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登加甫

时间:2024-03-21 14:32:45编辑:小简

根登加甫的个人简介

根登加甫是新疆第一个做骨雕的艺人。在自治区第二届新疆工艺美术大师颁奖大会上和静县艺人根登加甫荣获“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也是全州首次荣获“新疆工艺美术大师”。和静县艺人根登加甫利用动物骨角为原材料,创作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骨角装饰画,其作品成为和静县知名旅游纪念品。20多年的艺术探索不仅传承了优秀的民间文化,还带动当地农牧民从事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销售,增收致富。

人物生平

肤色黝黑、体格健硕的根登加甫看上去还俨然是一副蒙古族牧人的样子,事实上从他父亲那一代全家人就已经放弃了游牧的生活,于20世纪60年代末从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迁到了和静县城定居下来。根登加甫也因此有了稳定的读书上学的环境,工作后进了县文体局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他不仅擅长书画,还对蒙古族历史小有研究,尤其对吐尔扈特人的历史感兴趣,因为他本人就是蒙古族吐尔扈特部落的后裔。

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不光有一副牧人的体魄,根登加甫还从他们那里学来了用牛羊等动物的骨头制作各种器具和工艺品的技艺。

成就及荣誉

自2006年新疆开展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活动以来,来自全疆各地州传统的玉雕、刺绣、根雕、陶塑、沙雕,以及传统服饰和乐器的制作艺人进入了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的行列。先后有66位民间艺人获得“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根登加甫是其中之一。

根登加甫在新疆和静县城的商业街开了一家卖骨雕作品的店面,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设计,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土尔扈特东归的画面。这个男人对自己民族非常热爱。他出身于贫困的牧民家庭,从小在草原上长大,但却选择了油画专业,从此一个牧民的儿子走进了艺术的殿堂里。当时在草原上写生,多半画的是风景画,布料必须去乌市买,而他在经济上很困难。他发现草原上的骨资源十分丰富,画画时经常能看见病死的黄山羊和牦牛的骨头,开始他只是摆弄着玩儿,后来想到这也是表现民族艺术的一种形式,可以加工成本地的特色工艺,这样既解决了经济问题又满足了他对艺术的渴望。

个人作品

根登加甫用骨头制作的106件作品中,最精妙的就是那幅长3米、表现土尔扈特部落“东归之路”的《东归魂》骨画。这是他用了上千只羊角、牛角切割成片拼贴而成的。

细看这幅骨画,画面上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扬鞭策马的勇士、踯躅潜行的牛车,每个艺术形象都是用厚度不到一厘米、半透明装的骨片拼贴而成。画面的明暗变化也都巧妙地应用了骨头的自然色彩与肌理,灰、白、黑、褐的色彩基调很好地渲染了画面的气氛,并传递出了所表现主题的凝重感。根登加甫说,他创作这幅画时,看了大量关于那段历史的书籍和影像资料,最后当他读到普希金的诗时,那个一直在脑海中模糊的画面,一下清晰地展现在他的眼前,他立即在纸上画了一幅速写,记录下了那幅印在他脑子里的画面,之后他就凭着这幅速写开始了他的骨画创作。

他说,老一辈的吐尔扈特牧人会用骨头做各种生活器具,缝皮子的骨针、梳毛皮的篦子以及年轻姑娘头上别的发饰。他觉得这都是游牧民族生活中的艺术,是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他从1993年开始用骨头制作工艺品,现在已有20多件作品被韩国和日本的私人博物馆收藏,这更让他坚定了用骨头创作艺术品的信念。

相关信息

在西安举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西北区)推介活动暨美在长安休闲农业节”上,和静县骨雕艺术家根登加甫的角骨画《刀郎舞》荣获金奖,并将参加10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总决赛”。

根登加甫的骨雕作品,大都采用动物角骨制作。对于角骨制成的用品,大家并不陌生,但角骨画则是鲜少见到。根登加甫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去过许多地方,见到过很多的工艺品,但用角骨作画,还没有看到过。只是遇见过用贝壳雕刻的画作与自己的作品在工艺上极其相似,但因取材各异也是各有千秋。根登加甫指着切好的角骨片对记者说:“骨雕作品主要依靠灰白黑三种色度来表现。要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以及角骨的颜色来设计。但角骨本身具有的特殊色彩和光泽也是骨雕画独特的魅力所在。”根登加甫的骨雕画,采用了浮雕技艺,画面呈立体感,作品表现力强,但为根登加甫的工艺品增色不少的却是他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骨雕工艺的市场慢慢成熟了,人们开始接受它的形式,来和静县草原旅游的人回去时都要带几样做饰品,这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还给根登加甫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在市场化的进程里,艺术同商业化做着殊死搏斗,艺术只能以审美来衡量它的价值,如果掺杂商业的评判就被认为是商品而非艺术品。根登加甫也认可艺术品非商品的这个观点,他称自己的作品只是工艺品,虽然有艺术的表现形式、跟艺术沾点边但毕竟不是艺术。

艺术成就

骨雕是雕刻的一种形式,它把具有造型美的材料制作成表达主观情感的具体物,这还不同于绘画,绘画是把比较具体实在的形象通过艺人的想象转化成主观性很强的色彩图案,就这一点来说,雕刻比绘画要更为形象和具体,更容易让观者感到实在。在商品化已经弥漫各个领域的今天,艺术如果高高悬在仅为人们提供审美要求的空间里,它就难以生存,于是它自然延伸出了它的分支派系――工艺。不管人们是否普遍承认它的艺术性,它已经作为一个很具体的客观实物存在于艺术的空间领域。你可以说它没有丝毫的艺术成分,但它确实符合了大众的审美要求。根登加甫的骨雕工艺虽然不是艺术家标准里的艺术,但它也满足了人们对审美的形象、具体、实在的要求。从大的现象来看,艺术大致包含音乐、绘画、雕塑、诗歌、话剧、电影等几种形式,而所有的这些形式都在慢慢地走向商业化,尤其是电影和音乐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它能从视觉和听觉上迅速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刺激大脑的情绪,通过画面和音符满足人的感官对喜、怒、哀、乐的享受。

和静县拥有着灿烂悠长的历史文化,生活在这里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的美誉,欢快的舞蹈、悠扬的琴歌,处处体现着蒙古族人民作为“马背上民族”的热情奔放、质朴爽朗、豪放不羁的性格特质,同时也展现着蒙古族人民纯朴、健美的气质。身为土尔扈特部后人的根登加甫,对土尔扈特蒙古族充满崇敬与自豪,而他的作品也大都以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历史故事为题材,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当记者问起他最中意的作品时,根登加甫不假思索地说:“东归是土尔扈特蒙古族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光辉壮举。在创作这个作品时,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身为土尔扈特部后人,从祖辈口口相传中我知道了太多关于东归的故事,英勇年轻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领导了这次坚苦卓绝的征途。在这个作品里,我突出表现的是民族英雄渥巴锡。”在根登加甫为记者展示的角骨画《东归》里,高悬的旭日象征着祖国温暖的怀抱,天际缓缓飞翔的天鹅则寓意美丽富饶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渥巴锡骑着高头大马,英姿飒爽,与身后人群、马、车、骆驼逶迤的队伍交相辉映。土尔扈特人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跃然于画上。

上一篇:加夸

下一篇:顾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