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兰(世界冠军)的个人简介
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第三十二界世乒赛世界冠军获得者。1960年入辽宁队。1964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横拍全攻打法,反手推挡很有特色,球路变化多。
简介
1965年获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亚军。是第1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亚军和第33届锦标赛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并获第32届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1975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从1978年起曾4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1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曾任法国乒乓球队教练。
乒乓生涯
1945年出生的胡玉兰直到14岁时才开始乒乓球的训练。那时胡玉兰在锦州三中上学,有一天一位体育老师给了胡玉兰一个乒乓球拍,从此也就开始了胡玉兰的乒乓球运动生涯。直到今天,胡玉兰还记得那是一个直拍。
虽然乒乓球的基本功不是很好,但胡玉兰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敢打敢拼的风格,吸引了省队教练的注意,1960年刚刚练球一年的胡玉兰走进了省队的大门。进入省队后,教练员不经意间发现胡玉兰的弹跳力非常好,特别适合打削球,于是胡玉兰改练削球。当时削球打法在国内外都非常盛行。
1964年,胡玉兰入选国家集训队,次年便顺利进入国家队。1965年底,胡玉兰首次出国比赛,在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单打亚军。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使得中国乒乓球队连续两届没有参加世乒赛,也使得状态和技术日臻成熟的胡玉兰失去多次争金夺银的机会。直到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才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再次出征世乒赛,在第31届世乒赛上林慧卿击败郑敏之夺得女单冠军,林慧卿、郑敏之和胡玉兰一样都是削球打法,两人削球的实力在胡玉兰之上。胡玉兰要想超越林、郑二人非常艰难,她的主管教练梁友能决定让胡玉兰改变打法,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胡玉兰还是改打攻球。也正因为打法的改变,胡玉兰在第32届世乒赛上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1975年第33届印度加尔各答世乒赛,胡玉兰再度出征,这次她作为主力队员和队友一起夺回女团冠军。
锦囊妙计
由于参赛名额上的限制,胡玉兰的主管教练梁友能没能随队出征萨拉热窝。但已经指导胡玉兰7年的梁友能凭着对爱徒的了解,在给胡玉兰送行时梁友能交给弟子两个信封,里面分别装有一个字条。梁友能叮嘱胡玉兰:不可随意拆开,遇到难关看第一个,再遇到难关方可看第二个。团体决赛负于韩国队后,胡玉兰情绪非常低落。她忽然想起身上还有“锦囊”,便拆开了第一个信封,只见上面写着:“学习林慧卿,31届团体赛失利不泄气,吸取教训,重整旗鼓,连夺三项世界冠军!”她心中的火一下子被点着了,斗志昂扬地投入单项搏斗。在同瑞典的拉德贝里争夺女单前四名时,由于胳膊拉伤,攻势减弱,她以1:2落后,有点顶不住了。趁交换场地休息5分钟,她悄悄拆开了第二个信封:“胜负在此一搏。
奇迹的出现,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犹如暖流化冰心,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夺下一局,再拼回一局,她终于成为继邱钟惠、林慧卿之后,第三个高擎女子单打吉·盖斯特杯的中国人,也成为锦州乃至辽宁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这就是中国乒乓球队著名的“锦囊妙计”的故事。
退役后生活
第33届世乒赛后,30岁的胡玉兰退役,开始担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1978年、1984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1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在执教中国队期间,胡玉兰培养了耿丽娟、刘洋、阎桂丽等乒坛名将。1987年胡玉兰移居法国,出任法国队主教练。带出了王小明、安尼、古兰等法国著名选手,法国女队在第41届世乒赛取得女团第三名。在执教了法国队十年后,胡玉兰宣布退休,现在在法国做一些乒乓球训练基地的指导工作。
上次回锦州已经是6年前的事情了,这次再返故里,胡玉兰感觉到了家乡的变化,她说:自己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也会努力为家乡的发展,为中法的体育交流做点事情。胡玉兰这次回国是受中国乒协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出席第44届世乒赛。
老党员胡玉兰的爱心三部曲
“共产党员胡玉兰,三十八年老妇联,退而不休报党恩,婆媳和睦美名传。”走进 夏邑县 孔庄乡王梦楼村,谈起胡玉兰老人的事迹,许多村民便会高兴地吟起这首 顺口溜。第一部曲:巾帼不让须眉
“我自小跟着父母要饭,十几岁就被迫当童养媳,跟地主当长工、短工,吃苦受难,饱受艰辛。我能参加工作,能有现在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只有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回报社会,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胡玉兰说。正是有了这种感激之情、报答之念,在工作中,胡玉兰处处争先,任劳任怨。1957年,胡玉兰在帮助群众用太平车往地里拉粪时,右胳膊被摔断了。为了给公家省钱,她不顾领导劝说,坚持不住院治疗,造成了右胳膊残疾。后来上级批准她为二等乙级残废。说起此事,胡玉兰动情地对记者说:“上级对我的关怀,我永远也忘不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我要小车不倒一直推。”
第二部曲:退而不休报党恩
自1952年一直到1987年退休,胡玉兰连续担任38年的乡级妇联主任。38年来,胡玉兰用一颗真心、诚心和爱心为妇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给她颁发的荣誉证书中这样评价她:“胡玉兰同志长期从事妇女工作,为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一位优秀的乡妇联主任。”胡玉兰退休后,主动加入了孔庄乡老年义务普法协会,义务到全乡各中小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她经常和老年普法队员一起深入到村庄、学校,把国家的法律、法规知识送到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那里,不仅增强了普法对象的法制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法律观念,而且维护了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服务“三农”作出了贡献。该乡老年普法协会副会长姜梁材对记者说:“胡玉兰同志不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十里八村也是出了名的好婆婆。大家都称赞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典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第三部曲:好婆婆的“秘方”
胡玉兰老人今年75岁,有5儿1女,都已成家立业,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几十年来,她们婆媳和睦、妯娌团结,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幸福之家。胡玉兰的家庭曾多次被授予市、县级“五好文明家庭”,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好婆婆”。
谈起她们婆媳之间团结的“秘诀”时,胡玉兰认真地说:“做婆婆的一是要有度量,要懂得原谅和宽容。二是在气头上不要争吵,事后再和风细雨地沟通。三是属于自己的错误,要主动向子女们承认。当然儿女也要贤惠、善良,否则你对他们再好也没用。因为老伴去世早,儿女们深知我把他们带大不容易,对我十分孝顺,多年来我的衣服都是他们买。”胡玉兰的三儿子王传栋激动地说:“受俺妈的影响,我们兄妹之间从没闹过矛盾,就连我们几家的小孩也都很团结。”“俺为有这样的好婆婆感到光荣,感到自豪。”