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熹

时间:2024-03-20 20:52:17编辑:小简

黄熹的个人简介

黄熹,男,1973年3月出生,重庆人,哲学博士和讲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著有多部著作,在佛学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

基本介绍

黄熹 男 1973年3月 重庆人 哲学博士 讲师

学习经历

1997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中国哲学

教学课程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专题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佛学专题

主要学术成果

1.《儒学形而上系统的最初建构――〈五行〉所展示的形而上体系》, 《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

2.《焦f三教会通思想的理论依据》, 《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

3.《中国哲学诠释学的目标及其参照系》,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7月5日

4.《中国哲学诠释学的目标及其参照系》, 《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

5.《略论徐复观“心的文化”》, 《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6.《沉魄浮魂不可招 遗篇一读想风标――与萧S父教授谈〈熊十力全集〉》, 《中华读书报》2001年10月24日, 《玄圃论学集续集――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7.《从尽性至命到无之境界――焦f三教会通思想的逻辑进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8. 体认中国文化之真意――浅析徐复观先生“心的文化”, 《文化中国》(加拿大)2003年第1期

9.《真我的融铸――评〈熊十力全集〉》, 《玄圃论学集续集――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0.《“气”与船山心性论》, 《船山学刊》2004年第3期

11.《言道之途》,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2000年第4期

焦f三教会通思想的理论依据摘要

焦藏认为孔孟之"学"是尽性至命之学,是对天道性命的体会,而他之所以重视对"学"的问题的讨论,则在于他要从根本上去把握儒学的精神.而把握儒学精神同时也出于三教会通的需要,因为须对三教各自的精神有所把握,才可找到三教内在一致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儒家心性之学成为焦f的着眼点.此心性之学在焦藏那里即为"尽性至命"之学,是他力图在一个平等的、深刻的立场上去解决三教会通问题的一个可能依据.在焦藏看来,三教都是尽性至命的体道之学,佛、老并非只作为孔孟的补充或者必须依附于儒家才能存在.儒者之人生理想是要学以知性复性、尽性至命,这同样也是佛道之根本追求.

上一篇:关景辉

下一篇:龟井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