格和诗性精神的构制与实质,使作品的山水、烟雨、苍林、村郭的神韵的流动内涵向玄远推进了一层,造成了独有的烟雨江南、溪山疏雨的"气象"。这样,山水主题不仅获得了深度,也获得了整体感;而且,更由于"气象"的生机与灵动、所体现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互为贯通呈现出 "物我两望"、"天人合 一"的浑然感觉,完成了对物质时空的超越性提升。
山水系列(2)
时下山水画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重新回归生活,重新认识到研究自然山水的重要性。自从唐代张b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来,“师古人”和“师造化”就成了学习山水画的两种互相契合、相辅相成的基本方法。关杜平的很多画带有局部写生的味道。水墨写生不同于一般的写生,它并非单纯的体验生活与观察自然。必需把生活感受和笔墨内涵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在表现对象的过程中发挥出中国画的特质,努力去追求和体验意境的营造。从这些气息鲜活而又充满笔情墨韵的画作中,我们看到的正是关杜平在结合笔墨内涵与生活感受时所作出的不懈思考与探索。
山水系列(3)
关杜平的山水构图中正、稳重,注重山水“可居”、“可游”之状,其山石多用披麻、解梭、豆瓣皴等挺劲的笔触,追求险峻、空旷的气势。再以厚重,氤氲的雨雾、云色透显高山耸峻、层峦叠嶂、飞泉奔流、云飞雾绕的物象,将传统宋画的高远和元代的氤氲气韵充分融合,表现在画面中使得整个画面气氛厚重、凝聚。既有巍峨的山水之势,又不乏婉约、悠闲的江南山水情感。画面正上中,群峰耸立,云雾旁绕,浑厚雄壮,山势嵯峨,岩壑幽深,各山顶密林连绵缠绕;两边山石错落有致,寒林萧索;远处则群峰拱卫,嵯峨起伏,苍茫壮阔,深远莫测。画家以淡墨染天,留白作云水,并着力渲染群山之间的雾气,衬托出各山水之间的聚散、虚实,显得山川浩正而又不失气韵。显示出王籍《如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般的意境。
山水系列(4)
关杜平是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努力建立自己的图式结构、水墨体系和绘画理念的,构画着心灵深处的"桃花源",一片游移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风景,是独特的世界。看他的画如同在水边饮茶,观湖上落照,游人的喧闹嘈杂己转为宁静平和,湖风和翕,路灯幽暗,柳丝摇曳,还原出"重湖叠清嘉"的本来面目,沉浸于画作的韵味中。
山水系列(5)
关杜平的山水画,注重布白,或为溪流飞瀑,或为烟云雾霭,考究山和云、山和树、山和水等墨与白的关系,使得山石树木之墨色与气韵之留白形成对比而又相得益彰。形成虚实相间,若断若连,聚散一体,苍茫之中彰显一种浓郁的灵气。讲究笔墨晕染,浓淡转换自然有序,黑与白巧妙衔接,是云、是水、是瀑,是烟、是雾……无论是黑、是白都仿佛在诉说着玄妙的意蕴,充满了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庄式情怀,将文人情趣、传统韵味得以升华。杜平创作的《陇上人家》作品,典型地体现出关杜平主张。首先是他把山水创作将构图布置为大面积的俯视效果场景宏大,调子画得和谐统一,这要依靠美术修养、熟练程度及总体艺术追求。整幅形象的深浅大关系又如此和谐丰富,画家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以一种简化的方式,使表达出来的东西更宏大、更丰富、排山倒海而直击中观众的心灵。杜平作品《高原瑞雪》关注了山水空间的相互关系,具体的空间场域进入了画面,成为新的构成元素,层层推进。当那些直接的素材落实在灰黄色的纸本上,像是黄昏的朦胧。关杜平的画法绝非再现写实,但令我感到亲切和真实。杜平作品《待细把江山图画》既现代又传统。他的构图、造型都很巧妙。画面整体性很强,部分画家在构图、用笔上有断层,这很难得。物象的描绘,寥寥几笔,简单而又有情趣。画精微多,大气象的少,但他的小画知广大,大画体现大气象。
获奖及其展览经历
关杜平,书画家,80后山水画家中代表人物,1987年生于甘肃武山县,2003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天水师范美 术系,2012年考入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学习,导师范扬先生,期间并得到龙瑞,程大利,卢禹舜,赵卫,张立辰,吴悦石等先生指点,2013年 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届范治斌高研班,导师范治斌老师。现为;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中国人民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学仁美术馆专职画家
展览经历2014年10月参加秋水濯毫学院派山水画家五人展【北京琉璃厂丹凤朝阳美术馆】个人展览
2014年8月参加首届当代中国画名家小品学术研究展【清华大学美术馆】
2014年7月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书画理论高研班教学结业展【清华大学美术馆】
2013年12月参加首届当代中国画扇面学术邀请展【全国政协礼堂】
2013年7月参加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成果展【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3 年5月 参加澄怀味象 ?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作品展 【山东临朐广电美术馆】
2009年10月在北京人文大学举办个人书画展
获奖情况2010年11月作品深山雅居在第三届大学生书画展中获一等奖 北京市教委主办
2011年6月作品在天水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最高奖 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
2012年新民晚报夜光杯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作品获奖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3年10月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展石鼓文书法作品获奖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师范大学小西门中国花鸟画研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