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人物

时间:2024-03-18 09:13:51编辑:小简

华蓥人物的个人简介

(1148―1221),字子文南宋广安人,生于岳池,两岁时随父到广安甘溪场(今华蓥市永兴镇)居住。

安丙

他聪明好学,才华过人,宋淳熙年间中进士。后曾任四川大竹县主簿,新繁、小溪(今遂宁)县令,大安军知州,资政大学士,枢密院士少傅,四川宣抚使等职。南宋时期,金人常来侵扰,安丙诛杀叛贼吴曦平定了蜀乱,组织西北五路军抗击金兵,功勋卓著。他为官清正,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好评和朝廷赏识。宋理宗赠封他为“鲁国公”,并赐建“昭勋禅寺”。著有《~然集》传世,死后归葬故里双河镇~然山下。

王德完

(1554―1621),明代户部尚书,华蓥市明月镇人,字子醇,号希泉。1586年考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授兵部给士中。因直谏皇帝专宠郑贵妃以误军事,触怒明神宗,被革职还乡。回乡后以著书为业,先后在广安、渠县办学校。1620年被朝廷重新启用,任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等职。因操劳过度,1621年在北京病故。神宗皇帝赠封他为“大司徒”,加封为“光禄大夫”,赐葬于明月镇石篆山西南。王德完一生勤政为民,《明史》评道:“一生清廉,刚直不阿,声震天下”。

释昌言

(1808―1862),僧人,俗姓万,名文林,号虎溪,长寿县人。22岁皈依佛门,出家在华蓥山伏虎寺练武习文。8年后,不但武艺超群,而且能诗善文,成为华蓥山有名的诗僧。著有《虎溪诗稿》一、二卷,计300余首诗,并组织编纂《华银山志》共4卷。清同治元年(1862)八月圆寂,葬宝鼎山麓。

郑启和

(1891―1941),广安代市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曾在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任师长(熊克武的部下),1925年离开军界,到上海办厂,见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爱国之心更切。9.18事变后,他回到广安,进行实业救国。在天池兴办纸厂、硫磺厂、煤矿、小军工修械厂,拥有私人武装六、七千人。他打富济贫,独占一方,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不准抽大烟、搞赌博,农民不交苛捐杂税,反对派粮抓丁,深得人民拥护。郑启和的反蒋行为引起蒋介石的不满,1941年夏,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共4万余人围剿,郑启和力战两月余,终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于代市一稻田内,突围不成,自杀身亡。

“双枪老太婆”

双枪老太婆是小说《红岩》中的一位女英雄。因其丰富的革命经验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在广大人民心中树立起了美好的形象,一直受人敬仰。在“双枪老太婆”身上,能够看到许许多多华蓥山女游击战士的身影,是她们机智勇敢、传奇动人事迹的缩影。

毕占云

(1903―1977),原名毕隆兴,华蓥市永兴人。9岁时父母双亡,靠给别人放牛割草为生。1922年到成都投军,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1928年,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他率126人起义,到了井岗山参加了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历任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代理军长、冀东军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部队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1977年在郑州病逝,葬于北京八宝山。

陈联诗

(1900―1960),岳池县罗渡人。1921年在岳池女师毕业后留该校附小任教。1923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1925年回岳池后,与丈夫廖玉璧一起成立了“川东民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廖玉璧一道组织和领导了30年代华蓥山武装斗争。1935年,廖玉璧英勇牺牲后,她继续进行斗争,在华蓥、重庆、成都等处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受党的委派回到华蓥山,为武装起义作准备。解放后在重庆市妇联、文联工作,1960年病故。

夏惠禄

(1924―1949),华蓥市禄市人。1948年3月加入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改造土匪,因工作暴露,同年6月13日被捕,押往渣滓洞,受尽酷刑,重庆“11.27”大屠杀中英勇牺牲。

唐建余

(1927―1949),华蓥市阳和人。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统战、“三抗”和“枪换肩”工作。岳武起义前被捕,后押往渣滓洞,受尽酷刑,重庆“11.27”大屠杀中英勇牺牲。

丁鹏武

(1914―1949),原名丁世忠,华蓥市阳和人,1932年岳池读初中时加入共产党,因从事革命工作被学校开除,曾在阳和街上开“讲理公所”为穷人鸣不平。1934年与左叟、张殿元密谋组织武装起义,响应川北红军南下,被敌发觉,左、张被害,丁鹏武脱险辗转于重庆、成都、武汉、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为《新华日报》的“中兴纸厂”开办、物品转运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8月22日,伏龙起义前,在岳池县城被捕,敌人施以钩舌头、烙血管、坐老虎凳等多种毒刑,他英勇不屈,后押于渣滓洞,重庆“11.27”大屠杀中英勇牺牲。

复制搜索

复制搜索

上一篇:黄彦直

下一篇:顾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